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妖童

李泰的目光很誠懇。

但是這個背,不搓也罷。

一番折騰之后,羅喆十動然拒香兒為自己更衣的要求。

雪白的內襯由絲織成,披散著濕潤的頭發,搬著小凳子坐在門口納涼,隨便等頭發吹干。

干凈的天空有群星點綴著,宮中燭光焯焯,如同黑暗中的螢火。

在村子里住過的羅喆知道,現在這個時間段,村民們大多早就熄燈睡覺。

恍惚間,他想起了鑿壁偷光的故事。

微風習習,頭發也差不多干了,也該回屋睡覺了。

之后的生活還是一如既往的。

在宮中,羅喆也被分配了侍從。

這個侍從倒也是巧,正是那個香兒。

年齡相仿,能寫會讀,倒也是為羅喆宮內的生活平添了不少樂趣。

貞觀二年,九月。

因為之前羅喆就跟長孫皇后討要俸祿不成,所以現在他基本不再做廚。

但是最近吳奉御常常跑來請教羅喆,就守在麗正殿外,瞅著羅喆有空就鉆。

一介女流,也不怕讓人笑話。

羅喆甚至懷疑,這是長孫皇后為了省錢而出的主意。

雖然是女官,但吳奉御再怎么說也是宮女,孩子們無善無惡,常常會調笑羅喆。

就跟小學生經常會說誰誰誰和那誰誰誰相好一樣。

倒是李泰給羅喆解了圍。

百日宴。

最近宮內都在籌備自己弟弟的百日宴。

在此之前,一個叫李百藥的人以陰氣郁積是災禍的應驗為由,再請李世民出宮女。

兩件事撞到一起,宮女們雖然一入宮門深似海,一世虛生虛過,但相比在外頭的天災人禍,并沒有什么人想出宮。

但皇令已下,正在篩選出宮的宮女。

所以人手就顯得有些緊張。

三千宮女出宮,而且沒有給她們安排好后路。

其結果羅喆可想而知。

歌舞娼妓,出家為尼,無處問鄉程。

羅喆皺著眉聽完李泰的敘述。

這個李百藥就一句話,決定了三千宮女的命運,讓他感覺很不好。

難怪香兒最近謹小慎微,在羅喆身邊也沒有了活力,原來是在害怕。

既定事實之下,羅喆也覺得無能為力。

只是,君子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罷了。

吳奉御又出現在殿外,羅喆也習以為常得駐足和她交流。

每次她都提筆記錄,這次問完,她剛要離開,就聽到羅喆說:“吳奉御,那宮人為何不授以一技之長?”

吳奉御的心頭顫動了一下,原本低著頭的她抬頭看向少年郎,一身白袍,玉樹臨風,這已經是很多宮女對羅喆的評價。

畢竟羅喆待人很是親切,很容易獲得下人的好感。

“羅郎可愿幫幫奴家姊妹。”似乎是生活的重擔壓沉了這位少女的肩膀,刺紅了她的雙眸。

“我?一白?。俊?

羅喆笑著指著白袍,笑著問道。

“羅郎大才…”

可是話剛要說出口,卻又停在嘴邊。

眼前的少年郎可能不知道,現在城中流傳著可能是關于他的歌謠。

貞觀始,妖童出;亂朝綱,降災厄;天之伏誅,天下太平。

不知道為什么,吳奉御很自然就聯想到羅喆,似乎如果歌謠就是唱和這個少年郎相處過的人聽的。

“你且稍待?!?

羅喆看著吳奉御的樣子,似乎有點難言之隱,留下一句話后去跟先生請個假。

聽了羅喆的告假,歐陽詢眉頭皺得很深:“為何?”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先圣教誨,善惡之道?!绷_喆作揖。

歐陽詢道:“但這事若老夫不贊同呢?”

“君子有其責,必將承其重,先生,那可非三千牛羊?!?

羅喆坦然面對歐陽詢,如果沒人向他求助,那么這件事他可能會當做沒聽過。

學生都這么說了,身為老師,又怎么好去阻攔呢?

歐陽詢舒展了眉頭,笑道:“你這小兒,怎的如此多事,也罷,行善之事,老夫又豈能坐視不管,你可有章法?”

