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7 施工

Ⅰ 一般規定

4.7.1 錨桿工程施工前,應根據錨固工程的設計條件、現場地層條件和環境條件,編制出能確保安全及有利于環保的施工組織設計。

錨桿的施工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科學合理有序的組織錨桿施工對確保錨固工程的質量影響很大,因此錨桿施工前應充分核對設計條件、地層條件、環境條件,制定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應對錨桿施工的主要環節(鉆孔,桿體制作、存儲及安放,注漿,張拉與鎖定)有明確的技術要求,確定施工方法、施工材料、施工機械、施工程序、質量管理、進度計劃、安全管理等事項。

4.7.2 施工前應認真檢查原材料和施工設備的主要技術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4.7.3 在裂隙發育以及富含地下水的巖層中進行錨桿施工時,應對鉆孔周邊孔壁進行滲水試驗。當向鉆孔內注入0.2MPa~0.4MPa壓力水10min后,錨固段鉆孔周邊滲水率超過0.01m3/min時,則應采用固結注漿或其他方法處理。

為保證錨固段漿體的質量,在裂隙發育、空洞貫通以及存在滲流和承壓水的巖層中施工錨桿時,要對錨固段周邊孔壁進行不透水性試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漿液流失并確保錨固體的質量。參考美國《巖土預應力錨桿建議》PTI 1996、奧地利錨桿規范(B-4455)和我國《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SL 62—94制定的關于錨固段地層固結灌漿標準。本規范4.7.3條對鉆孔內滲水試驗的注水壓力、持續時間及滲入率作出了明確規定。

Ⅱ 鉆孔

4.7.4 錨桿鉆孔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鉆孔應按設計圖所示位置、孔徑、長度和方向進行,并應選擇對鉆孔周邊地層擾動小的施工方法;

2 鉆孔應保持直線和設定的方位;

3 向鉆孔安放錨桿桿體前,應將孔內巖粉和土屑清洗干凈。

4.7.5 在不穩定土層中,或地層受擾動導致水土流失會危及鄰近建筑物或公用設施的穩定時,宜采用套管護壁鉆孔。

套管護壁鉆孔是指必須采用套管跟進護壁的鉆孔方式。套管護壁鉆孔對鉆孔周邊擾動小,可有效防止鉆孔時的塌孔現象,有利于保證灌漿飽滿度和灌漿質量,提高孔壁地層與灌漿體的粘結強度。因而本條規定在不穩定地層或地層擾動會引起水土流失,危及鄰近構筑物安全使用時應采用套管護壁鉆孔。

4.7.6 在土層中安設荷載分散型錨桿和可重復高壓注漿型錨桿宜采用套管護壁鉆孔。

由于荷載分散型和可重復高壓灌漿型錨桿構造特殊,不允許鉆孔時泥砂、石屑殘留于鉆孔內,因而在土層中施工這兩種錨桿應采用套管護壁鉆孔。當成孔質量較高、洗孔干凈時也可采用無套管護壁鉆孔。

Ⅲ 桿體制作、存儲及安放

4.7.7 桿體的組裝和保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桿體組裝宜在工廠或施工現場專門作業棚內的臺架上進行;

2 桿體組裝應按設計圖所示的形狀、尺寸和構造要求進行組裝,居中隔離架的間距不宜大于2.0m;桿體自由段應設置隔離套管,桿體處露于結構物或巖土體表面的長度應滿足地梁、腰梁、臺座尺寸及張拉鎖定的要求;

3 荷載分散型錨桿桿體結構組裝時,應對各單元錨桿的外露端作出明顯的標記;

4 在桿體的組裝、存放、搬運過程中,應防止筋體銹蝕、防護體系損傷、泥土或油漬的附著和過大的殘余變形。

規范錨桿桿體的制作、存儲及安放,是為了保證錨桿桿體的加工滿足錨桿使用功能及防腐要求。規范對桿體制作存儲的場地、錨固段桿體與漿體的有效粘結、桿體材料的截取、自由段桿體防護管的有效隔離、防腐要求及避免機械損傷等作出了規定。荷載分散型錨桿組裝時對各單元錨桿的外露端作出明顯標記是為了荷載分散的張拉,荷載分散型錨桿的張拉方式見本規范附錄D。

4.7.8 桿體的安放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據設計要求的桿體設計長度向鉆孔內插入桿體;

2 桿體正確安放就位至注漿漿體硬化前,不得被晃動。

Ⅳ 注漿

4.7.9 注漿設備與注漿工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注漿設備應具有1h內完成單根錨桿連續注漿的能力;

2 對下傾的鉆孔注漿時,注漿管應插入距孔底300mm~500mm處;

3 對上傾的鉆孔注漿時,應在孔口設置密封裝置,并應將排氣管內端設于孔底。

4.7.10 注漿漿液的制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注漿材料應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并不得對桿體產生不良影響,對錨桿孔的首次注漿,宜選用水灰比為0.5~0.55的純水泥漿或灰砂比為1∶0.5~1∶1的水泥砂漿,對改善注漿料有特殊要求時,可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劑或外摻料;

2 注入水泥砂漿漿液中的砂子直徑不應大于2mm;

3 漿液應攪拌均勻,隨攪隨用,漿液應在初凝前用完。

水泥漿或水泥砂漿的配合比直接影響漿體的強度、密實性和注漿作業的順利進行。水灰比太小,可注性差,易堵管,影響注漿作業的正常進行;水灰比太大,漿液易離析,注漿體密實度不易保證,硬化過程中易收縮,漿體強度損失較大,將影響錨固效果。

4.7.11 采用密封裝置和袖閥管的可重復高壓注漿型錨桿的注漿還應遵守下列規定:

