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51018-2014 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范
-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主編
- 719字
- 2022-07-04 14:55:27
7.2 壩址、壩型和工程布置
7.2.1 壩址附近應有較充足的筑壩材料,且材料的種類、性質、數量、位置和運輸條件應滿足壩型選擇的要求。
壩體設計時應對筑壩材料進行調查和試驗,查明其儲量、分布、開采條件、運距及物理力學性質,作為壩型選擇、壩體斷面設計和確定施工方法的主要依據。
7.2.2 大中型淤地壩應有便于布設放水工程、溢洪道的地形和地質條件,宜選擇巖基或黏土基礎。
7.2.3 壩址應避開較大彎道、跌水、泉眼、斷層、滑坡體、洞穴等,壩肩不得有沖溝。
7.2.4 淤地壩庫區應淹沒損失小,對村鎮、工礦、交通干線、高壓線路的安全影響小。
7.2.5 壩型選擇應符合下列要求:
1 黃土料豐富地區,宜采用碾壓式土壩。
2 石料豐富,相對容易采集,且土料缺乏時可采用漿砌石壩。
3 結合當地的自然經濟條件、壩址地形地質條件、建筑材料情況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選擇其他壩型。
7.2.6 壩體布置應遵循壩軸線短的原則,宜采用直線型布置方式。
7.2.7 溢洪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溢洪道布設應利用開挖量小的有利地形,進、出口附近的壩坡和岸坡應有可靠的防護措施和足夠的穩定性。
2 溢洪道布置宜避開堆積體和滑坡體。
3 進水口距壩肩不應小于10m,出水口距下游壩腳不應小于20m。
4 當壩址上游有較大支溝匯入時,溢洪道應布設在有支溝一側的岸坡上。
7.2.8 放水工程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 臥管布置應根據壩址地形條件、運行管護方式等因素,選擇岸坡穩定、開挖量小的位置,臥管涵洞連接處應設消力池或消力井。
2 涵洞軸線布設宜采用直線型并與壩軸線垂直;當受地形、地質條件限制需轉彎時,彎道曲率半徑應大于洞徑的5倍;涵洞的進、出口均應伸出壩體以外。涵洞出口水流應采取妥善的消能措施,并應使消能后的水流與尾水渠或下游溝道銜接。
3 涵洞應布設在巖基或穩定堅實的原狀土基上,不得布置在壩體填筑體上。
- SH/T3169-2012長輸油氣管道站場布置規范(英文版)
- GB/T 51040-2014 地下水監測工程技術規范
- GB 50161-2009 煙花爆竹工程設計安全規范
- GB 50148-201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力變壓器、油浸電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驗收規范
- SH/T3516-2012催化裂化裝置軸流壓縮機-煙氣輪機能量回收機組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GB 51058-2014 精神專科醫院建筑設計規范
- GB 50055-2011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 GB/T 50104-2010 建筑制圖標準
- GB 51049-2014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串聯電容器補償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 GB 50030-2013 氧氣站設計規范
- 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 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 根據質量選擇咨詢服務 咨詢專家工作成果評價指南:中英文對照(FIDIC文獻譯叢)
- GB 50575-2010 1kV及以下配線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
- GB 50955-2013 石灰石礦山工程勘察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