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聚:河南省科協“雙決”百名人物紀實
- 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
- 4983字
- 2022-06-29 14:27:02
脫貧攻堅路上的愛心使者
——記嵩縣科協駐城關鎮于溝村第一書記邢倩

邢倩(左)到貧困戶張花團的蔬菜大棚內了解蔬菜長勢,幫助解決問題。
邢倩,女,漢族,1983年4月出生,碩士研究生畢業,中共黨員,2013年1月到嵩縣科協工作,2019年10月任嵩縣科協副主席。2017年11月,邢倩被選派到嵩縣城關鎮于溝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邢倩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因戶施策實施精準幫扶,在發展本地特色農業的同時,她積極招商引資,通過資金投入、項目引進、科技支撐、技能培訓等途徑推動于溝村的扶貧工作。2018年,于溝村實現整村脫貧,全村197戶建檔立卡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均達到了標準。同年,邢倩被嵩縣縣委、嵩縣人民政府授予“優秀第一書記”和“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2019年,她被嵩縣總工會授予嵩縣五一勞動獎章。
“邢書記,回家吃碗嫂子的手搟紅薯面條吧。”
“邢書記,咱家自制的蘋果干,帶回去給孩子嘗嘗吧。”
“邢書記,去看看快下崽的那頭牛吧。”
“邢書記,到我家坐坐吧,我家收拾得可干凈了。”
……
記者和邢倩一起到脫貧戶家中實地采訪時,走在于溝村的大街上,不時會有村民和邢倩打招呼,而她總是微笑著和他們交談,并向記者介紹各家的不同情況。“這是靠種大棚蔬菜脫貧的何志芳”, “這是種果樹脫貧的韓紅官”, “這是養殖肉牛脫貧的曹天輕”, “這是脫貧戶于卿娃”……言語之間,每戶的脫貧經歷她都是如數家珍。
“于溝村雖然緊鄰嵩縣縣城,但這里生活條件很落后,由于地處丘陵地帶,農田不是在坡上就是在溝里,糧食產量非常低。貧困戶家里衛生差,條件簡陋,很多家里都邁不進去腳。我剛來的時候,村干部和村民一看是位女同志,就沒了信心,不相信我能給他們帶來什么變化。”當初進駐于溝村的情景,邢倩記憶猶新。
發展集體經濟增強“造血”功能
于溝村位于嵩縣城關鎮西南,總面積7平方公里,全村下轄9個自然村15個村民組,共981戶3733口人,耕地面積為3600畝,傳統產業主要是蔬菜大棚、西瓜、林果、中藥材種植,全村共有建檔立卡戶197戶744人,屬于深度貧困村。
駐村之后,邢倩以最短的時間掌握了于溝村的基本情況。她首先從傳統產業的提質入手,充分發揮科協的資源優勢,為于溝村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她依托嵩縣科協,先后開展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科普宣傳活動70余次,選派科技特派員10人,不定期開展中藥材種植、果樹種植修剪、蔬菜種植等技術指導和服務,培訓貧困群眾1100余人次;引進新品種桃子(黃金蜜、白如玉)、李子(黑巨峰、太陽李)、櫻桃(紅燈、美早)、石榴(軟籽、黑籽)等果樹,發展種植400余畝。
初見成效后,邢倩和村干部一起理清思路,發展集體產業。2018年,她幫助于溝村成立合作社,發展丹參種植。當初流轉土地時,很多貧困戶不理解、不配合,不愿意出讓土地,邢倩就通過開會、計算收入、挨家挨戶做工作等辦法,終于把后山1000畝土地流轉出來。在丹參種植過程中,每戶貧困戶地租、分紅、務工收入加在一起,一畝地收入在2000~3000元。群眾嘗到了甜頭,從以前的不愿意出讓土地變成了主動出讓土地。僅此一項,就帶動貧困戶131戶,實現村集體收益13萬元。2019年,她依托單位引入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新品種果樹,建立林藥間作模式,在400畝丹參種植基地實施桃樹、李子樹等果樹套種,實現長短結合。為了實現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她帶領村委會先后流轉土地300畝,申請項目資金340萬元,建設蔬菜大棚154個,把這些大棚出租給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和貧困群眾,帶動貧困戶和村集體增收。
在于溝村的扶貧項目建設上,通過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爭取資金15萬元安裝路燈175盞,實現了村內照明全覆蓋;申請資金90萬元對村內電網進行了提升改造,新增100伏變壓器6臺,改造線路6900米;完成戶戶通道路建設7300余米;投資10萬元建設了老年幸福院;對全村74戶危房戶進行了危房改造;爭取資金50萬元建設了標準化文化廣場;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確保全村安全用水。在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的協調下,于溝村新修了一條4.38公里的大路,路面寬7米,按照三級公路標準施工;開展了賈寨川于溝段河道治理,全長5.65公里,受到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

