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歷史

恐龍形類、獸腳亞目恐龍和中生代鳥類的分類學發展歷程和相關紀錄

1686年 英格蘭 奠定了現有分類學的重要基礎

約翰·雷發表了對1 800多種植物的描述和分類研究成果。這項工作在后來成了卡爾·林奈對動物分類的參考。

1735年 荷蘭 開啟當前分類學的作品誕生

卡爾·林奈創作了《自然系統》。這本著作更進一步奠定了物種分類的基礎。

1751年 瑞典 確立了雙名法

卡爾·林奈奠定了現代分類學的基礎—雙名法。

1758年 瑞典 創造術語“鳥類(Aves)”

卡爾·林奈在他的第十版《自然系統》中,創造了基于拉丁語(“avis”=鳥類)的術語“鳥類”,并描述了它的外部解剖學特征。

1768年 奧地利 創造術語“爬行綱(Reptilia)”

約瑟夫斯·尼古拉斯·勞倫蒂根據拉丁語(“reptilium”=蠕動爬行)創造了術語“爬行綱”,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恐龍都被歸為爬行動物。

1800年 法國 第一只恐龍怪獸嵌合體

兩個物種的化石材料錯誤地混在了一起:1770年由神甫巴切萊特發現的鱷類小喙狹蜥鱷,以及1776年由雅克·弗朗索瓦·迪克梅爾發現的獸腳亞目恐龍阿爾道夫扭椎龍。這兩個種分別于1825年和1832年被確定和重新分類。

1808年 法國 第一只被科學描述的獸腳亞目恐龍

喬治·居維葉對扭椎龍的椎骨進行了描述和圖解。在當時它們被認為屬于一只鱷魚。1825年它們被分為了兩個種,1832年,其中的一塊椎骨被鑒定為獸腳亞目恐龍的化石。

1813年 瑞士 創造術語“分類學(Taxonomia)”

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基于希臘語(“taxis”=順序標記=條約或研究,后綴“ia”=行動)創造了“分類學”這個術語。這是一門對現有生物和已成化石生物進行分類的生物學學科。

1837年 美國 有著最混亂的物種名稱的獸腳亞目恐龍足跡

迷你安琪龍足跡(原為迷你石鳥的足跡):它們不是蜥腳亞目恐龍的痕跡,但一開始被鑒定為此。另一方面,最早發現的標本非常小,但當時被認為是安琪龍中足跡最大的一種。

1842年 英格蘭 創造術語“恐龍(Dinosauria)”

理查德·歐文基于希臘語(“deinos”=可怕的,“sauros”=蜥蜴或爬行動物)創造了這個術語。在當時這一類群僅包括林龍、禽龍和斑龍。學者之后又對已有的屬進行了重新歸類,使其包括了央齒龍、鯨龍、板龍、扭椎龍、鱷龍、槽齒龍。

1843年 奧地利 肉食性恐龍的第一個分類單元

第一個創建的類是“斑龍類”,它把斑龍包括在內。由于該類是在1843年創建的,還未考慮到恐龍分類單元,因而只是獸腳亞目的一個舊的代名詞。

1853年 奧地利 第一個創建的獸腳亞目恐龍科

術語“斑龍科”出現在1853年,但通常認為是托馬斯·亨利·赫胥黎在1869年創造的。

1859年 英格蘭 第一只“混合鳥臀目”,被錯誤鑒定持續時間最長的獸腳亞目恐龍怪獸嵌合體

哈氏肢龍被鑒定為一只鳥臀目恐龍,但它其實混合了未知的獸腳亞目恐龍的后肢,它在109年后才被重新辨認。該肉食動物以非正式的方式被命名為“紐氏米魯龍”。

1871年 英格蘭 第一個侏羅紀鳥科

始祖鳥科是代表了始祖鳥及其近親的一個科。目前來看它是一個不活躍的演化支。

1872年 美國 第一個白堊紀鳥科

黃昏鳥科的創建源自帝王黃昏鳥,這是一種曾生活在晚白堊世的美國堪薩斯州的水生鳥類。

1875年 英格蘭 第一個被混淆成獸腳亞目的蜥腳類恐龍

根據蜥腳類溝椎龍和馬爾馬拉椎龍的背椎進行推測,它們被鑒定成一種巨型獸腳亞目恐龍。

1881年 美國 創建分類“獸腳亞目”

獸腳亞目分類單元至今仍在使用。之前其他不成功的嘗試名稱有:斑龍類、彎足龍類、哈巴格龍類、獸足類和肉食龍形類。

1883年 俄羅斯 第一只混合了蜥腳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嵌合體

在庫爾斯克州發現的施氏雜肋龍,是獸腳亞目恐龍骨骼與巨龍形類掌骨的混合體,還有一些其他不確定的化石碎片。

1887年 英格蘭 創造術語“蜥臀目”

