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帶給我們的安全感
總的來說,想讓婚姻持續下去的原因有三個:希望婚姻這套解決方案能夠奏效,甚至持續奏效;走上一條路便想一直走下去的慣性;對未知的恐懼。
所有人進入婚姻時,都是懷著期待的。這種期待和兒時期待長大是一樣的。只是長大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進入婚姻是一個瞬間的過程。前一刻你還是未婚,后一刻你就成了另一個人的丈夫或妻子。
已婚的人常常會有一種感覺:我沒有退路了。并不是說你不能退回原來單身的狀態,而是如果與另一個人的結合都無法實現你的期待,克服你的恐懼和無力感,你就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于是,你會想方設法讓婚姻發揮出它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發現,你的伴侶確實能幫你解決很多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情感、道德和法律撐腰,你可以理直氣壯地依靠一個人,因此獲得安全感。你也可能發現,你的伴侶并不像你所期待的那樣,你會嘗試用“磨合”之類的說法做出解釋,“積極”地去改造對方,讓對方成為符合你期待的人。這時,你仍然對婚姻這套解決方案抱有希望。
如此一來,得到的結果分別可能是:一、你的伴侶剛結婚時能幫你解決問題,現在依然能幫你解決問題,你當然希望婚姻持續下去;二、你的伴侶剛結婚時能幫你解決問題,現在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你希望婚姻持續下去,然后通過努力回到新婚時的狀態;三、你的伴侶剛結婚時不能幫你解決問題,經過你的改造,已經能幫你解決部分問題,你希望婚姻持續下去,繼續改造他;四、你的伴侶剛結婚時不能幫你解決問題,現在依然不能幫你解決問題,這段時間,你忙著解決各種問題,可能還包括伴侶的問題,不希望再增加新的問題(也就是離婚所產生的問題),所以希望婚姻持續下去。上述都屬于維持婚姻的慣性動力。
另外,很多失敗的婚姻中,一方甚至雙方仍不想離婚,這并不是對未來還有期待,而是單純地出于對未知的恐懼。當婚姻不能奏效的時候,還能怎么辦?沒有結過婚的人會說,有什么好恐懼的,大不了回到單身的時候。但是結過婚的人,會覺得回不到過去了,時過境遷,離婚和未婚是不一樣的。他們不敢想象離婚之后會怎么樣,會面對什么。另外,還有很多有關離婚的“恐怖故事”,像傳說中的鬼魅那樣嚇唬他們。不是也有離婚之后,過得很好的“美好故事”嗎?他們為什么不往這方面想?一是因為與“恐怖故事”相比,“美好故事”相對較少。二是因為婚姻失敗會大大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大多數人會產生“這種小概率的好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哪怕婚姻已經陷入泥沼,他們也會選擇繼續在熟悉的泥沼中慢慢沉淪,唯恐努力掙扎著邁出去,前面是一個鋪滿鋼刺的陷阱。
上述原因,使得大部分進入婚姻的人,都希望婚姻能夠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