在邢倩的不懈努力下,于溝村的蔬菜大棚由以前的20多個發展到如今的154個。
抓實抓細扶貧政策不讓一人掉隊
邢倩對每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如健康狀況、孩子上學、外出務工、種養殖等方面都了如指掌,她因戶施策,對于身體有殘疾的就幫著辦理殘疾證、申請補助,有大病重病符合條件的就申請低保,有種養殖項目的就申請產業補貼,有危房的就入戶動員進行危房改造,因學致貧的讓其享受教育補助,缺資金的幫忙申請小額貸款,缺技術的組織他們參加技能培訓,有勞動能力的就鼓勵外出務工、發展產業,弱勞動力的她就介紹在村內務工、設置公益性崗位,家中沒有勞動力的以低保、五保兜底,確保政策應享盡享,不落一戶。
貧困戶曹章乾家有6口人,曹章乾和老伴陳雙梅70多歲了,不能干重活,兒媳婦謝三巧為腦血栓后遺癥二級肢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家里的重擔都落到了兒子曹慧峰身上。2018年,曹章乾家實施了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為了讓曹慧峰能夠安心出去打工,邢倩和村干部商量,給謝三巧辦理了低保和殘疾補貼,給陳雙梅安排了公益性崗位保潔員,每月也能有400元的收入。看到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曹慧峰高高興興地出去打工了,他家于2018年底順利脫貧。
貧困戶曹鐵成家共有7口人,全靠兒子一人外出務工維持生活。有一天,曹鐵成找到邢倩說:“邢書記,我和老伴還有勞動能力,想在家搞點養殖,但是沒有錢,怎么辦?”邢倩肯定了他的想法,幫助他辦理了扶貧小額貸款。曹鐵成買了兩頭牛、十幾只奶羊,年收入三四萬元。曹鐵成的鄰居、貧困戶洪喜成看到曹鐵成家通過發展養殖掙了錢,也不再整天無所事事,主動去找邢倩幫忙申請了貸款,買了兩頭牛。兩戶貧困戶比學趕幫,都順利脫了貧。
貧困戶于向東一家4口人,兒子在學校讀研究生,他和妻子鮑春琴二人干活特別賣力,但苦于沒有致富的門路,收入有限。邢倩找到他們說:“村里建成了幾十個蔬菜大棚,租金很便宜,你們想租種嗎?”因為于向東夫妻有種蔬菜、西瓜的經驗,加上邢倩的鼓勵,一下子租了三個大棚,第一年收入就超過3萬元。鮑春琴激動地對邢倩說:“邢書記,我現在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我的兒子還說想出國留學,我一定加油干,實現他的夢想!”
特別的愛換來幫扶對象感恩的心
邢倩說,她最高興的事,就是看著村里的貧困戶在駐村隊員的幫扶下,順利脫貧。而村民的樸實和真誠,也讓她久久難忘。
貧困戶曹軍才為1人戶,因為視力是二級殘疾,不能去遠行打工,只能在當地打零工。根據他的情況,邢倩幫他申請了低保和殘疾補貼,加上他平時打零工的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有了保證,并于2018年年底光榮脫貧。2019年3月,曹軍才突發心臟病住院,邢倩知道后趕緊去醫院探望,并給他送去了200元慰問金。經過了解,由于貧困戶住院的報銷比例在85%以上,同時還有他家人的幫助,這次住院沒有讓曹軍才花費很多。松了一口氣的邢倩同時又發愁了,因為有心臟病,以后就不能再干重活,那曹軍才今后的生活怎么辦?看見曹軍才坐在病床上低著頭唉聲嘆氣,邢倩安慰他說:“你安心養病,以后的生活我幫你想辦法,現在我們國家有好政策,一定不會讓你挨餓的。”回到村里后,邢倩召集村干部一起想辦法,最后決定給曹軍才申請公益性崗位護林員,月工資600元,這個工作既能保證他的生活又適合他的身體。當曹軍才得知這個消息后,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他的哥哥、姐姐也為他的生活有了保障而高興不已。
貧困戶牛小河家住的是危房,邢倩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膽,怕他家的房子會倒塌傷人。她和村干部多次去牛小河家動員他進行危房改造,他卻因為缺資金無法改造。牛小河家7口人,住房面積大,3萬元危房改造資金不夠用,邢倩就向縣科協領導反映了這一情況。縣科協領導馬上動員單位職工捐款,還多方尋求企業資助。當邢倩把籌集到的4萬元錢送到牛小河手里時,牛小河感動得淚流滿面。如今,牛小河一家已經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
貧困戶牛旦娃因肇事進了看守所,妻子也與他離婚了,9歲的兒子牛俊豪無人撫養。邢倩多次登門做牛俊豪母親的思想工作,終于說服她履行對牛俊豪的撫養義務。為了保障牛俊豪的基本生活,邢倩向村委會提出給他辦理低保,但需要牛旦娃所在的看守所開證明。邢倩為此平生第一次去了看守所,然后又去了法院,終于把證明材料收集齊全,順利為牛俊豪辦理了低保。邢倩還經常抽空去看望牛俊豪,給他送去學習和生活用品,鼓勵他好好學習,提高自理能力。在她的引導下,如今的牛俊豪性格很開朗,見到邢倩就主動打招呼,親熱得不得了。
