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勤治軍,同樣不可忽視!”
“而今乃仙武時代,當勤加練習軍陣,以巨大軍陣催動仙武之力,待漢軍練得一身變幻莫測之本事時,即可侵吞天下!”
“次之,便是軍中將士仙武之道的提升,這需要佛門、闡教、冥界仙神協助,否則我等再如何籌謀皆無濟于事。”
言罷,徐庶對著劉備行了一禮,并說道,“主公,以上是庶之淺見!”
話音剛落下,劉備也不做作,而是真誠的向諸葛亮與徐庶行禮一拜,他也是真的動了容,口中還說道,“感謝二位賢才入我益州,吾此生必不負二位先生!”
“主公之仁德,亦是吾等欣然追隨之緣由,還請主公切莫多禮?!?
“好,那吾便不再與二位客套了,待回益州后,元直便領益州別駕從事,兼領尚書令?!?
益州別駕從事,地位很高,權利也有,算是劉備的左右手,什么事都可以安排。
當然,尚書令也是如此,是諸葛亮的左右手,輔佐其處理政務。
說起來可能比諸葛亮弱上一籌,但劉備對其看重的態度卻不低,未來至少也是蜀漢的重臣之一。
徐庶也能體會劉備的用意,當即改口道。
“庶必當誓死追隨陛下!”
至此,隆中對結束,諸葛亮與徐庶隨劉備回轉益州,開啟了這個時代對李岷的大魏之反攻號角!
……
圣皇十二年(公元202年),五月二十九日,益州與東吳發布正式結盟聲明,并于翌日開啟了吞并荊州的步伐。
其對外發表聲明為:荊州士兵越界劫掠,導致益州與揚州皆有軍民傷亡,如此窮兇極惡之地,合該吊民伐罪!(莫須有)
時任荊州牧劉表在得知消息后驚懼不已,年老的身子顫顫巍巍之下難得爆了粗口,“好個篡逆的益州劉玄德,好個無恥的江東孫仲謀!吾定要讓其付出代價!”
但冷靜下來的他,自然是要為荊州考慮,目光不自覺朝北方而去,低聲道,“罷了,至少曹子脩不會如這兩人這般無恥,來人??!”
侍從很快到來,劉表也不墨跡,即刻寫下內附奏表,但在寫完后他又有些遲疑,并對其說道,“急召蔡瑁、蒯越二位將軍前來商討軍機大事!”
“諾!”
兩刻鐘后,蒯越(領軍將軍)、蔡瑁(伏波將軍)匆忙趕至,看著面色陰沉的劉表,蔡瑁率先詢問道,“主公,急召吾等前來,是否與劉備、孫權攻我荊州相關?”
劉表將軍情文書遞給兩人,氣急道,“然也,此二賊子實乃囂張至極,此時吾已亂矣,二位將軍可有退敵策略?”
蔡瑁聞言,先是與蒯越對視了一眼,然后說道,“主公,此事可有通知大魏?”
于蔡瑁而言,李岷是他姐夫,即算是對士族嚴苛點,但絕不會失去自己的尊貴地位。
故而,他有退路,臉上也沒有那么急躁,反倒是在想荊州之兵是否可以阻擋兩地的進攻。
但同時知會大魏也是應有之義,畢竟荊州名義上是大魏荊州。
“德珪,吾還未來得及,這不剛得知軍情,便急召爾等前來了?!?
劉表一臉無奈,佯作一副驚慌失措的樣子。
“那主公之意?”
蔡瑁心里盡管偏向李岷,覺得應該立刻通知大魏,但好歹劉表還活著,他不可能貿然替對方做主。
劉表沒有急著回答,只是含糊道,“大魏或許比我荊州還早得知消息,只是眼下……我荊州該何去何從?”
“是抵御益州、江東之軍,以觀局勢?”
“又或者投向大魏,內附之?”
蔡瑁一聽,知道劉表還想搏一把,便提議道,“稟主公,須先通知大魏,請求魏軍相助,畢竟荊州名義上乃大魏之地。同時下令諸城將領據守關隘,以防益州、江東之軍偷襲。若事不可為,唯有……”
蔡瑁并沒有說下去,但在座的幾人都明白他的意思,無非是投降曹魏內附而已。
劉表雖然心有計較,但他還是想多掙扎一下,于是便對蒯越問道,“異度,汝如何看?”
“稟主公,末將同意德珪的建議,我荊州三戰之地,遲早會被侵吞,故還不如選一明主投靠之?!?
蒯越比起蔡瑁還激進,他是直接放棄與益州、江東爭鋒,轉而投降李岷,讓其麾下大將去為荊州平叛。
當然,彼時的荊州已經真正屬于李岷。
“這……”
哪怕劉表早有預料,到頭來也有些悵然若失,他覺得這些年在荊州醉生夢死,自己確實是太過失敗了,以致于手下兩位大將竟然都是這般態度。
罷了,吾畢竟不是明主,守不住這份基業。
還不如交給曹子脩,助其統一天下之勢,或能保留吾這劉氏一支一生富貴!
念頭翻涌,劉表將剛才寫下的內附奏表提了出來,將其交給了蔡瑁,“德珪,汝與人皇關系匪淺,便由汝親自負責這份奏表吧。”
蔡瑁將奏表看完,詫異地瞥了一眼劉表,然后交給蒯越,只是此時的他心中卻是大驚。
他沒想到平日里優柔寡斷、專心治學的劉表,居然有這份魄力,他恍惚間又看到了往昔那位單騎入荊州的大漢名士!
哎,這天下諸侯皆不容小覷!
蒯越看完,亦是同樣的心理,但他并未動作,而是在與蔡瑁眼神交流后,對劉表恭敬道,“末將等感謝主公仁義,為荊州之民得一生存之機!”
劉表見此,精氣神一泄,終是放下了最后的堅持,擺了擺手后道,“罷了,這天下合該曹子脩得,德珪便將這奏表速速送往鄴都,發千里急報!”
“諾!”
……
圣皇十二年(公元202年),六月二日,鄴都明德殿前殿,文武群臣匯聚于此。
而李岷不僅得知了蜀漢、東吳的動作,也收到了荊州牧劉表正式的內附奏表。
李岷掃視了一眼底下文武,便沉聲道,“說說吧,該如何處理荊州之事?”
“陛下,荊州牧劉表上奏內附,臣覺得可以準許,然須下詔令其恪守荊州各關隘,以防益州、江東先一步攻占,直至我大魏之軍抵達方可卸任?!?
時任司空袁紹,年歲漸長,閱歷也多了不少,此時對于時局的把握更顯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