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導管、線槽敷設

4.1 一般規定

4.1.1 對機械連接的鋼導管及其配件的電氣連續性有異議時,應在材料進場后敷設前進行抽樣檢驗,檢驗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電氣安裝用導管系統》GB/T 20041.1的有關規定執行,合格后才可使用。

為確保免跨接而有良好的電氣連續性而設立此條。此條導管機械連接僅指緊定式連接和扣壓式連接。

4.1.2 對塑料絕緣導管、線槽及其配件的阻燃性能和金屬導管的電氣連續性有異議時,應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

為確保電氣工程中采用的塑料制品的耐燃性和金屬導管的電氣連續性而設立此條。送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是第三方檢驗,可保持檢測的獨立性和結果的公正性。

4.1.3 導管暗配宜沿最近的路徑敷設,并應減少彎曲。除特定情況外,埋入建筑物、構筑物的導管,與建筑物、構筑物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15mm。

暗配的導管沿最近路徑敷設可節約材料、降低造價,減少彎曲利于穿線;導管表面有規定厚度的保護層可避免建筑物表面開裂脫落,亦可防止金屬導管表面過早出現銹蝕現象。特定情況是指設計或專業施工規范有特定要求的情況,如消防用電設備的配線,當管線暗敷時,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

4.1.4 進入落地式配電箱(柜)底部的導管,排列應整齊,管口宜高出配電箱(柜)底面50mm~80mm。

規定管口高度是防止積水或雜物進入管內,降低絕緣強度,管口太高會影響穿線或下部電氣設備的接線;多根管子的管口排列整齊不僅表面美觀,方便穿線拉線,而且易辨認埋在地坪(樓面)內管子的去向,便于維修。

4.1.5 需接地的金屬導管,進入配電箱時應與箱體上的專用接地(PE)端子做電氣連接。

電氣工程中哪些金屬導管需要接地,哪些金屬導管可不接地是由施工設計文件決定的,對施工設計文件要求需接地的金屬導管,配管中無可靠接地時應在進入配電箱時與箱體保護接地端子做可靠連接。

4.1.6 敷設在潮濕或多塵場所,導管管口、盒(箱)蓋板及其他各連接處均應密封。

潮濕場所是指相對濕度大于80%的場所,多塵場所指灰塵(月平均值)沉降量大于550mg/(m2 ·d)的場所。為防止粉塵和水蒸氣進入導管和盒(箱)內,降低電氣絕緣強度或加速金屬導管腐蝕,影響安全運行,故而規定要求密封。

4.1.7 導管不宜穿越設備或建筑物、構筑物的基礎,當必須穿越時,應采取保護措施。

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是加套口徑較大的套管或在穿越處兩端裝設柔性連接過渡段等,目的是防止基礎下沉切斷導管或防止設備運轉的振動傳遞至導管影響線路運行安全。

4.1.8 導管的加工彎曲處,不應有折皺、凹陷和裂縫,且彎扁程度不應大于管外徑的10%。

為了防止滲漏、方便穿線及穿線時不損壞電線絕緣,并便于維修等,制定本條文。

4.1.9 導管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明配的導管,其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外徑的6 倍,當兩個接線盒間只有一個彎曲時,其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外徑的4倍。

2 暗配的導管,當埋設于混凝土內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外徑的6倍;當埋設于地下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外徑的10倍。

導管的彎曲半徑的數值是經驗數據與原有類同規范數值是相同的,在實踐中證明是可行的,彎曲半徑越小,穿線時拉力越大,絕緣層被管壁磨損越嚴重。

類同規范規定埋設于地下或混凝土內的導管,其彎曲半徑均不應小于管外徑的10倍,規定值比其他情況均較大的原因是為更方便穿線,不致使電線穿不過而造成開鑿返工,地下和混凝土內返工難度大,還會影響結構安全。本規范將地下和混凝土中的彎曲半徑值區分開來,地下仍規定為導管外徑的10倍,而混凝土內改為導管外徑的6倍,主要原因是現在建筑物樓板均為現澆,導管彎曲半徑值規定太大,則豎向沿墻導管引入樓板時在墻根處導管會裸露在外,影響裝修和日后使用效果,由于規定的是最小值,所以樓板內的彎曲半徑值可盡量做大。

