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隱門是一個江湖門派,靠著一把飛天劍揚名于世,因為居于霧隱山,便因山得名,起了這個名字。所謂的飛天劍,相傳早在秦朝末年,有飛星落于皇陵,霧隱門的初代掌門負責監造皇陵,偷偷的把一部分材料帶回家中,交給家中的幼弟鍛造了飛天劍。后來皇陵建成,始皇帝下令殺掉所有建造皇陵的匠人和官員,初代掌門因為料到此事,帶著族人跑到霧隱門歸隱起來,直到秦朝滅亡,靠著削鐵如泥,劍身輕盈的飛天劍創立了門派。
相傳飛天劍有兩把,恰逢亂世,掌門委派兩名得意門生出山,一來協助有志之士匡扶正義,二來下山歷練將來好把掌門之位傳于二人之中的其一。新朝開立,因為功勛赫赫,其中一人放棄掌門之位,留在新朝為官。新任掌門念在同門師兄之情,把其中一把飛天劍送給另一人,讓他用此劍斬除奸佞,保一方社稷。
從此這兩把飛天劍,一把隱于江湖,一把隱于朝堂。只是后來朝代更迭,那把隱于朝堂的飛天劍沒了下落,只剩下如今的一把飛天劍。
霧隱門不同于一般的江湖門派,其他門派處江湖之遠,不憂廟堂之事,而霧隱門卻時刻關注著朝堂之事,雖不涉其中,門下弟子卻有一半來自權貴之家。霧隱門門下弟子有兩處,一個是外室弟子,一個是內室弟子。兩處弟子皆不問出身,只是外室弟子不能繼承霧隱門的大統,在霧隱門的講武堂以學習為主,所習皆為兵法、策略、詭辯之術,久而久之便成了權貴子弟的學堂,而內室弟子以武功見長,多是天資聰穎,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可以學習整套飛天十三劍的招數和心得,而且將來有機會繼承霧隱門的掌門之位,所以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進入內室學習。
李巖是外室弟子,從記事的時候起,便在霧隱山修行,一身武藝皆是在霧隱門所學,而他的師兄魏周是內室弟子,年長他許多歲,是掌門云游在外收的徒弟,又常年跟隨掌門在外游歷,是以李巖也只聽說過師兄的大名,并不曾見過他本人。后來十歲那年,李巖離開霧隱門,回到京都陪伴眾位皇子讀書,便再也沒有回過霧隱門。待到年歲稍長,父親帶著李巖奔赴邊關殺敵,師兄游歷邊關,二人徹夜長談,一見如故,魏周師兄不僅在劍法上造詣頗高,而且對兵法,戍邊軍務也頗為了解,有些見解甚至讓李巖驚嘆不已。
魏周師兄離開后,二人書信往來頻繁,此次到京中游歷,李巖因不能立刻回京,在書信中無意間提到師兄的事情,不想三皇子卻想借著李巖之名招攬魏周,盛情款待了他,可是魏周對朝堂之事毫不關心,雖然平日里借著切磋之名,教過趙玉龍幾招劍法,卻無心留在府中。
李巖從邊關回京的時候,魏周已經離開三個多月了,雖然李巖心中抱有遺憾,卻知師兄乃江湖人士,一向閑云野鶴,縱然才華橫溢卻是無心朝堂之事。
說來好笑,李巖在眾多霧隱門外室弟子中算是佼佼者,當初入霧隱門時,年紀尚小,先生見他天資聰慧,悟性又高,是一個練武的好把式,在他八歲的時候,問他可愿入內室學習,傳承霧隱門的衣缽,李巖卻極為認真地問道:“可以上戰場殺敵嗎?”
先生回答說:“可以!”
“那可以建功立業,光耀門楣嗎?”李巖又問道。
先生想了想,慢悠悠地說道:“這個恐怕不能?!?
