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1年度案例:刑事案例四(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 國家法官學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 2009字
- 2022-06-23 15:46:19
11 同案行為人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聚眾斗毆罪認定
——葉某龍聚眾斗毆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民法院(2019)閩0924刑初19號刑事判決書
2.案由:聚眾斗毆罪
【基本案情】
2018年7月21日22時,被害人溫某豪在壽寧職高門口見其前女友“葉子”與被告人葉某龍及吳某烽、李某波、胡某明、吳某倩一起騎車玩耍,遂騎車尾隨葉某龍等人至壽寧縣環城路消防大隊附近,叫停“葉子”說話,一時言語不和,溫某豪用拳頭砸向“葉子”的電動車。葉某龍等人見狀,騎車返回詢問情況,與溫某豪發生口角,雙方約定找人打架解決。溫某豪隨即糾集龔某煒、李某超、吳某輝等人到場,葉某龍一方也電話聯系李某平等人到場。經李某平等人勸說后,雙方離開現場。次日凌晨,吳某烽、李某波、胡某明三人騎車在職高廣場附近碰到李某超、龔某煒一行人,雙方再次發生口角,吳某烽遂將此事告知葉某龍、吳某倩,吳某倩即電話聯系吳某強問明情況,在通話過程中,葉某龍、李某超各自拿走吳某倩、吳某強的電話,兩人在電話中辱罵對方并約定在職高廣場打架,隨后雙方各自尋找打架械具。其間,詹某興偶遇葉某龍等人,得知雙方約架之事,便隨葉某龍一同前往。2時23分,葉某龍、吳某烽、胡某明、李某波、詹某興來到職高廣場的主席臺,問溫某豪等人“你們想干嗎”,溫某豪等人從主席臺沖向葉某龍等人,繼而雙方發生互毆,其間,葉某龍手持棒球棍毆打溫某豪頭部致溫某豪當場暈倒。經壽寧縣公安局物證鑒定室的鑒定:溫某豪左側額部硬膜外血腫,屬輕傷一級;額骨左側凹陷性骨折,屬輕傷一級;目前損傷屬輕傷一級。
2018年11月14日,葉某龍向壽寧縣公安局投案。2019年3月28日,經法院主持調解,葉某龍與溫某豪達成協議,葉某龍一次性賠償溫某豪4萬元,溫某豪對葉某龍的行為表示諒解,請求從寬追究葉某龍的刑事責任。
另經審前社會調查,葉某龍悔罪表現較好,愿意服從社區矯正的監管教育;所在村居表示若適用緩刑,同意配合監管;村干部、鄰居、朋友、監護人均愿意協助做好社區矯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案件焦點】
聚眾斗毆罪不要求參與者都具有刑事責任能力,行為人在共同認識的支配下作出成幫結伙聚結斗毆的共同事實行為,損害了刑法所要保護的法益,雖可能不構成聚眾斗毆罪的共同犯罪,但仍可以聚眾斗毆罪追究相關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法院裁判要旨】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葉某龍因口角糾紛,糾集多人,持械聚眾斗毆,其行為已構成聚眾斗毆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葉某龍聚眾斗毆造成一人輕傷,酌情從重處罰;因犯罪時未滿十八周歲,系未成年人,且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具有自首情節,已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并獲得諒解,結合審前社會調查的情況,依法減輕處罰并適用緩刑。辯護人所提葉某龍系未成年人犯罪且有自首等相關量刑情節,可減輕處罰并適用緩刑的意見,予以采納。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第四項,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第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七十三條第二款、第三款之規定,作出如下判決:
被告人葉某龍犯聚眾斗毆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法官后語】
聚眾斗毆罪,是指為了報復他人、爭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當目的,糾集眾人成幫結伙地互相進行毆斗(通俗來說就是打群架),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對于聚眾斗毆罪,懲處的是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另外,刑法上還有關于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即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對照上述規定,在聚眾斗毆中,如未達到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程度,刑事責任年齡為十六周歲。而對于已達刑事責任年齡之人,聚結其他年齡不滿十六周歲之人打群架,是否構成聚眾斗毆罪。
對此,我們應當對該罪作更加深入的理解。聚眾斗毆來源于流氓罪,因此在認定本罪的時候,當考慮構成本罪須具備流氓動機,主體具有群體性,通常表現為大規模地打群架,牽涉面廣,社會危害性大,其中的群體性,也就是聚眾行為,一般指參與實施斗毆的主體一方人數達到三人以上。對于“三人以上”,是否都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沒有相關的明確規定。此時,我們應當分析論證的是客觀發生的事實及社會危害性,即行為人或出于私仇宿怨,或為爭霸一方逞強耍橫,或出于其他非法動機,而作出了成幫結伙聚結斗毆的共同事實行為。行為人對自己的所為是有共同認識的,并在共同認識的支配下實施了打群架的行為,損害了刑法所要保護的法益,對于其中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如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有刑事責任能力,就應當受到刑事追究。回到本案,雖然葉某龍一方其他人胡某明、李某波等都未滿十六周歲,不構成聚眾斗毆罪的共同犯罪,但不能因此否認聚眾斗毆行為的存在,因而仍應以聚眾斗毆罪追究葉某龍的刑事責任。
編寫人: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民法院 周黎暉
- 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 商標及專利糾紛案代理紀實:典型案件訴訟策略詳解
- 未成年人維權典型案例精析(二)
- 案例導讀:婚姻法及配套規定適用與解析
- 辯策:盈科精選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策略與智慧
- 《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與“兩高三部”《關于規范量刑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理解與適用
- 房屋征收與補償實務疑難問題解析
- 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業務民事糾紛案例解析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案例解讀本
- 案例指導:2016-2017年卷(總第八卷)
- 中國對外貨幣開放新格局(谷臻小簡·AI導讀版)
-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解析5:公司、證券、票據糾紛
- 企業破產清算重整疑難問題與案例精解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案例解讀本
- 中國知識產權濫用之反壟斷反制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