“扶貧愛心超市”助力文明鄉村建設
在于溝村文化廣場的西側,有一間面積不大的特殊超市,全名是“嵩縣城關鎮于溝村凱瑞愛心超市”,超市的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各類生活物資。之所以說這家超市特殊,是因為它并不對外銷售商品,服務對象的重點是于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這間小小的超市,凝聚著邢倩的心血和汗水,是她對于溝村整體脫貧之后,如何幫助脫貧戶由“物質脫貧”向“精神脫貧”轉變的實踐和探索。
在脫貧攻堅階段,邢倩就創造性地對131戶貧困戶開展了“六改一增一評”活動。她根據每戶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院、改廚、改廁、改門窗、改墻(地)面、改照明燈等,每戶增置一件必備的生活家電。貧困戶的家居環境改造完成后,邢倩組織評議小組在村內進行衛生戶評比,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徹底改變了于溝村以前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現象,這項舉措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和表揚。
為了幫助脫貧戶實現“精神脫貧”,邢倩借助同學和朋友的關系,聯系上了洛陽市凱瑞集團,表達了自己開辦“扶貧愛心超市”的想法。該集團負責人被邢倩執著的扶貧精神所打動,表示由凱瑞集團承擔愛心超市所發放物品的費用。資金問題得到解決后,邢倩在嵩縣城關鎮黨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愛心超市領導小組,同時設立了積分評議小組,超市的服務對象初期確定為于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后逐步擴大到全體農戶。
邢倩為“扶貧愛心超市”制定了詳細的積分規則和物品發放制度,比如參加村里組織的各類培訓、衛生清潔等活動,每次積1分;為村委及駐村工作隊提出好的建議并被采納的,每次積2分;房前屋后保持整潔、環境衛生好的,每月可積3分;被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每次可積10分;違反村規民約的,每違反一條扣5分;違反法律規定的,一次扣20分……
由于愛心超市的積分規則合情合理,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可操作性強,村民既能從積分中得到實惠,又能增添榮譽感,兌換到物品后感覺很有面子,參與度非常高。
“村民用積分兌換物品時,都是邢書記親自經手。她既不徇私情,也不打馬虎眼,無論是誰都一視同仁。也正因為邢書記的認真勁,我們的愛心超市始終保持著良好運轉,捐贈企業和單位對我們特別放心,捐贈范圍和額度不斷增加。”于溝村黨支部書記于凱民說,“愛心超市極大地調動了村民學政策、講衛生、孝老愛親、遵紀守法等方面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的村風。加上邢書記建立的家風家訓館,開展的冬季健步走,設立的五星農戶、好媳婦好婆婆、衛生戶評選等一系列活動,如今我們于溝村可以說是家庭和美、鄰里和睦、村內和諧。”
駐村以來虧欠家人太多
駐村期間,邢倩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偶爾回家一趟,女兒親熱地和她說話,她卻因為還在考慮村里的事務而走了神。女兒生氣說:“你肯定又在想村里的事呢,那些村里的孩子比我還親嗎?”。
邢倩說,駐村以來她很少在家,沒有給孩子輔導過功課,也沒有參加過孩子學校的家長會,作為一位母親,她心里很是愧疚。她最感謝自己的愛人,在她全力以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這段時間,是自己的愛人默默地照顧著家里和孩子。“其實邢倩的愛人工作也很繁忙,有時候她愛人不在家,村里又有緊急事情需要處理時,邢倩就只能拜托鄰居或者小區保安臨時給照看一下孩子。忙到深夜回來時,孩子已經在鄰居家睡著了。”嵩縣科協副主席程朝輝談到邢倩駐村工作的艱辛時,眼眶濕潤了。
當2020年嵩縣選拔新一批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下達時,即將結束第一書記任期的邢倩卻鼓勵愛人報了名。她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確實很辛苦,但我想讓他為基層做更多的工作,我也會成為他的堅強后盾,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今后我還會多到基層調研,給廣大農民送專家、送技術、送項目,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始終不忘記自己的駐村經歷,為群眾多辦實事、辦好事。”
(原文刊登于2020年9月25日《河南科技報》A6版 作者:李江武、王志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