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8章 文景之治(2)

漢景帝即位后,加強中央集權,重用御史大夫晁錯,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國之亂”后,絕大多數諸侯王國僅領有一郡之地,實際地位已經降為郡級,國與郡基本上趨于一致。諸侯王國領郡由漢高祖時的42郡減為26郡,而中央直轄郡由漢高祖時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漢郡總數大大超過諸侯王國郡數。

漢景帝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并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

但是諸侯王勢力并未徹底解決,以致后來漢武帝不得不繼續采取相應的措施。

虛懷納諫

文景二帝還十分重視有識之士,聽取和采納他們有利朝廷的建議。思想家賈誼提出農業生產是立國的根本,只有把糧食積貯得多了,才能攻能守。政治家晁錯提出重農輕商的主張,提出使農民附著于土地的觀點,文帝都采取了措施加以實行。

修改刑罰

秦朝時期大多數犯罪的人,都沒有刑期,終生服勞役。文帝詔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據犯罪情節輕重,規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滿,免為庶人。秦代法律規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連坐,重的處死,輕的沒入為官奴婢,稱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廢止。秦代有黥、劓、刖、宮四種肉刑。漢文帝下詔廢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減輕了笞刑。

這些改革有著重要的意義,但后兩項在當時和以后并沒有認真執行。文帝時許多官吏斷獄從輕,持政務在寬厚,不事苛求,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的壓迫比秦時有顯著的減輕。

漢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調用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實行“賣爵令”及“黷罪之法”。這兩項措施都是在文帝時由太子家令晁錯提出,并被文帝批準實行的。景帝即位后,繼續執行了這些被證實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為完善。大批徙民充實于邊地,成為一支兵農混一的墾戍隊伍,不但減輕了內地百姓的徭役,而且爭取到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軍事

強化軍權

軍權是保障皇權最重要的權力,漢文帝在進入長安的當天夜里,就命令親信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后帝及其三個弟弟于各自的府第。皇帝回到前殿,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漢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并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日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維護統一

由于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起了催化作用。諸侯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必然使劉氏宗室內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后就開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后自殺。

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賈誼獻策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性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脅中央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

漢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于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與諸侯王公開對抗。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為六國。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賈誼關于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由于漢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即位后,先提拔晁錯做內史,然后又升晁錯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晁錯經過分析,告訴劉啟要特別提防諸侯勢力最強大的吳王劉濞。

漢景帝知道了七國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尉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國、楚國;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國;派將軍欒布攻打齊國;派大將軍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軍隊。[14]

竇嬰向漢景帝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漢景帝召袁盎進宮相見,趁機勸說漢景帝殺掉晁錯,以保國家安全,平息叛亂。漢景帝采納了袁盎的計策,便殺了晁錯。

而七國之亂并沒有因此而停止,漢景帝調派周亞夫等將領領兵平叛。周亞夫采用截斷叛軍的糧道然后堅守不出的戰略,最終擊潰了叛軍,用三個月將叛亂徹底平定。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漢景帝將各諸侯王國的權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諸侯國的官吏數量。諸侯王不再有行政權和司法特權。經過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割據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安定邊疆

漢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匈奴右賢王背棄和親之約,率數萬大軍侵占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地區),并進襲上郡(今陜西綏德地區),殺略漢民,威脅長安。以發邊吏騎八萬五千詣高奴,遣丞相潁陰侯灌嬰擊匈奴。匈奴遁去。雙方雖未交兵,但這次用兵是西漢自白登之圍后對匈奴第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表明西漢王朝并不甘于和親政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尖扎县| 客服| 太湖县| 隆德县| 长汀县| 竹北市| 和平县| 南丹县| 普格县| 嵊州市| 兴海县| 康保县| 开封县| 丹巴县| 石泉县| 镇原县| 疏附县| 米林县| 保山市| 商洛市| 惠安县| 仪征市| 金门县| 怀来县| 锦屏县| 兴文县| 静宁县| 宜州市| 句容市| 疏勒县| 丰城市| 屯留县| 元江| 东兰县| 二连浩特市| 曲沃县| 甘孜县| 玛纳斯县| 竹溪县| 铜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