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項梁兵敗定陶的原因分析

項梁的招賢納王舉動,迅速成了名副其實的義軍首領,而楚懷王孫子熊心只不過是他攜天子令諸侯的工具。

可是人怕出名豬怕壯。項氏叔侄招賢納王的舉動,使得楚國聲勢大大超過趙、魏、齊、燕等諸侯勢力,引起胡亥、趙高的注意和重視,成為秦庭繼陳王與周文之后的又一征剿對象。

未說項梁是如何征戰定陶的,先來說說項梁“壯志未酬”和為何兵敗定陶,也就是項梁兵敗定陶的原因。

網上分析項梁在定陶兵敗有如下原因:第一,項梁分兵給項羽、劉邦、英布等人來抵抗章邯;第二,項梁派宋義出使齊國,項梁小雞肚腸排除異己。第三,項梁對秦軍增兵之事毫無知覺。第四,楚軍將驕卒惰;第五,齊國田榮不肯發兵相助。

以上原因在司馬遷的《項羽本紀》里是能找得到的,也許多少或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心聲,但是“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根據《史記》《漢書》和結合《西漢演義》行文內容的反復參考和仔細研讀,覺得里面有兩個原因鄙人是不敢茍同。

不敢茍同原因一:把項梁派宋義出使齊國,看成是項梁心胸狹窄排除異己的原因。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項梁派遣宋義出使齊國,主要是因為戰時需要,那是一種軍事外交手段,也是符合兵法謀略的,沒有網上分析的那么令人扼腕。

宋義本是一名文官,之前在楚國做過令尹,還有出使齊國路上碰見田榮派往楚國請求支援的使者等等來看,項梁派遣宋義出使齊國當說客,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很必要的,沒有網上說的那么多門門道道。

項梁曾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殺了人不想累及他人逃到吳中郡,又在吳中郡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好事,又在會稽郡暫代郡守之職,接詔西進,整編各地義軍,招賢納王等等作為,項梁難道會跟一個文官宋義過意不去,想要把他除之而后快,想必真相不是這樣的,況且他又是貴族后裔,貴族子弟是講貴族精神的,我們從項羽身上就可以找得到?

項梁派宋義出使齊國只是出自對宋義的信任,相信宋義的能力,這就好像劉幫相信酈食其、陳平一樣。宋義不但沒有領會主將項梁的情義,還在出使齊國的路上亂嚼舌根、胡說八道,在齊國使者面說項梁的壞話,這是一種讓人厭惡的不忠不義的行為,后來熊心不讓他在彭城派他北上救趙,可能就是對他不忠不義的懲罰。

不敢茍同的原因二:把項梁不知秦軍章邯增兵之事,那說的有鼻有眼。

如果項梁不知道章邯在定陶多少人馬,就不會派宋義去齊國請田榮出兵側面夾擊秦軍。所以秦軍增兵之事,項梁多少是能意料得到的。

至于項梁分兵對抗秦軍,那都是項梁不夠了解章邯作戰陰謀或是項梁看得出但好大喜功和求功心切。章邯一時戰不過項羽,所以想出分兵出來對付項梁,所以項梁無奈才分兵抵抗章邯的秦軍。

章邯是秦軍主將,項梁是楚軍主將,主將對戰主將,符合出身貴族的項梁的作戰思想和原則。但項梁就是太輕敵了,沒有把章邯的作戰能力估計足,這就是司馬遷在《項羽本紀》里借宋義之嘴說項梁帶領的楚軍將驕兵惰的輕敵自傲的行徑。

項梁兵敗定陶而身亡的其他三個原因:項梁分兵抵抗秦軍;楚軍將驕卒惰;齊國田榮不肯發兵相助。

第一,項梁分兵抵抗秦軍。

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大澤鄉鎮境內)起義,到12月陳王在城父被殺,這半年里,長江以北各地紛紛自立門戶和自立為王,例如有張楚陳王、趙王武臣、燕王韓廣、齊王田儋、魏王咎。