目前把恐龍分為兩個大組:鳥臀目和蜥臀目,并被使用至今。

1916年 英格蘭 創造術語“蜥形綱”

蜥形綱是一個很大的分類單元,目前包括羊膜動物、獸腳亞目恐龍,它們屬于合弓綱分支(包括哺乳動物及其近親)。由于爬行綱是一個并系群,逐漸不被認可為有效的分類。蜥形綱是一個在爬行綱后重新獲得認可的術語。

1923年 印度 年代最近的獸腳亞目恐龍嵌合體

印度拉米塔龍的化石包括了蜥腳類恐龍的皮內成骨、鱷魚的牙齒和獸腳亞目恐龍納巴達勝王龍的骨骼。它被發現于晚白堊世晚期(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距今6 900萬?6 600萬年)地層中。

1974年 美國 把恐龍從爬行動物中分離出來

由于恐龍具有獨特的結構特征,并且其生理特征與哺乳動物和鳥類更為相似,因此,有人建議將恐龍從爬行動物中分離出來。

1975年 阿根廷 第一個恐龍形態類的科

第一個恐龍形態類的科是兔鱷科,但現在發現它是一個不活躍的科。

1985年 英格蘭 創建“恐龍形態類”分類單元

該分類單元包括了第I和第V跖骨較短的恐龍及其最近的近親。

1986年 英格蘭 創造術語“鳥頸總目”

這一術語包括了翼龍目和恐龍的演化支。最后它基本被“鳥頸類主龍”所代替。

1988年 美國 始祖鳥不再被認為是一種鳥

有人認為始祖鳥科也包括馳龍科和傷齒龍科。目前存在的爭議是:始祖鳥是否位于朝向鳥類起源的準確路線上?還是只是眾多演化分支中的一個?

1991年 美國得克薩斯州 最混雜的獸腳亞目恐龍嵌合體

得克薩斯原鳥是根據在同一區域找到的一堆雜亂的各種動物的化石復原的。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同一種的不同標本。專家對這些化石進行了分析,以便確定每部分對應的恐龍,發現其中有幾只幼年虛骨龍超科恐龍,一只原始翼龍形類恐龍,一只巨爪蜥,一只鱗龍形恐龍和其他未確定的主龍形類恐龍。

1999年 英格蘭 創建鳥頸類主龍演化支

鳥頸類主龍分類單元包括翼龍目和恐龍,它們還有具有長而扁跖骨的直系后代。

2003年 美國 有最短昵稱的獸腳亞目恐龍

兩具君王暴龍標本有著最簡潔的昵稱:FMNH PR2081被叫作“蘇”,BHI 6219被稱為“007”。

2009年 最新的恐龍形類恐龍分類單元

直到本書原版書出版,創建的最新一個恐龍形類恐龍的演化支是西里龍科。

2014年 美國 有最長昵稱的獸腳亞目恐龍

維氏安祖龍,也叫作“來自地獄的雞”。

2014年 最新一個中生代鳥類的分類單元

直到本書原版書出版,創建的最新一個鳥類獸腳亞目恐龍的演化支是Pengornithidae。

2014年 法國 最新的獸腳亞目恐龍分類單元

直到本書原版書出版,獸腳亞目最新的一個分類單元是瑪君龍亞科。

2015年 美國 有最多昵稱的獸腳亞目恐龍

君王暴龍標本被起了各種昵稱,包括:“007”“B-君王”“貝爾”“血腥瑪麗”“鮑勃”“巴基”“C-君王”“塞萊斯特”“雷克斯郡”“紙杯蛋糕”“達菲”“福克斯”“E.D.柯普”“F-君王”“弗蘭克”“G-君王”“H-君王”“哈格爾·君王”“J-君王”“J-君王2”“簡”“簡-君王”“金剛”“L-君王”“蒙蒂”“Z先生”“泥土堆T.君王”“N-君王”“內森”“佩克的君王”“皮特”“皮蒂”“女王”“君王B”“君王C”“里格比標本”“桑松”“斯科蒂”“斯坦”“斯蒂文”“蘇”“托馬斯”“危險的君王”“維恩”“維恩君王”和“Z-君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永和县| 全州县| 夹江县| 诏安县| 白银市| 弥渡县| 斗六市| 虹口区| 荔浦县| 平昌县| 红原县| 孟津县| 大名县| 无锡市| 武陟县| 新蔡县| 广饶县| 巩义市| 常宁市| 乐昌市| 连平县| 河南省| 泰来县| 乐清市| 莱州市| 三江| 张家港市| 新丰县| 长汀县| 上虞市| 科技| 蒲江县| 蓬莱市| 高雄市| 蓝山县| 如东县| 祁连县| 湘潭市| 黄陵县|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