4.1.10 當導管敷設遇下列情況時,中間宜增設接線盒或拉線盒,且盒子的位置應便于穿線。

1 導管長度每大于40m,無彎曲。

2 導管長度每大于30m,有1個彎曲。

3 導管長度每大于20m,有2個彎曲。

4 導管長度每大于10m,有3個彎曲。

本條是為便于穿線、維修,防止電線穿入時拉力過大和絕緣層磨損嚴重所作的規定。由于管內導線的絕緣層大部分已由原瀝青紗包橡皮絕緣材料改為PVC塑料,故而穿線時摩擦力有較大的降低(已經試驗驗證),所以對原類同規范條文作出修改。

4.1.11 垂直敷設的導管遇下列情況時,應設置固定電線用的拉線盒:

1 管內電線截面面積為50mm2及以下,長度每大于30m。

2 管內電線截面面積為70mm2~95mm2,長度每大于20m。

3 管內電線截面面積為120mm2~240mm2,長度每大于18m。

由于垂直敷設的線路,在轉角處電線的絕緣層和芯線均因電線自重受到較大應力,為防止因蠕變而損傷電線絕緣層,故規定在某一高度處加裝拉線盒,并在盒內用夾具固定電線。

4.1.12 明配導管的布設宜與建筑物、構筑物的棱線相協調,對水平或垂直敷設的導管,其水平或垂直偏差均不應大于1.5‰,全長偏差不應大于10mm。

配線工程在室內明配時要與建筑物棱線一致,包括直線和曲線在內,是外觀質量的需要,使之與建筑物協調和諧,同樣理由對于水平或垂直敷設的導管作出了規定。但原類同規范對全長偏差的量值以管內徑1/2的規定不盡合理,若管徑大、管段短則顯得偏差太大,所以規定為全長偏差不大于10mm。

4.1.13 室外導管管口不應敞口垂直向上,導管端部應設有防水彎,并應經防水的可彎曲導管或柔性導管彎成滴水弧狀后再引入設備的接線盒。

室外配管要防止雨水入侵管內,影響運行安全。本條規定了具體防范措施。

4.1.14 明配的導管應采用明配的配件。

導管的配件主要指拉線或接線盒(箱)等器件。明配導管和暗配導管的配件,其構造是不同的,防腐和抗機械沖擊強度也不同,誤用后影響工程質量,不能達到預期功能要求,也會影響工程使用壽命,同時也不利施工作業。

4.1.15 導管與熱水管、蒸汽管平行敷設時,宜敷設在熱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導管與熱水管、蒸汽管間的最小距離宜符合表4.1.15規定:

表4.1.15  導管與熱水管、蒸汽管間的最小距離(mm)

注:1 導管與不含易燃易爆氣體的其他管道的距離,平行敷設不應小于100mm,交叉敷設處不應小于50mm;

2 導管與易燃易爆氣體不宜平行敷設,交叉敷設處不應小于100mm;

3 達不到規定距離時應采取可靠有效的隔離保護措施。

導管與其他管道應保持一定距離,是為運行安全,其所列數據源自相關設計規范規定。

導管與其他管道應保持一定距離,是為運行安全,其所列數據源自相關設計規范規定。

4.1.16 金屬導管不宜穿越常溫與低溫的交界處,當必須穿越時,在穿越處應有防止產生冷橋的措施。

本條是為節能而采取的技術規定。可以采用導管中間斷開接一段導熱性差的絕緣導管,導管斷開兩端應跨接接地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江县| 平武县| 高雄市| 肃北| 门头沟区| 清远市| 宁强县| 土默特左旗| 深圳市| 元朗区| 青阳县| 宁远县| 新泰市| 阜阳市| 神木县| 肥东县| 铜陵市| 马鞍山市| 内丘县| 湖北省| 安阳市| 广州市| 塘沽区| 卫辉市| 稻城县| 从化市| 嘉义县| 孝昌县| 香港 | 扎囊县| 鄂伦春自治旗| 屏东市| 彭州市| 图片| 广水市| 墨脱县| 宜城市| 连云港市| 富民县| 贵阳市|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