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還是愛情的延續
研究表明,婚姻能大幅降低犯罪率。有研究人員花了十多年時間,持續追蹤數百對男性雙胞胎,見證他們從17歲到29歲的成長過程。研究人員發現,一人已婚而另一人單身的同卵雙胞胎中,已婚者與未婚者相比,反社會行為更少。
同卵雙胞胎基因相似、成長環境相似,出現這樣的差異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明婚姻有助于降低男性的犯罪率和暴力傾向。
為什么某些男性的暴力行為會在婚后得以改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因為已婚男性要花費更多時間在家庭生活中,出去喝酒狂歡的時間減少,酒后的非理性行為也隨之減少。另外,已婚男性要顧及妻子的感受。同時,他們更有意愿去計算逾矩行為的得失。
因此,可以說,婚姻對整個社會都是有益的。
從個人角度來看,總體上,已婚人士的生活方式更健康,身體也更健康,往往更長壽,患抑郁癥、心臟病的比例更低。不難理解,已婚人士大部分時間有人陪伴,突發疾病時更有可能被及時送醫,因此突發疾病死亡的比例也會跟著降低。
以上,是婚姻關系最直觀的好處。
我們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
很多人聽說過這樣的說法,當發生無法確定兇手的兇殺案時,警察首先懷疑的是死者的伴侶。雖然全球每年的殺妻/夫案在所有兇殺案中占比多少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統計,但是這樣的說法足以證明,婚姻和大多數人的想象不同,其中暗藏著很多危險。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兩個外人看來親密無間的人,在相處時會產生多么嚴重的摩擦。
從本質上來講,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婚姻主張的是無私奉獻。在激情的蒙蔽之下,短時間內或許可以做到無私。可是當激情退去之后,如果二人沒有共同的理想,勢必會重新回到自私自利的道路上。如果只是如此還算好的,大不了各走各的路。但是,有些人在進入婚姻關系之后,會把伴侶視作自己的附屬,理所當然地認為,對方也應該為自己的利益奮斗。不僅如此,有些人從心理上希望能夠支配伴侶的生活,認為這樣做能幫對方適應并控制焦慮。由此,會引發無數矛盾。
即便我們往好的方向去想,為了獲得幸福的婚姻,不羈的男孩逼著自己成為可靠的丈夫,任性的女孩學著做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在這個過程中,夫妻雙方不得不壓抑自己的個性,這也正是很多已婚人士抱怨“結婚之后失去自我”的原因。
有些只看到婚姻負面效應的人,甚至會為了保持自我,為了專心發展自己的興趣或事業,選擇終身不進入婚姻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