武臣、韓廣等人原本是陳王部將,田儋是原齊國貴族后裔,寧陵君魏咎雖也是貴族后裔,不過魏王咎是陳王部將周市和陳王扶持起來當王的。這樣一來,義軍內部或高層瞬間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割據一方的諸侯王,這樣大家就各有各的想法了。

陳王在時還能應付一下,陳王死之后,各地諸侯王反秦的呼聲也就越來越弱小,取而代之的是義軍將領的內心自私和貪婪,都想著如何發展自己的地盤和壯大自己的實力。他們各自為戰,失去了起義時初衷、雄心和壯志,這些農民隊伍有苦可以同當,但是到了榮華富貴面前就不能共享了,太平天國的內訌也是這樣導致的。這是項梁兵敗定陶的天下形勢,也就是客觀因素。

在項梁招賢納王的操作下,楚國的迅速復國,勢力遠遠超過魏趙燕齊幾個割地為王的諸侯國的消息傳入西秦,驚動了胡亥、趙高和引起了章邯的重視。剛剿完周文的農民大軍和之前在栗縣與項梁的楚軍交過手的章邯,之后又鏟除武臣在趙國的勢力和魏國魏咎,由于為了躲避不利作戰的酷暑天氣,暫時罷兵回朝厲兵秣馬,等待秋收時節再度出兵。

趙高與章邯見面商議之后,決定派三十萬精兵,再度以章邯為主將,任命司馬欣、董翳、李由為副將,領三十萬兵馬出函谷關,先剿魏再伐楚。

章邯、司馬欣、董翳后來都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王鎮守秦國舊地,大家都比較熟悉。唯有李由在這次征戰之中,在雍丘被項羽殺死。李由是丞相李斯的長子,也是秦始皇嬴政的駙馬爺。李由長年在外鎮守三川郡,是三川郡郡守,他曾在滎陽打敗吳廣的農民起義軍,在秦末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將。李由在這場征戰中死后,趙高就堂而皇之地陷害李斯,李斯被夷三族,從此趙高走向人生巔峰,才有“指鹿為馬”一手遮天的政治資本。

魏王豹(魏王咎之弟)看見章邯所帶領的秦兵人多勢眾,且來勢洶洶,嚇得屁滾尿流不敢出城迎戰秦軍,早早就派遣使者出使齊國和楚國求救。齊王田儋仗義親自領兵馳援魏國,楚國以新得襄陽舊將項明(西漢演義的小說人物)領兵三萬救魏。

章邯看見齊楚來救魏國,于是派大將司馬欣與齊國田儋對陣,派大將董翳與楚國項明對陣。結果田儋被司馬欣斬于馬下,齊軍迅速敗下陣來,項明被李由斬于馬下,項明所帶的三萬兵馬隨著潰散。魏王咎豹兩兄弟出逃奔向楚國。章邯打敗齊楚援軍之后,盡數安撫魏國百姓,然后起兵前往東阿縣(今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駐扎。

齊楚兩路援軍戰敗的消息傳到項梁和懷王的耳中。項梁向懷王請命發兵,懷王立馬準奏。

于是項梁與項羽、范增一干眾將領兵二十萬前去與章邯交戰。項梁所帶的楚軍兵至離東阿縣城三十里下寨。項梁派項羽帶一隊人馬前往城下試探。項羽經過襄城一戰之后,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章邯的秦軍主力毫無懼色,在城下辱罵趙高和章邯,章邯氣不過,領一隊人馬出城與項羽交戰。

不是冤家不聚頭。章邯和項羽陣前交戰,兩人交戰了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但是在交手之中,章邯明顯感動力不從心和后生可畏,感覺項羽是他的克星。章邯心里想著,楚軍之中竟然有如此戰力驚人的項羽,古今罕見。

