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中國哲學·燃出善的火焰:孟子篇
- 張嘉驊 陳裕仁繪
- 1060字
- 2022-06-24 18:02:13
在學校,同學之間可以做買賣嗎?
自從一年前讀了一本比爾·蓋茨的傳記,明哲就立志要當?shù)诙€比爾·蓋茨。
升上五年級之后,語文老師在一堂作文課上,讓全班同學一一上臺,依照“我的志愿”這個題目來演講。明哲躍躍欲試,好想立刻跑到前面去陳述他內心萌生已久的夢想,但他得忍著點兒,因為他排在第十六號。
同學逐一上臺演講了,有的想當科學家,有的想當作家……輪到第十五號王大偉演講時,明哲心想:“接下來就是我了,嘿嘿,我一定要講得比他們都精彩。”然而,王大偉一開口,明哲卻呆住了。只聽到王大偉說:“我的志愿是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
什么?這么巧?這個王大偉也想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那不是“鬧雙包”了嗎?偏偏這家伙又排在他前面演講,搶了先機,這不是老天故意在捉弄人嗎?
王大偉演講得不錯。明哲越聽頭越暈。等他上臺時,他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毫無自信,開始擔心同學們用什么眼光來看他。果然,在他講出自己志愿的那一刻,底下很多同學都在笑,難不成是在笑他沒有志愿可講,只好照搬前面那個同學的?
本來該當是美美的西施,沒想到卻被當成“效顰(pín)”的東施。這次經歷實在讓他很憋屈!
明哲所在的學校,每兩年就會重新分班。王大偉是明哲升上五年級才認識的新同學。自從那次鬧了“雙包案”,明哲便格外留意王大偉。一個班里會有兩名學生想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這可不尋常。明哲認為自己得多提防一點兒,因為那個家伙說不定將來就是他事業(yè)上的競爭對手——小時候是玩伴,長大后變成死對頭,很多連續(xù)劇不就是這么演的嗎?
雙包案
歷史故事里雙包案的主角,是北宋的開封府尹包拯。包拯治理開封府期間,因為敢于懲治權貴的不法行為,并能及時懲辦無賴刁民,所以關于包拯的公正廉明、斷案如神,民間有許多奇聞軼事。
“雙包案”大致是講包公有次去賑災放糧,在回京路上,突遇黑鼠精,黑鼠精也變成包公的模樣,因而出現(xiàn)了真假包公。所以,“雙包”是指兩個包公,而不是雙胞胎的意思!
這么一留意,明哲竟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情:這個王大偉私底下居然和同學在做生意。

王大偉有時候會把自己看過的書、玩過的玩具等物品帶到學校來,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賣給同學。有時候,他也會掏錢向同學買些他們不要的東西,例如指尖陀螺之類的。據了解,王大偉買這些東西都沒留給自己,而是轉賣給以前班上的同學。當然,這么轉手賣,價格會貴一點兒,總得有個賺頭嘛!

明哲心想:“好家伙!這么小就這么會做生意。”說實話,他對這個王大偉有點另眼相看了。
只不過明哲越想越覺得不太對勁,心中不時浮現(xiàn)一個問題: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學校里的一名學生可以跟同學做買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