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歡喜就有人愁,百姓們都給軍隊耕作了,那世家大族該怎么辦?
一部分人覺得其他州還有亂事,農民想來不會少,在畏懼李岷的淫威之下,唯有四處去搜羅佃戶。
這些人,還算守本分,李岷對他們的要求暫時不高,只要按時納稅賦即可。
但也有一些世家大族,他們就認為李岷太過霸道,同為士族一員,竟然如此不講武德!
更不顧及士族間的體面!
氣得他們只好暗地里發動關系,準備好好給這個冠軍侯上一刻!
明面上他們是不敢的,沒看見各地的軍隊嗎?
那每日一閃而過的訓練畫面,那氣勢如虹的軍對演習,都在一步步沖擊著他們的心理防線!
實在是太嚇人了!
若非舉告李岷造反可信度不高,不然早就有人連夜上表遞送洛陽了!
不過,他們也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既然誣告造反不成,那便暗地里托人向靈帝告狀,說李岷不顧士族體面,橫行欺壓州郡,不給他們活路!
求陛下看在吾等士族歷代侍奉漢室的功勞上,酌情斥責冠軍侯吧!
罷免是不敢想,但降低些權利,比如還政于太守,讓李岷只統軍即可。
這一點,袁氏一族出力最多。
……
此時此刻,曹袁兩家早已脫離了歷史的軌跡,大家都在爭權,爭取靈帝的信任。
在朝堂之上,隱隱的已經形成了三派成員。
一派以曹操為首的老壯派,這些人能理解漢室的岌岌可危,私心較少,目前還在幫靈帝苦苦掙扎。
往常,對在外的將領更多的是維護、體諒。
另一派,以袁隗、袁紹為首,野心勃勃,似乎只要能壓下曹氏一頭,他們便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往往在一些可以很好解決地方事務的任命上,袁氏一派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幾次三番,盧植就差當朝罵袁氏一族奸佞,可對方也不示弱,反諷朽木不可雕也。
老家伙,時移勢易不懂嗎!
若非靈帝從中勸架,兩派真有可能當朝大打出手!
但,勢成水火之局勢,已然不可更改!
當然了,不排除靈帝也可見如此。
平衡嘛,不惜犧牲大漢國祚的平衡弄權,怎么可能寒磣!
余下的一派,則是以何進為首的中立派。
這主要是因為何進察覺到靈帝對他日益漸重的忌憚,他認為這大概率是兵權惹的禍。
畢竟何進身為大將軍,掌控天下兵馬,可謂是位高權重。
外之有些時候他言語直接,沖撞了靈帝,讓這位剛愎自用的陛下十分不悅!
就此,則是留下了隱患!
當然了,其中還有一部分是靈帝對皇后不滿,漸而影響到了何進的地位。
掙扎無果后,何進暫時熄滅了心思,藏了鋒芒,平常也變得愈發低調了起來。
上朝只要靈帝不點名,何進就站立一旁看戲,極少發表意見。
正因如此,其分量日漸削弱,大將軍之名也快形同虛設。
何進對自己落得這般境地,亦是無可奈何!
他不能反抗,也不能勾結自己痛恨的十常侍!
郁郁寡歡之下,唯有繼續僵持一途可走!
所以,中立不是一種選擇,而是被逼著做出的選擇!
……
十常侍倒是一如既往,時不時的出些幺蛾子,這些人仗著靈帝之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想參與其中。
只可惜,他們在朝堂上的力量顯然不夠,無法與曹袁相斗,唯有隔岸觀火,伺機而動!
至于地方上,十常侍也搜羅不到什么能人,跟隨其后的大多是一些胡作非為之人。
如此,他們更是無法得到助力。
是以,十常侍除了日常在靈帝耳邊吹吹耳邊風,維持地位,其他時候也難以只手遮天。
畢竟他們的力量出了京畿,威懾力也隨之變得若有若無。
地方大族該打壓的繼續打壓,該不理睬仍是不理睬!
但此消彼長之下,痛恨十常侍的人反倒是越來越多,以至于最后地方造反都頻繁借剿滅十常侍為由。
可見此時的漢室,十常侍是真的人人喊打喊殺!
而當十常侍聽聞到這些情報時,整個人都不好了!
淦哩糧!
涼州叛軍,是咱們蠱惑陛下的鍋!
你益州叛亂,咱們觸手不及,也是咱們造的孽?
還有江東,tui~
咱們是沒卵蛋了,但好歹也是個人!
你們這幫偽君子,沒種的男人!想造反直接說,何必假借咱們說事?
這等污蔑,真真是不當人子!
罵是沒甚作用了,各地情報大多匯聚洛陽,形勢也變得愈發危急。
十常侍焦躁之下,生怕哪一日自己等人失去了靈帝信任,被眾臣所殺,只好另謀生路!
而今,曹氏一派抬頭,外加靈帝信任,其影響力在不斷攀升,正是不二選擇。
袁氏一族,則是被他們主動忽略了,一群沒多大軍權的家伙,平常在朝堂上鬧得再歡,等到真遇到事,他們其實就是一群跳梁小丑!
此舉,也是十常侍攜眾商量的結果。
一直待在靈帝身旁,這些內侍也不只會巧言令色,還是很有眼色的。
每當靈帝收到曹氏第三代曹子脩的奏報時,這位陛下就跟往常不一樣了,那雀躍盛贊之意嫉妒的十常侍要發狂!
好幾次,十常侍對靈帝建議派人前往冀州監察,可最后都被這位陛下給否了。
其原因也很直白,靈帝覺得冠軍侯足以治理好冀州,不需要內侍去搗亂。
話當然不會這么說,可意思就是這么個意思,十常侍認為靈帝變了,與往常一一采納他們諫言的陛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傷心之余,這些內侍哪還不明白,靈帝更信任還是那個由自己提拔起來的冠軍侯。
故而,十常侍一方面在靈帝面前訴苦,一方面則是盡可能拉攏李岷。
他們自認為與李岷之間終歸有些交情,眼下也不是要對方做什么,只是希望關鍵時刻彼此能幫襯一把。
不至于兵戎相見!
對此,褚沂代表李岷去見了對方派來的使者,雖然沒有具體答應什么,但有些事還是做了一些轉圜。
李岷不可能將事做絕,現在漢室還沒亡呢,他要為將來多做考慮。
只要符合自身利益,且不違背他的底線,有些事雙方合作也是在所難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