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2 主廠房布置

7.2.1 主廠房的布置形式宜按汽機房、除氧間(或合并的除氧煤倉間)、煤倉間、鍋爐房的順序排列。當采用其他的布置形式時,應經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

系原規范第4.2.1條和第4.2.2條。

7.2.2 主廠房的布置應與發電廠出線,循環水管進、排水管位,熱網管廊,主控制樓(室)、汽機房毗屋和其周圍的環形道路等布置相協調。

系原規范第4.2.1條和第4.2.2條。

7.2.3 主廠房各層標高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雙層布置的鍋爐房和汽機房,其運轉層宜取同一標高。汽機房的運轉層宜采用島式布置。

2 除氧器層的標高應保證在汽輪機各種運行工況下,給水泵或其前置泵進口不發生汽化。

當氣候、布置條件合適、除氧間不與煤倉間合并時,除氧器和給水箱宜采用露天布置。

3 煤倉間給煤機層的標高應符合下列規定:

1)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機層的標高應考慮鍋爐給煤口標高(包括播煤裝置)、所需給煤機級數、給煤距離和給煤機出口閥門布置所需的空間等。

2)煤粉鍋爐給煤機層的標高應由磨煤機(風扇磨煤機除外)、送粉管道及其檢修起吊裝置等所需的空間決定。在有條件時,該層標高宜與鍋爐運轉層標高一致。風扇磨煤機的給煤機層標高應考慮干燥段的布置。

4 煤倉間煤倉層的標高應根據運煤系統運行班制,每臺鍋爐原煤倉(包括貯倉式制粉系統的煤粉倉,不包括直吹式制粉系統備用磨煤機對應的原煤倉)有效容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運煤系統兩班工作制,經技術經濟比較后認為合理時,可按滿足鍋爐額定蒸發量12h~14h的耗煤量考慮。

2)運煤系統三班工作制,可按滿足鍋爐額定蒸發量10h~12h的耗煤量考慮。

3)對燃用低熱值煤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可按滿足鍋爐額定蒸發量8h~10h的耗煤量考慮。

4)對燃用褐煤的煤粉鍋爐,可按滿足鍋爐額定蒸發量6h~8h的耗煤量考慮。

5)煤粉倉的有效容積可按滿足鍋爐額定蒸發量3h~4h的耗煤量考慮。

系原規范第4.2.3條的修改。

本條增加了除氧器層標高確定的原則和除氧器露天布置的規定。

本條增加了煤倉間給煤機層標高確定的原則。

為實現減員增效的目標,原煤倉的貯煤量也可按運煤兩班制運行考慮。是否按運煤兩班制運行來確定煤倉的設計容量,需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即對減少一班運煤運行人員所節約的費用與加大煤倉設計容量要增加的投資進行比較。本條增加了褐煤、低熱值煤種的原煤倉貯煤量選擇參考值。

7.2.4 當除氧器和給水箱布置在單元控制室上方時單元控制室的頂板必須采用混凝土整體澆筑除氧器層樓面必須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本條為新增條文。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因為50MW級及以上機組一般均為兩機一控布置,且集控室位于除氧間的運轉層,為了確保運行人員和機組的安全,除了對除氧設備本身及系統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外,集控室頂板(除氧層樓板)必須采用整體現澆,并有可靠的防水措施。

7.2.5 主廠房的柱距和跨度應根據鍋爐和汽機的容量及布置形式,結合規劃容量確定。

系原規范第4.2.4條的修改。

主廠房的柱距通常是根據鍋爐、磨煤機等主要設備的尺寸和布置來決定的。

7.2.6 當氣象條件適宜時,65t/h及以上容量的鍋爐宜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并宜采用島式布置,即鍋爐運轉層不設置大平臺。露天布置的鍋爐應采取有效的防凍、防雨、防腐、承受風壓和減少熱損失等措施。除塵設備應露天布置,干式除塵灰斗應有防結露措施。非嚴寒地區,鍋爐引風機宜露天布置。當鍋爐為島式露天布置時,送風機、一次風機也宜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輔機應有防噪聲措施,其電動機宜采用全封閉戶外式。

系原規范第4.2.5條的修改。

本條增加了干式除塵設備灰斗應有防結露措施及鍋爐島式露天布置時送風機、一次風機的布置要求。

7.2.7 原煤倉、煤粉倉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鍋爐原煤倉形式應結合主廠房布置情況確定。