“自古女子多紡織,學生想建座紡織坊?!绷_喆開口答道。

這是他一閃而過的念頭,其實,這么多能斷文識字的女子,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這個道理,羅喆還是懂的。

聞言,歐陽詢苦笑,這個學生又要搞事情了。

不過,這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歐陽詢又幾番詢問之下,一個開源節流的體系緩慢呈現。

那李百藥請出宮人的原因之一就有倍多衣食之費,節衣縮食才是節省之道。

這難道就是妖童嗎?

歐陽詢如此想。

見羅喆離開,歐陽詢也坐不住了,學生做好事,自己身為老師,也該幫幫場子,于是,他讓其他人自習,自己也離開了麗正殿。

羅喆帶著吳奉御面見長孫皇后。

皇帝可不是他想見就能見的,身為大家長的長孫皇后倒是能比較容易見到。

當羅喆說明了來意之后,長孫皇后的目光飄過吳奉御。

宮人最忌多嘴,更何況是慫恿一個不自知的少年郎。

慵懶地側躺在案椅上,開口道:“陛下已有定奪,豈能朝令夕改?!?

“皇后殿下,這非朝令夕改,兩者又不沖突?!绷_喆笑著說道。

長孫皇后悄悄砸了一下嘴:“那你為何求見與我?自己施為便可。”

“沒錢?!?

羅喆聳肩,自己的廚子計劃沒有成功,在宮內雖然包吃包住,但是沒有錢賺。

之前賺的那些錢在陳家村已經投入使用,最近說是有點吃緊,畢竟是災年,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糧食。

沒錢?長孫皇后很想吐槽宮里也沒錢,但不能給孩子看笑話了。

再說了,羅喆的計劃是賺錢,聯想到之前羅喆聚財的手段,長孫皇后有點心動。

可是這外頭的事情,對于這個少年郎可不友好。

于是,長孫皇后將外頭的歌謠說給羅喆聽,想看看羅喆有何反應。

羅喆啞然了,他知道名聲的重要性,這名聲臭了,自己就寸步難行了,而且還會危及到身邊的人。

他看了看長孫皇后,又看了下一直低頭的吳奉御。

原來如此,難怪。

“皇后殿下,我做錯了嗎?”羅喆思考之后問道。

“無錯?!遍L孫皇后有些意外。

“那因為只言片語就罔顧三千性命嗎?”

……

另一邊,顯德殿議事。

歐陽詢覲見。

奏,安頓出宮人,立紡織坊,受工部節制。

“歐陽卿,這從麗正殿趕來,莫不是那小子又作妖了?”

李世民一席話讓下面鴉雀無聲。

歐陽詢唱道:“李侍郎善舉,而羅郎善后,臣覺得并無不妥。”

“嗯,歐陽卿所言極是,那么,孔卿以為如何?”

話鋒一轉,李世民問向了孔穎達。

孔穎達心中有點苦澀,因為那歌謠自己沒有關系,但是也不能這么說,很可能是因為自己某個話語,就有人會自作主張。

皇帝的問話也有幾分揶揄。

“臣以為不可,受祿之家,食祿而已,不與民爭業,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未聞萬乘之主,鬻其布帛以與下人爭利也?!?

孔穎達以受祿的臣子為例,臣子都沒有與民爭利,也不曾聽過哪個皇帝做過這個。

引經據典正是他們擅長的。

李世民淡淡說道:“那便暫且擱置?!?

而身為提議人的李百藥此時心里十分糾結,因為羅喆說的沒有錯,那是三千條人命,如果沒有提出來,沒人會去理會她們的下場,這將會是一道善舉,可是現在有人已經注意到了,可是卻沒人問他的意見。

眾人很快將心思投入到別的議題中。

不久后,一個內侍傳話至殿內。

李世民聽聞之后,讓其當眾宣讀。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先輩教導子貢贖人和子路拯溺,皆為善事,以利而往,善子貢之行事?!?

“然,孟圣見其生不忍見其死,是為道德。”

“若我死,切勿傷及無辜。”

一席話點燃了群臣的目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番傳話當然不是羅喆的原話,只不過長孫皇后給他潤色了一番。

歐陽詢聽了之后,目光劃過幾位同僚,最終定格在孔穎達身上。

孔孟之道可不是孔家的,大家都是儒士,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些事情,是得爭一爭的。