章邯知道,再這樣戰下去,根本討不到任何便宜,也無法戰勝年輕體力充沛的項羽。章邯一邊打一邊退,明顯落于下風。在旁邊觀戰的三個副將,看出主將章邯力疲恐難以支撐,三人便一起躍馬揚鞭掩護章邯撤退,這種情景就有三英戰呂布的味道了。

秦軍將士看章邯處于下風劣勢,陣前一時人馬慌亂,章邯大聲喊道:“大家不要慌亂,項羽是楚軍前鋒部隊,人馬不多。”

章邯手下三個副將迎戰項羽,四人交戰幾十回合,很是激烈。章邯怕折損了他的三員大將,趕快命人鳴笛收兵。項羽正殺的起勁,秦軍就突然鳴笛收兵,覺得不過癮。

武信君項梁知道項羽陣前挫敗章邯的銳氣,還一人力戰秦軍三員大將絲毫不落下風的消息,一時楚軍士氣高漲。項羽正欲趁勝追殺三員大將,但項梁恐怕秦軍有埋伏對項羽不利,于是也鳴笛收兵,招回了項羽。

章邯看見秦軍士氣銳氣雖然被項羽挫敗,但是秦軍在兵馬數量上卻比楚軍多出10萬,占有明顯優勢。章邯眼看著情緒低落的士兵,暫時不出兵與項羽交戰硬碰硬,連夜拔營撤退五十里安營扎寨。

秦軍扎好營寨,章邯召司馬欣、董翳、李由等大小將軍商議,他跟眾將說:“項羽陣前勇猛無敵,楚軍正士氣高漲兵威正鋒,不可與之交戰。我們當用緩兵之計,使其將驕兵惰,不相提防,然后一戰可破楚矣。”

秦軍大小將軍聽了主將章邯的分析和部署,立馬達成一致,然后章邯就開始頒布作戰部署:分為三路人馬,分頭出擊截殺楚軍。

哨馬探報得知秦軍章邯撤退五十里的好消息,馬上報以武信君項梁,說章邯首戰銳氣被挫,已退出東阿城五十里外安營扎寨。項梁與項羽聽到章邯膽怯,就兵入東阿城,犒賞三軍。

項梁在宴席上洋洋得意,邊飲酒邊笑著說:“章邯徒有虛名,首戰被我侄兒項羽挫敗銳氣,眼看抵擋不過,跑得比兔子還快。”

項梁手下戰將在飲酒慶賀之間,也附和主將項梁笑話章邯。

次日,章邯命三路兵馬佯攻東阿。項梁派出三路人馬迎戰章邯的三路人馬,左路軍英布、蒲將軍領三萬兵馬,右路軍是劉邦所部兩萬兵馬,項羽自領五萬兵馬居于中路,三路齊出對抗秦軍三路人馬。項梁領十萬主力相機接應三路人馬,等待與章邯主力決戰。

話說楚軍三路人馬,把秦軍三十萬大軍一分為三,章邯領主力往定陶方向逃竄,司馬欣、董翳領一隊人馬往濮陽方向逃竄,李由領一隊人馬往雍丘方向逃竄。

項羽中路人馬追趕逃往雍丘的李由,在雍丘與李由交上火,李由與項羽交戰幾個回合就被項羽斬于馬下,李由的人馬潰不成軍,作鳥獸般散去。項羽拿下雍丘,順勢攻打外黃(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外黃攻打不下,后來與劉邦合兵轉戰陳留(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

劉邦領本部人馬追趕司馬欣和董翳至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劉邦正欲下令與秦軍交戰,被蕭何阻止。

楚軍的左路軍英布追章邯至定陶縣,章邯進入定陶之后就屯住人馬,堅守不出。

章邯就這樣成功地把項羽調開了,把楚軍一分為四了。項梁害怕項羽與秦軍交戰吃虧,就把最為得力的謀士范增派給項羽,桓楚、于英兩位大將緊隨項羽鞍前馬后。

項梁身邊留有陳嬰、宋義、呂臣、季布、鐘離昧等文臣武將,英布與蒲將軍一起為左路軍主副將。

第二,楚軍將驕兵惰。

項梁起東阿,西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上面我們說英布的左路軍追殺章邯至定陶縣,章邯固守定陶不出,英布多日叫罵搦戰,就是按兵不動,英布無奈只好派人向項梁稟報。英布派出去的哨馬半路遇到項梁,哨馬馬上稟報英布將軍追殺章邯軍到定陶,章邯龜縮定陶城不敢出城迎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做了匯報。

