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1章 楚漢之爭(3)

烏江自刎

參見:烏江自刎

是夜項羽拋棄大部隊率800余騎兵趁夜突圍南逃,天明后劉邦方才發覺,遂派灌嬰率數千騎兵追擊。

楚軍渡過淮河后只剩下百余騎,逃至陰陵(今安徽定遠縣西北)時因迷路,問路一田父,田父誆騙而左行,結果陷于沼澤,致使漢軍追上。

至東城(今安徽定遠縣境內)時,僅剩下28騎,項羽自度難以脫身,卻依然說:“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逃至烏江(今長江,位于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時,烏江亭長力勸項羽過江,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卻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

接著在力殺漢軍數百人后,自刎而死。

戰爭影響

西漢建立

楚漢之爭是由秦末農民戰爭直接演變而來的,但性質卻截然不同。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農民戰爭雖然勝利地推翻了舊的封建王朝,但曾經是農民戰爭領袖的劉邦和項羽,卻不得不走封建統治的老路,遂轉變為封建統治權的角逐者。在這場角逐中,項羽具有強烈的舊貴族意識,不善于用人,不能重建統一王朝。劉邦知人善任,因勢利導,終于戰勝了項羽,登上了西漢皇帝的寶座,建立了漢朝。

長期統一

漢王劉邦統一天下后,便以“漢”為國號,建立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并為后來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礎,又經漢武帝一朝,達到了西漢的巔峰時期。楚漢戰爭造就了統一的西漢王朝,后歷王莽短暫篡國后又進入東漢時期,形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達400余年的長期統一局面,促進了漢民族的形成和經濟的發展。

戰爭評價

楚漢戰爭歷時4年多,戰地之遼闊,規模之巨大,用兵韜略之豐富,前所未有,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楚漢戰爭最終實現了西漢王朝的大一統,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

項羽摒棄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分封制,恢復戰國時期的封建割據,疆土分裂,天下不能真正統一,埋藏戰爭隱患。劉邦與項羽爭天下,為什么項羽失敗了?項羽不會知人善任,不信任手下,不愛聽意見,又吝于封賜,不會識別和籠絡人才,以致韓信、陳平、英布等先后歸漢,不善于團結利用反漢同盟,致使魏王豹、代相夏說、趙王歇與楚各自為戰,魏、代、趙國相繼滅亡。且剛愎自用、優柔寡斷,不會抓準時機,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好哄。他嗜殺殘暴,坑殺20萬秦兵、屠掠咸陽、弒殺義帝,大失人心。時有人諫言建都關中,他不聽而烹殺諫者,誤中陳平離間計,致使謀士范增憤而告退。平定齊國叛亂后,殺戮過重以致齊地復叛。不都關中,放棄形勝之地。他分封不公,導致諸侯叛亂,疲于應付。又封秦朝三個降將于關中,因曾坑殺20萬秦兵,三秦王在關中很難立足,以至漢軍得以輕松平定三秦。

名將韓信在戰爭中顯示了其卓越的統帥才能。先定魏王豹之戰、再破代、攻趙、降燕、伐齊,最后在垓下全殲楚軍,其還定三秦之戰暗渡陳倉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井陘之戰拔幟易幟、背水一戰;濰水之戰以水沖敵、半渡而擊;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韜略之豐富,用兵之靈活,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的光輝的篇章,亦為歷代兵家所推敬借薦。

大事年表

大事年表

公元紀年

中國紀年(農歷)

大事

公元前207年

漢元年十月

劉邦進至灞上,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漢元年十一月

劉邦灞上約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

漢元年十二月

鴻門宴;

項羽火燒咸陽宮,屠咸陽。

漢元年正月

項羽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徙義帝于江南,都郴

漢元年四月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十八諸侯王,封劉邦為漢王;

諸侯就國;

韓信離楚歸漢。

漢元年七月

項羽殺韓王成;

漢王拜韓信為大將;

田榮使彭越攻殺濟北王田安。

漢元年八月

九江王英布殺害義帝熊心;

漢軍暗渡陳倉進攻三秦,楚漢戰爭開始;

雍王章邯與漢軍戰,不利,退保廢丘;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降漢;

燕王臧荼擊殺遼東王韓廣;

項羽立鄭昌為韓王;

趙佗自立為南越王,稱南越武王。

漢二年十一月

漢立韓王信為韓王

公元前205年

漢二年一月

項羽攻齊王田榮,榮兵敗走平原縣,為平原人所殺;

項羽立田假為齊王。

漢二年三月

漢王自臨晉渡河,西魏王豹降漢;

魏豹將兵從,下河內地,擄殷王司馬卬;

田假為田榮弟田橫所敗,奔楚,為項羽所殺;

田橫立榮子田廣為齊王。

漢二年四月

彭城之戰,漢軍大敗;