1 重復注漿材料宜選用水灰比0.45~0.55的純水泥漿;

2 對密封裝置的注漿應待初次注漿孔口溢出漿液后進行,注漿壓力不宜低于2.0MPa;

3 一次注漿結束后,應將注漿管、注漿槍和注漿套管清洗干凈;

4 對錨固體的重復高壓注漿應在初次注漿的水泥結石體強度達到5.0MPa后,分段依次由錨固段底端向前端實施,重復高壓注漿的劈開壓力不宜低于2.5MPa。

采用袖閥管式的可重復高壓注漿錨桿桿體主要由鋼絞線、可重復注漿的袖閥管、注漿槍、止漿密封裝置等組成,可重復注漿的套管通常采用PVC塑料管,沿其軸線方向每隔0.5m左右設有一個進漿閥。一次注漿和高壓注漿均通過進漿閥得以實現。止漿密封裝置設在自由段與錨固段的分界處,目的是將錨固段端部封閉,為錨固段的高壓注漿創造條件。可重復高壓注漿錨桿的注漿工藝較復雜,注漿槍的直徑較小,所需的漿液宜為水灰比較大的純水泥漿。根據已有工程經驗,本條規定高壓注漿應在一次注漿后當水泥結石體強度達到5.0MPa時進行,強度過高或過低都難以實現高壓劈裂注漿。

Ⅴ 張拉與鎖定

4.7.12 錨桿的張拉和鎖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錨桿錨頭處的錨固作業應使其滿足錨桿預應力的要求;

2 錨桿張拉時注漿體與臺座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值不應小于表4.7.12的規定;

3 錨頭臺座的承壓面應平整,并與錨桿軸線方向垂直;

4 錨桿張拉應有序進行,張拉順序應防止鄰近錨桿的相互影響;

5 張拉用的設備、儀表應事先進行標定;

6 錨桿進行正式張拉前,應取0.1~0.2的拉力設計值,對錨桿預張拉1次~2次,使桿體完全平直,各部位的接觸應緊密;

7 錨桿的張拉荷載與變形應做好記錄。

表4.7.12  錨桿張拉時注漿體與臺座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值

錨桿張拉與鎖定是錨桿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檢驗錨桿性能最直觀的方式。對張拉設備的選型、張拉預緊、張拉順序等方面進行控制,可滿足錨桿張拉的要求。正式張拉前,取0.1倍~0.2倍拉力設計值對各鋼絞線預緊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減緩張拉過程中各鋼絞線的受力不均勻性以及減小錨桿的預應力損失。

4.7.13 錨桿應按本規范第12.1節Ⅳ驗收試驗規定,通過多循環或單循環驗收試驗后,應以50kN/min~100kN/min的速率加荷至鎖定荷載值鎖定。鎖定時張拉荷載應考慮錨桿張拉作業時預應力筋內縮變形、自由段預應力筋的摩擦引起的預應力損失的影響。

錨桿鎖定后預應力變化一般不應超過錨桿拉力設計值的10%,超出此范圍時,應采取措施進行調控。對預應力損失可采取補償張拉的方式,即實施二次張拉。以我國上海太平洋飯店深基坑樁錨支護工程為例,在一次張拉后5天內,錨桿預應力值由526kN降至461kN,預應力損失達12.3%。隨后補償張拉至545kN,補償張拉后7天內預應力值降至520kN,預應力僅損失了4.6%。如果預應力增值超過錨桿設計拉力值的10%,則放松后重新張拉以調低預應力值。因此,對需調整拉力的永久性錨桿,錨頭應設計成可進行補償張拉的形式,而不能用混凝土封死。

4.7.14 荷載分散型錨桿的張拉鎖定應遵守下列規定:

1 當鎖定荷載等于拉力設計值時,宜采用并聯千斤頂組對各單元錨桿實施等荷載張拉并鎖定;

2 當鎖定荷載小于錨桿拉力設計值時,也可按本規范附錄C的規定采用由鉆孔底端向頂端逐次對各單元錨桿張拉后鎖定,分次張拉的荷載值的確定,應滿足錨桿承受拉力設計值條件下各預應力筋受力均等的原則。

Ⅵ 施工質量控制與檢驗

4.7.15 錨桿施工全過程中,應認真做好錨桿的質量控制檢驗和試驗工作。

4.7.16 錨桿的位置、孔徑、傾斜度、自由段長度和預加力,應符合本規范表14.2.3的規定。

4.7.17 對不合格的錨桿,若具有能二次高壓灌漿的條件,應進行二次灌漿處理,待灌漿體達到75%設計強度時再按驗收試驗標準進行試驗;否則應按實際達到的試驗荷載最大值的50%(永久性錨桿)或70%(臨時性錨桿)進行鎖定,該鎖定荷載可按實際提供的錨桿承載力設計值予以確認。

4.7.18 按不合格錨桿所在位置或區段,核定實際達到的抗力與設計抗力的差值,并應采用增補錨桿的方法予以補足至該區段原設計要求的錨桿抗力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阿拉尔市| 丰台区| 托克逊县| 丹巴县| 崇州市| 读书| 和平区| 郑州市| 岱山县| 油尖旺区| 营山县| 凤台县| 石泉县| 玉环县| 泸州市| 阳信县| 利川市| 西和县| 太仆寺旗| 高陵县| 临沂市| 灯塔市| 沛县| 石景山区| 无棣县| 龙江县| 怀安县| 马尔康县| 徐闻县| 托克托县| 华安县| 潞西市| 乌什县| 龙游县| 开平市| 竹溪县| 永州市| 红安县| 洛阳市|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