項梁馬上安排哨馬通知英布,叮囑哨馬說:“命英布將軍在定陶城下安營扎寨,我帶楚軍主力半日之內抵達定陶,等我大軍到達定陶,再做決定。”

哨馬回去復命,英布收到項梁的指示后,立馬按要求安營扎寨。項梁帶楚軍主力到達定陶,英布向項梁匯報戰況說:“章邯龜縮定陶幾日,不曾出城與英某交戰,不知是何原因。”

項梁精神抖地說:“英布將軍,你追趕章邯甚是辛苦,收到你的哨馬來報,說章邯潰散至定陶,我馬上就趕來,生怕失去有利戰機,決定要在定陶圍殲章邯。英將軍所帶兵馬多日苦戰,我已為將軍置好了慶功酒和犒勞各位將士的酒肉,還望英將軍暫歇幾日,接下來看我如何與章邯決戰。”

英布大話一甩:“諾,多謝大將軍獎賞和犒勞將士!”

英布走后,陳嬰突感哪里不對勁,就站出相勸:“大將軍,現在敵情不明,章邯在定陶有多少人馬,為何不與英布交戰,是不是佯裝敗退引誘我軍主力前來與之交戰,我軍主力長途奔襲,將士疲憊,章邯龜縮在定陶以逸待勞,形勢對我軍極為不利呀!目前還不是獎賞將士的時候。章邯會不會趁我軍主力初來定陶,腳跟未穩,趁勢發起攻擊……不得不防啊!”

項梁猶豫了一下,沉思片刻才緩緩開口說:“陳將軍所言極是,可軍中無戲言啊。就算章邯在定陶城內有20萬兵馬列陣,我楚軍也無所畏懼。”

宋義這時也出來說話:“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滿臉不高興,拉著臉面說:“宋將軍說得有道理,項某豈能不知其中的利害!我覺得獎賞有功勞的將士是應該的,至于你說的秦兵日益,我也能想得到。章邯已分兵三路,自領一路前來定陶,就是想避開我侄兒項羽與我決戰,這個我還是知道的!”

項梁看宋義也比較有遠見,也恐章邯所帶的秦軍不下于20萬在定陶,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和信心,于是派宋義出使齊國,勸齊國田榮出兵兩面夾擊章邯。

司馬遷是怎么圓“秦兵日益”的呢?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定陶,項梁死。只能說是秦兵司馬欣、董翳和李由兩路兵馬,被項羽和劉邦追趕打敗之后的潰散之兵來到定陶集結,或者是說章邯事先說好分兵之后向定陶靠攏集結以戰項梁。

這時楚軍在定陶的人馬足足有13萬,可能秦軍就是多出楚軍一倍,或在軍力上稍微遜色于章邯的秦軍,項梁也不會有半點膽怯和畏懼。身為楚軍主將的項梁當然也想在戰場上與秦軍主將章邯一決高下,為自己添光加彩,而章邯所率領的秦軍不過是一些罪犯和農民組成的30萬雜牌軍,項梁自是信心十足。如果項梁不輕敵大意,說不定項梁還能戰勝章邯!怎么在司馬遷筆下就寥寥十幾個字就把項梁說的這么不堪,戰敗而死呢?

