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王表演能力訓練(全彩版)
- 郭洋 羅煜昆
- 1130字
- 2022-06-17 11:40:17
一、能“語”能“文”方是語文
人人都愛講故事,人人都愛聽故事,一個好的故事,如果能聲情并茂、栩栩如生的講出來,會讓人印象深刻,也會讓這個故事更加打動人心。想要成為故事大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講故事是一門語言藝術,想要講好故事,就像練好武功一樣,除了勤學苦練,更要講究方法和技巧。
要學好講故事,就得弄明白了,為什么要講故事。
現代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大多重視“文”——作文的學習,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童話故事,只要求能背下來并領會意思,能夠在作文時靈活運用就能差強人意了。
然而,對于“語”——語言來說,由于教育資源、老師本身語言水平等原因的限制,中國孩子的語言能力長期得不到系統的學習和鍛煉。
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職業都免不了要跟人打交道,對于我們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把話說得得體到位、如何用肢體配合語言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感染力,隨著全國教育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是未來語言教育的重要課題,我們有什么理由不重視它呢?
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像一件件藝術品,不但有閱讀品味的價值,也承載著朗誦演繹的語言之美。在近現代的歐洲,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以能夠在觀眾面前朗誦大文豪的作品為榮,“詩歌的太陽”普希金靠著在沙皇宮殿里聲情并茂地朗誦自己的詩篇而一躍成為俄國的文學偶像。可見語言對于文學的塑造演繹是一門充滿魅力的藝術,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學好它呢?
學習講故事,可以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
少年兒童時期是學語言的最佳時期。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可是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需要有一個學習和練習的過程。
誰都會說話,可是,有人說得好,有人說得不好,有的人表達能力強,有的人表達能力差,為什么呢?這里邊就有個學習、鍛煉的問題。
一般來講,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一般可從三個方面來體現:詞匯量是不是豐富——說出話來是不是明白、準確、言簡意賅,所謂“辭能達意”;語言結構、組詞造句是不是正確——是不是流暢、有條理,不會讓人誤解;表達方式是不是生動會不會用眼神、表情、手勢動作提高語言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講故事就能從這三方面使我們得到提高。凡是會講故事的人,語言表達能力都比較強,就是這個道理。因為講故事是一種口頭文學,把聽到的、遇到的事,從書上看到的事有聲有色地說給大家聽,而且要邊想、邊編、邊說,這本身就是對提高語言水平的一種鍛煉。
講故事,就要準備故事段子。因此,愛講故事的同學,看的文學作品自然比同齡同學多;故事要講得熟練、流暢,便要準備、強記,這樣,掌握的詞匯一定更加豐富,文章結構也能常記在心,作文水平自然會不斷提高。因為“語”和“文”是相通而不可分割的。
話說回來,這是一本講故事的“武功秘籍”啊,不拿點“干貨”出來,怎么“行走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