孔穎達只覺得脊背有些發涼,孔門十哲之一的端木賜,子貢,他的身份便是一介商人,端木遺風便是贊賞其誠信經營的風氣。

而仲由,子路,可以說是一個街溜子,可以說是個沒有固定工作的工人。

有教無類,這兩人可以說是很具代表性的人物。

而贖人拯溺更是耳熟能詳的典故。

孔穎達悄悄觀察了下其他人,很明顯,雖然自己是孔子的子孫,但是論點已成,那么就辯上一辯。

很快,有人出班提起了剛才羅喆的建議。

舊事重提就如同發令槍一樣,論戰瞬間充斥著整個大殿。

身為皇帝的李世民不需要參與,他在意的是內侍傳話之中關于利潤的那一方面。

很明顯,長孫皇后似乎被羅喆說動了。

地主家沒有余糧了,開源或許就是個好辦法。

不過,李世民也有些怨氣,因為羅喆并不認為自己能保得了他。

“切勿傷及無辜,在爾眼里,朕就這般無能?”

殿中的大臣們不知道,上首的皇帝早就想到了別處。

由于羅喆遞了一把刀,歐陽詢等人只需要按照相應的邏輯,再引經據典,可以說說處處占上風。

關于孔子的爭論早就存在,特別是關于“圣教”,將儒家變成儒教,自然會引起一些將孔子視為先師的人反對。

儒學是一門學說,而儒教是一種信仰。

就像是君子遠庖廚,儒學不會限制你去下廚,但是儒教會讓你因為下廚而不是君子。

君子和而不同,但是宗教總是帶有排他性的。

孔穎達這時想到羅喆之前說自己尊崇的是孔子,想必就是如此。

但是很多時候,大勢所趨,很多事情不是單憑自己意愿就可以去做的。

儒學早就不似當初了。

不知是誰喊了句:“妖童亂世,便歪先圣之學說,如今諸位皆因此而爭,豈不是更能證明那羅喆便是妖童!”

突然間,萬籟俱寂,那人便縮了回去。

所有人都皺著眉頭,好似有那么幾分道理。

一介孩童,幾句言語就挑動了滿朝大臣。

嘶~莫非真是妖童。

“哼,辯不過就行如此下作之事,吾輩不齒?!?

歐陽詢越想越生氣,明明自己的學生沒有錯。

只不過這位學生聰穎了一些,與眾不同了一些而已。

“聽聞羅郎是孫神醫,孫道長施救而活,莫不是孫道長也能被羅郎蒙騙?”

站在歐陽詢身邊的一個老人接過話頭。

搬出孫思邈這尊大神確實可以鎮住一些人。

畢竟人家是個道士,而且醫術了得,豈是那些胡言亂語所能影響的。

羅喆的事跡早就被傳得底朝天了,不曾行過妖逆之事,那么妖童就是空口白話。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剛才喊妖童的那個方向。

這種道統之爭他不在乎,但是回想到羅喆說自己保不住他,現在他倒也是有點認同,在這朝中,自己不也是處處受人掣肘。

“臣稟陛下,讓那羅喆覲見。”

說話的人是一個面相消瘦,留著八字胡的老人。

“魏卿,這是為何?”

李世民問道,對方便是有名的諫臣,魏徵。

“回陛下啊,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謠言四起,不若讓羅喆上殿辯護,再者,臣有一事,想問之一問?!?

魏徵直言道。

曾經做過道士的他,對于儒家道統爭論也不是很在意。

儒家關我道家什么事~

之前羅喆敲響登聞鼓上殿的時候是小朝,自己也只不過是尚書左丞這樣的屬官,一般而言,是不參與小朝的。

因而魏徵對于羅喆還是有些好奇的。

就像之前所說,幾句話就能挑動道統之爭,而且是內斗。

這樣的少年能不讓人好奇嗎?

李世民思索片刻,作為樂子人,他也想看看羅喆會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他覺得,如果自己執意保羅喆一命,應該還是做得到的。

于是乎,傳羅喆入殿覲見的命令就從顯德殿發出。

當羅喆還在為長孫皇后畫大餅的時候,一臉懵逼地聽到了自己要入殿議政的消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锦市| 饶阳县| 庄浪县| 绥宁县| 包头市| 永善县| 白城市| 宁陕县| 赤城县| 江源县| 宁国市| 潍坊市| 韶山市| 富宁县| 大丰市| 天门市| 安化县| 乾安县| 湟中县| 梧州市| 桂林市| 清远市| 广安市| 望城县| 杭锦后旗| 阿尔山市| 梅州市| 盱眙县| 始兴县| 鄂托克旗| 玛曲县| 汉源县| 吴忠市| 罗平县| 平潭县| 涿鹿县| 宁津县| 高平市| 伊川县| 法库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