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背漢歸楚,殷王司馬卬戰死;

彭越率兵附漢。

漢二年五月

京索之戰

劉邦進至滎陽,筑甬道以取敖倉之粟。

漢二年六月

劉邦立劉盈為太子;

漢軍淹廢丘,雍王章邯自殺。

漢二年八月

魏王豹復歸附楚國。

漢二年九月

安邑之戰,韓信破魏兵,曹參擒魏王豹;

陳豨、韓信破代兵,擒代丞相夏說于閼與。

漢三年十月

劉邦出滎陽,北上攻破邯鄲;

井陘之戰,韓信破趙兵;

漢三年十一月

劉邦與韓信會襄國,滅趙王歇;

燕國降漢。

公元前204年

漢三年十二月

劉邦返回滎陽,九江王英布歸漢。劉邦南至宛縣、葉縣迎接英布,俱至成皋;

楚軍侵奪漢軍運糧甬道;

酈食其獻計漢王立六國之后,為張良所阻;

陳平說漢王行反間,亞父范增辭歸,病死于道。

漢三年六月

漢將灌嬰、靳歙、傅寬離開滎陽,攻打魯縣;

漢三年七月

劉邦與滕公出滎陽,至修武,奪韓信、張耳軍,駐守河內。

漢三年八月

漢周苛、樅公殺魏王豹,項羽拔滎陽,殺周苛、樅公,韓王信被俘;

項羽再破成皋;

灌嬰、靳歙破項冠于魯下,靳歙攻楚后方;灌嬰回河內,送劉邦回洛陽,大破項羽于鞏縣;

臨江王共敖薨,子共尉繼位。

漢三年九月

漢王使酈食其入齊都臨淄說齊王田廣歸漢。

韓信攻打齊國,齊王殺酈食其,劉邦派曹參、灌嬰助韓信;

漢四年十月

漢軍破歷城、臨淄,齊王田廣走高密,項羽派龍且援齊;

燕軍助漢,汜水之戰楚軍大敗,曹咎、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自殺;

漢軍奪取成皋,成皋之戰結束;

漢四年十一月

濰水之戰,漢軍大敗楚軍,龍且被殺;

齊王田廣逃亡途中不久亦被殺,后田橫自立為齊王;

漢立張耳為趙王,是為趙景王。

公元前203年

漢四年二月

漢立韓信為齊王。

漢四年七月

漢立英布為淮南王

漢四年九月

項羽率兵東歸

漢五年十月

固陵之戰,楚軍鐘離昧戰敗陽夏被奪

漢五年十一月

陳下之戰,漢軍大敗楚軍;楚大司馬周殷、陳縣縣令利幾降漢

公元前202年

漢五年十二月

垓下之戰,楚軍被消滅,楚漢戰爭結束;

楚地陸續平定,項羽原封地魯最后一個降漢;

漢軍破臨江王共尉,擒殺之。

漢五年一月

諸侯及將相共請尊漢王為皇帝;

徙齊王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立建成侯、魏相國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故韓王信為韓王,都陽翟;

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

淮南王布、燕王臧荼、趙王張耳如故。

漢五年二月

漢王即皇帝位;

封無諸為閩越王。

漢五年五月

兵皆罷歸家

漢五年六月

大赦天下

漢五年七月

燕王臧荼反;

故齊王田橫至洛陽自殺;

趙王張耳薨,子張敖嗣位。

漢五年九月

燕王臧荼為高帝所虜

相關成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三戶亡秦、亡秦三戶、一飯千金、胯下之辱、破釜沉舟、鴻門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背水一戰、拔幟易幟、四面楚歌、霸王別姬、解衣推食、蕭何月下追韓信、推陳出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楚河漢界、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獨當一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原逐鹿、略不世出、居常鞅鞅、百戰百勝、作壁上觀、勛冠三杰、一決雌雄、沐猴而冠、約法三章

不賞之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十面埋伏、伐功矜能、出爾反爾、鳥盡弓藏、錦衣夜行、衣錦還鄉、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半渡而擊

置之死地而后生、功高震主、人心難測、無顏見江東父老、取而代之、江東父老、先發制人、付之一炬、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喀什市| 永城市| 江北区| 繁峙县| 恩施市| 岗巴县| 罗甸县| 乌拉特前旗| 定西市| 南投市| 怀安县| 万源市| 石棉县| 遂川县| 铜山县| 新宾| 凭祥市| 颍上县| 杂多县| 高唐县| 天峻县| 舟山市| 兴国县| 淮阳县| 沂源县| 靖边县| 安多县| 大竹县| 武平县| 资兴市| 万宁市| 济南市| 金坛市| 河津市| 称多县| 舟曲县| 阳信县| 关岭| 阳东县|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