野史《西漢演義》給我們分析了項梁兵敗的原因。甄偉說項梁急功近利,白天派將士猛攻定陶城墻,夜晚又不設防,一連幾天攻不下,又被章邯看出破綻,還沒等來齊國的援軍左右夾擊,章邯就抓住機會,夜里主動出兵,趁楚營絕大多將士在熟睡之時偷襲,當時項梁也在睡大覺,而且是喝了酒之后睡的大覺。結果被章邯的秦軍偷襲成功,項梁還被秦軍一個叫孫勝的將軍給殺死。楚軍將士半夜聽聞主帥項梁被殺,驚惶不知所措,夜間自相踐踏,死去士兵不計其數,英布、陳嬰、宋義等人帶著殘兵敗將去見項羽。

章邯打敗項梁之后,又馳援外黃,所以項羽未能攻破外黃,而后項羽聯合劉邦攻擊陳留,章邯又派兵增援陳留,所以項羽與劉邦攻打陳留無功而返。

思來想去,《項羽本紀》里說的“將驕兵惰”和“秦兵日益”在甄偉的筆下得到證實,不管真假,起碼能說明項梁兵敗定陶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章邯太狡猾。項梁雖熟讀兵法,但在靈活運用兵法謀略作戰上還是不如章邯,所以項梁在定陶敗給章邯那也是注定的結局。

如果范增和項羽有一人陪在項梁身邊在定陶,項梁就不至于在定陶兵敗而身亡。章邯設的局,項梁也是自信滿滿和無所畏懼,硬要找章邯的秦軍主力決戰。

第三,田榮不肯發兵馳援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

從會戰前后整個過程來看,項梁的楚軍和章邯的秦軍會戰的整個主戰場是在山東境內。所以項梁派宋義向齊國田榮求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齊國和楚國原先就是東方的兩個大國。那田榮為什么不配合楚軍夾擊秦軍呢?

上面我們說田儋親自領兵到救魏兵敗身亡,后來齊國人擁立田假為齊王,田角為齊相,田假和田角原本是田儋身邊的大臣,身為田儋堂弟的田榮和田橫氣不過就率兵趕跑了田假和田角。

田假跑到楚國項梁那里,田角跑到趙國趙歇那里,田角的弟弟田間在趙國不敢回齊國。就這樣田榮和田橫掌握了齊國軍政大權,田榮擁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

當項梁派使者去齊國求援夾擊章邯的秦軍時,田榮卻開出無理要求:“楚國殺了田假,趙國殺了田角和田間,齊國才發兵。”

項梁說什么也不肯殺田假,他說了一句很仗義的話:“田假身為一國之王,窮途末路之時來投靠我項梁,我怎么忍心殺了他。”

趙國看見楚國沒有殺田假,于是也沒有殺田角與田間兄弟。所以齊國田榮不發兵夾擊章邯的秦軍,就是這么個道理。

齊國田榮不發兵出手相助,也是一種自私自利的可恨行為,但他也不想剛剛立的齊王周市的大好局面付之東流。所以田榮不發兵不出手相助,不是項梁定陶戰敗身亡的主要原因,而是項梁被章邯分兵、輕敵大意、急功近利,嚴重低估章邯的作戰能力,又高估自己的作戰能力,才是導致項梁在定陶兵敗身亡的主要原因。

項梁在定陶身亡,楚國形勢急轉直下,幸虧楚國沒有損失什么大將。楚國雖然在定陶折損了近10萬兵馬,似乎元氣大傷,但楚國的人心還在。

楚國舉國上下面對項梁的戰死和突然離去,面對章邯突然北上擊趙的形勢,該何去何從,項梁戰死之后楚國的命運又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项城市| 通江县| 双峰县| 城市| 汉寿县| 忻城县| 苗栗县| 常山县| 鄱阳县| 漳平市| 安仁县| 来宾市| 宁津县| 宁德市| 桃园市| 房山区| 壤塘县| 渑池县| 兖州市| 弋阳县| 周宁县| 阿尔山市| 大埔区| 镇雄县| 随州市| 闸北区| 尼玛县| 五大连池市| 锡林郭勒盟| 漳浦县| 宁城县| 江川县| 固镇县| 彭阳县| 定南县| 绥宁县| 大同市| 新宁县| 开平市| 平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