2 非圓筒倉結構的原煤倉的內壁應光滑耐磨,其相鄰兩壁交線與水平面夾角不應小于55°,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不應小于60°。對褐煤及黏性大或易燃的煙煤,相鄰兩壁交線與水平面夾角不應小于65°,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不應小于70°。相鄰壁交線內側應做成圓弧形,圓弧的半徑宜為200mm。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原煤倉出口段壁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應小于70°。

3 原煤倉應采用大的出口截面。對煤粉爐,在原煤倉出口下部宜設置圓形雙曲線或圓錐形金屬小煤斗。對易堵的煤在原煤倉的出口段宜采用不銹鋼復合鋼板、內襯不銹鋼板或其他光滑阻燃型耐磨材料。金屬煤斗外壁宜設振動裝置或其他防堵裝置。

4 在嚴寒地區,對鋼結構的原煤倉,以及靠近廠房外墻或外露的鋼筋混凝土原煤倉,其倉壁應設有防凍保溫裝置。

5 原煤倉應設置煤位測量裝置。

6 煤粉倉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煤粉倉應封閉嚴密,減少開孔。任何開孔必須有可靠的密封結構。煤粉倉的進粉和出粉裝置必須具有鎖氣功能。

2)煤粉倉內表面應平整、光滑、耐磨和不積粉,其幾何形狀和結構應使煤粉能夠順暢自流。

3)除無煙煤以外的其他煤種,煤粉倉宜設置自啟閉式防爆門。

4)煤粉倉應防止受熱和受潮。在嚴寒地區,金屬煤粉倉及靠近廠房外墻或外露的混凝土煤粉倉應有防凍保溫措施。

5)煤粉倉相鄰兩壁間的交線與水平面的夾角不應小于60°,壁面與水平面的交角不應小于65°。相鄰兩壁交線的內側應做成圓弧形,圓弧半徑宜為200mm。

6)煤粉倉的長徑比應小于5︰1。矩形煤粉倉以當量直徑作基準值。

7)煤粉倉應有測量粉位、溫度以及滅火、吸潮和放粉等設施。

系原規范第4.2.8條的修改。

1 原煤倉采用圓筒倉鋼結構形式,強度條件較好,鋼材耗量較小,造價低。但圓筒倉空間利用率較低,可能將造成整個主廠房高度增高,相應又增加了造價。因此,原煤倉形式應根據主廠房布置的具體情況綜合比較確定。

2 由于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用煤的顆粒較細,原煤倉出口段壁面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小于70°,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火力發電廠煤和制粉系統防爆設計技術規范》DL/T 5203的規定。

6 本款對單位粉倉容積所對應的防爆門面積(泄壓比)未列出具體計算數值。防爆門的設置要求及泄壓比數值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火力發電廠煤和制粉系統防爆設計技術規程》DL/T 5203的規定。

7.2.8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的設備和管道布置應遠離高溫蒸汽管道。油系統應設防火措施,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的有關規定。

系原規范第4.2.6條的修改。

汽輪機油為可燃物品,為了確保汽機房的生產安全,油系統的防火措施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火力發電廠與變電站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的有關規定執行。

布置主油箱、冷油器、油泵等設備時,要遠離高溫管道,油系統盡量減少法蘭連接,防止漏油。當油管道需與蒸汽管道交叉時,油管道可布置在蒸汽管道下面。如果避免不了,油管道在蒸汽管道的上方,則蒸汽管道保溫外表面應采用鍍鋅鐵皮遮蓋,以防漏油滴落于熱管上著火。

7.2.9 減溫減壓器和熱網加熱器宜布置在主廠房內。

系原規范第4.2.7條的修改。

熱網加熱器可以放在主廠房外披屋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望奎县| 博野县| 定兴县| 城固县| 临桂县| 六枝特区| 永宁县| 柯坪县| 安多县| 平昌县| 西峡县| 公主岭市| 泗阳县| 格尔木市| 惠东县| 阿拉善右旗| 积石山| 清远市| 彝良县| 平度市| 津南区| 古丈县| 嘉荫县| 旺苍县| 绥中县| 临桂县| 泸水县| 嵊州市| 云安县| 平利县| 棋牌| 太和县| 桐梓县| 沾化县| 伊宁县| 航空| 元朗区| 锦州市| 库尔勒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