“好男兒就應該策馬揚鞭,征戰沙場,建立功勛,錦衣還鄉?!崩顜r小小年紀,說的卻頭頭是道,先生哭笑不得,但是生在將門之家,小小年紀卻有這番膽量和見識,著實讓先生敬佩。
所以到十歲,李巖覺得在霧隱門實在沒有什么好學的,父親一聲召喚,他便立刻離開了霧隱門,做了皇子的陪侍。
皇家書院,里面的學生都是皇室宗親的子弟。當今圣上子嗣并不多,不像先祖,兒子就有二十幾個,公主郡主更是一大堆,所以,歷經兩朝的老太傅,看著幾位皇子,總是想起當年書院,人聲鼎沸的情景,尤其是那個天資縱橫的十三皇子,只是可惜了。李巖對前朝之事不甚了解,只知成王敗寇的道理,況且他回到書院的時候,那件事已經過去了很久。
當朝的皇帝陛下的幾位皇子中,最像陛下的人就是三皇子趙玉龍。大皇子趙玉朝,是皇后娘娘的嫡長子,當今的皇太子,二皇子英年早逝,余下的幾位皇子大多平庸。
皇帝陛下是中意三皇子的,因為皇太子的性格過于軟弱,文治還可以,但是在這亂世之中,空余一腔書生意氣往往是不夠的。三皇子上過戰場,立過軍功,曾經與陛下并肩作戰,征伐仙女城,雖然文治不如太子,但是朝中有的是滿腹經綸的大臣。但是因為祖制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皇帝陛下雖是偏愛三皇子些,但是卻無法改立太子,況且改立國儲,乃是大事,沒等皇帝陛下開口,就已經跳出一堆大臣,搬出祖訓,把皇帝陛下堵得啞口無言。
趙玉龍知道祖制不可違,但是再不可違,也是有先例的,遠的不說,就拿當朝的皇帝陛下,這個皇位還是從先皇的手中奪過來的。當年先皇寵愛年幼的十三皇子,加之十三皇子天資聰穎,能文善武,先皇改立太子,最后在伐陳歸來,被陛下奪得先機,以清君側,滅妖女為名,屠盡十三皇子母親魏貴妃一族,先帝歸來看到寵愛的妃子和皇子被殺,一氣之下重病不起,這才有了當今陛下坐在龍椅上的局面。
謀反是死罪的,趙玉龍很聰明,他不會頭腦發熱地做這種事情,所以他需要朝中各方勢力的支持,威遠大將軍的軍事力量是他不可或缺的。
這么多年來趙玉龍處心積慮,想要扳倒太子,可是太子德行賢良,禮賢下士,有時在朝堂之上意見相左,又能處處忍讓,到是讓趙玉龍一個把柄也沒有抓到。
大玉在長水以南,都城在距長水千里之外的煙城。過了長水出了雁門、青陽谷、虎跳關三城便到了北燕的地界。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國界劃定,但是了解過兩國滅陳的歷史之后,所有的人都明白那曾經屬于陳國的國土,在兩國瓜分之后,又經過數年拉鋸戰,最終所有的土地盡數歸于大玉,使得大玉從陳國的附屬國一舉成為可以抗衡北燕鐵騎的強國。大玉的皇帝很清楚,這場戰爭遠遠沒有結束,只是剛開始。
李巖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同時他的能力也配得上他的野心。到了十六歲這年,一般人家的孩子都已經成婚了,他奉命回京,主要就是為了終身大事,他心里很清楚,模樣,性情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次聯姻能給各方所帶來的利益。
作為威名顯赫的威遠將軍的世子,李巖可以想象,這場婚事必由皇上親自指婚,而他只有接受的命運。可是在那一次練武場見過云蘿公主之后,李巖未萌芽的愛情忽然在一夜之間綻放了,以前他覺得女孩子長得可以就行了,可是見過云蘿之后,李巖覺得自己前十六年所見到的女子都不能與她相提并論。
回到府中,李巖向身邊的人打聽這位十公主,所得到的結論都是一歲喪母,由慧貴妃撫養,兩歲出天花,搬到長樂宮修養,如今十歲,長了一臉麻子,人們都管她叫花公主,意思就是一臉麻子臉。李巖聽到這樣的結論,又好氣又好笑,這京城之中的人,閑來無事,亂嚼舌頭,以訛傳訛竟把一個傾國傾城的公主說成麻子臉。李巖當著他們的面反駁道:“你們未曾見過那個小公主,就胡亂給人家起諢名,當真是無知?!?
家中的遠方表哥卻一臉嚴肅的說:“當年那么大的動靜,那小公主生了天花,身邊的宮女都死絕了,換了有一茬,尸體都是用石灰燒掉的,出了天花,別說臉上了,只怕全身都是麻子,只想想都嚇人,連欽天監的人都說了十公主是不祥之人,所以這么些年也沒見皇上下旨接她回宮里,這十公主能活下來真是福大命大?!?
“我可是見過她本人,并不像你說的那樣。”李巖說道。
“你是沒見真正的美人吧,怎么樣我帶你到春雨樓逛逛你就知道什么叫云鬢花顏金步搖了?!北砀鐡u著手中折扇,玩世不恭地說道。
“少開玩笑啦,沒一點正經。”李巖對京城中這樣的紈绔子弟向來沒什么好感,但是看在他是遠方表哥的份上,才忍住沒有去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