- 希利爾藝術簡史
- (美)維吉爾·莫里斯·希利爾
- 1275字
- 2022-07-14 17:24:38
一張圖解讀紛繁的繪畫風格

現實主義:狹義地指19世紀中后期一場起源于法國的藝術運動,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表現普通民眾以及他們的日?,F實生活。

印象派:是19世紀60至9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藝術流派。它拋棄了古典藝術“繪畫中最重要的就是線條”的告誡,著重于展現光影的改變而否定輪廓。代表作有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野獸派:1898年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種現代繪畫風格。野獸派畫家熱衷于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他們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新藝術:開始于19世紀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達到頂峰。準確地說,新藝術是一場運動,而不是單一的一種風格,可分為直線風格和曲線風格,裝飾上的和平面藝術風格,并以其對流暢、婀娜的線條運用、有機的外形和充滿美感的女性形象著稱。

表現主義:20世紀初在德國興起,與法國的野獸派幾乎同時出現。藝術家著重表達內心的情感,尤其是恐懼、焦慮等負面情感,對現實往往扭曲和抽象化。

立體派: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藝術流派。藝術家以多個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于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描寫對象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疊放,造成了眾多垂直與平行的線條交錯,散亂的陰影并沒有使立體主義的畫面因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代表人物是畢加索和布拉克。

未來主義:發源于意大利的藝術思潮,強調對科技、工業化等元素的呈現。

形而上畫派:1917年初,基里科與未來派畫家卡洛·卡拉稱呼自己的作品為“形而上繪畫”。畫面將真實與非真實兩種元素,猶如纏綿的夢境一般融合在一起。

抽象主義:發展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紐約,蓬勃于20世紀50年代。它拋棄了對外在物的再現,純粹運用線條、色彩等基本要素。它只是一種風格樣式,和“具象藝術”相對。

達達主義:1916年至1923年間出現的一種藝術流派。它誕生之初由一群年輕的藝術家和反戰人士領導,他們通過反美學的作品和抗議活動表達了他們對資產階級價值觀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達達主義這個流派就和它的名字一樣,追求偶然和無意義。它試圖通過廢除傳統的文化和美學形式發現真正的現實。

至上主義:俄羅斯的一個抽象繪畫流派。馬列維奇是至上主義藝術的奠基人。

超現實主義: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盛行于歐洲,在視覺藝術領域中其影響最為深遠,以潛意識和超越現實的夢幻為創造源泉。

行動畫派:出現于20世紀40年代中期的紐約,也稱抽象表現主義。它強調創作的自發性、隨機和無意識,與中國畫的潑墨方式相似。

波普藝術:20世紀50年代初起源于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國。它反對一切虛無主義思想,通過塑造那些夸張的、視覺感強的、比現實生活更典型的形象來表達一種實實在在的寫實主義。波普藝術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圖形。

極少(簡)主義:是一種簡化到極致的抽象藝術流派,出現并流行于20世紀50至60年代。它主張只使用極少的色彩和形象,摒棄一切干擾主體的、不必要的東西,也叫做ABC藝術、直接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