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開幕
- 這個導演有無限劇本
- 偵探吐司
- 2115字
- 2022-07-14 17:54:08
華夏國際青年電影節在滬城電視臺大廈舉行,正巧寧昊的工作室也在滬城。
于是,張凱衛來到滬城的第一時間就找上了寧昊,兩人前去工作室觀摩了一下午。
然后,兩人去一家飯店飽餐一頓后,才趕往滬城電視臺。
隨行而來的,還有好久不見的陳四城,他的面貌黝黑,顯然是整個夏天都在外面拍攝。
“《唐人街探案》拍了嗎?”張凱衛問。
“前兩天剛剛拍完,可把我累死了。”陳四城笑著說道。
張凱衛暗暗心驚,這才過去多長時間,《唐人街探案》的拍攝居然就已經完成了?
工作室效率出奇的高,他自己的小作坊根本沒法比。
“不急,《唐人街探案》我打算讓四城在春節期間上映,剩下的這幾個月,好好打磨作品,今年的工作室狀態低迷,就靠這部影片喘口氣了。”寧昊說。
“對了,凱衛,如果你的《蘇城森林》能夠獲得最佳影片獎,你就搬來滬城吧,以后影片制作工作室全程包攬,編劇、導演職位隨你挑,另外,我手里還有幾個綜藝節目的邀約,回頭分你一個。”
“謝謝寧導照顧,凡事還沒有定論,等《蘇城森林》的評獎結果出來再議。”
“嗯。”寧昊點點頭。
他只是把這些好話放在前頭。
《蘇城森林》想要獲得最佳影片獎難上加難,盡管來參賽的作品大部分是新人導演的作品,像李大維那種賴在青年電影節不走的導演少之又少,但是上乘之作卻不在少數。
華夏國際青年電影節,十五類獎項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劇本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等等。
其中每一年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每一部都是業內翹楚,寧昊的《瘋狂的石頭》就是其中一屆的最佳影片。
而《瘋狂的石頭》之所以能夠上映,也跟最佳影片獎聯系密切。
因為只要能夠斬獲最佳影片獎,這部影片就能夠在國內的大熒幕上映。
獲得其他獎項的通通沒有此等殊榮。
寧昊把它作為前提條件提出來,也是這個原因。
衡量影片的好壞無非是票房和口碑,票房代表了影片在物質層面上的價格,口碑代表了影片在精神層面的價值。
一部好的影片,多數是兩者兼具。
只有《蘇城森林》榮獲最佳影片獎,才能證明他在口碑上的勝利,繼而顯現出他的價值來。
這樣,才能有足夠大的吸引力,讓寧昊放心投資。
因為張凱衛的《唐人街探案》以及《啥是佩奇?》,寧昊已經初步信任張凱衛的能力。
同時,他也投桃報李,給了張凱衛金錢和地位。
甚至為了張凱衛鏟除李大維這個競爭對手,不惜拿出保命底牌。
接下來,
就要看《蘇城森林》的表現了。
……
滬城電視臺大型活動廳。
張凱衛和陳四城為了避嫌,沒有和寧昊一起進入會場,兩人并步來到下面的席位,席位上有標注他們的姓名,兩人被分到一起。
想必是寧昊的刻意安排。
距離電影節開場還有半個小時,需要參加活動的人全數到齊。
張凱衛環顧四周,發現其他電影的制作人員都是成堆聚集,一部影片的導演、攝影師、演員等,全部出現。
張凱衛皺皺眉,他接到電影節邀請的時候,也是想要這樣安排。
奈何《蘇城森林》的制作人員,全都有事請假,讓張凱衛一個人來代勞。
就連葉詩詩也不愿意摻這趟渾水。
“孤家寡人呀,真可憐,也就我勉為其難的和你在一起。”陳四城嬉皮笑臉。
“你也可以不來的。”張凱衛回應道。
“嘖嘖嘖,臭男人就是嘴硬。”陳四城雙手環胸,別過頭去。
張凱衛沒有理他。
距離開場還有三分鐘。
張凱衛沒看見李大維的身影,心中大抵明晰了情況。
雖然新聞還沒報道出李大維的罪行,但張凱衛由小道消息得知,夏莉已經將罪證遞交給法院,李大維被帶走調查。
一會的評獎活動,指定與他無緣了。
在張凱衛尋找李大維的時候,眼神正好掃過范之帆。
范之帆看見他身邊的陳四城,眉毛一凝,只是冷漠的擺了擺手。
“不用感慨世道炎涼,你們今天晚上是競爭者,還指望對手給你什么好臉色嗎?”陳四城覺察到張凱衛的不解,冷笑著說道。
緊接著,他又提醒道。
“電影圈里劃分陣營很明確,她現在是馮大罡的手下,你是寧昊的手下,即使寧昊和馮大罡熟絡,你們也不能走得太近。”
“這個道理用你告訴我?”
張凱衛轉過頭,正襟危坐。
……
“華夏國際青年電影節正式開始。”
“現在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本次的賽事評委入場,他們分別是姜雙全導演。”
“啪啪啪。”
下面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掌聲。
下一秒,姜雙全戴著一副圓框眼鏡,身穿一身深棕色皮夾克,鎮定自如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的座位位于評委席的正中央,足以見得他超高的地位。
按照道理來說,馮大罡是評委之中輩分最高的人,但是影視圈的現實就是。
流量和名氣為王。
姜雙全近些年推出的影視作品,叫座又叫好,反觀馮大罡,已是江郎才盡,全靠以往的成就和歲數撐腰。
“馮大罡導演,寧浩導演。”
隨著主持人的介紹,馮大罡和寧昊走上舞臺,不咸不淡的跟下面的人打了聲招呼,前往自己的座位。
跟姜雙全相比,他們兩的氣質確實要矮上一截。
后面跟隨而來的,是幾大電影學院的教授,其中華夏電影學院的一位教授,寧方舟,是張凱衛大學時期的輔導員。
兩人的關系不算熟絡,只是普通的師生關系,畢了業,沒有任何聯系。
八位評委就坐,還有三十位影評人和觀眾坐在了嘉賓席,他們一個個討論的熱火朝天,仿佛是來參加宴會的。
張凱衛對此無奈,對臺上的這些家伙而言,今天最重要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籠絡其他行業資源。
不僅僅是他們,姜雙全三人來到此地,找尋能夠繼承的青年導演,也是一樣的目的。
而臺下的青年導演們,就像是商場上的攤販,他們的電影是商品,等待多位顧客的精挑細選,期望能夠賣出去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