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貿易數字化:打造貿易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作者名: 邵宏華本章字數: 3013字更新時間: 2022-06-17 17:02:53
“三力”:牽引物理世界變革
簡單來說,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作用至少體現在3個“力”上,即指導力、改造力和重構力。在這“三力”牽引下,不僅物理世界里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會改變,而且從產業到企業、從管理到思維、從競爭格局到營銷模式、從工作到生活等都會發生變革。
如何理解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指導力?看一看大數據在消費領域的應用就清楚了。拿服裝為例,在數據價值尚未被挖掘出來之前,服裝品牌商所實施的營銷策略如果沒有傳導到最終消費者,就很難估量營銷效果。當接收到消費者的負面反饋意見時,改變營銷策略已經來不及了。而有了大數據之后,品牌營銷策略在哪些平臺上引流更多,消費者對服裝新品的關注度、接受度如何,有多少人預訂了新品等信息都能及時得到反饋,不必等到最終銷售結果出來之后才能獲悉。這樣,品牌商就能依據數據結論適時調整營銷策略,從而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由此,企業也能預測消費趨勢,找出消費熱點,并根據消費者的行為數據為他們“畫像”,用來指導設計和生產。
對于外貿銷售人員來說,沒有什么比海外大型老客戶突然停止采購這么痛苦的事了。關鍵是,你并不知道對方為什么不跟你合作了,一時間理不出頭緒來。放在過去,你可能糊里糊涂就放棄了這個客戶,之前開發客戶所做的努力都打了水漂。但是現在,你通過大數據分析就可知道,這個客戶不從你這里采購,那他轉向了哪里,以及采購價格是多少,與替代者相比你是否有優勢。據此,你就能找到客戶丟失的原因,并決定要不要想辦法再尋回這個客戶。當一家外貿企業想開拓新的海外市場,但又怕折戟沉沙時,同樣能通過分析這個市場的大數據,解構其競爭格局、產品價格、主要采購商等信息,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進入。
自從數字世界建立起來之后,指導力無處不在。在建筑工程領域,當物理世界遇到數字世界,就猶如被施了魔法。過去,我們經??吹疥P于建筑施工的宣傳圖片:幾個人拿著建筑設計圖在工地上“指點江山”。最近10多年來,隨著建筑信息模型(BIM)從籍籍無名到風靡全球,虛擬的建筑工程三維立體模型開始取代傳統的二維設計圖。借助數字技術,復雜的建筑施工全過程被濃縮在一個三維模型信息數據庫中。
作為一種數字化工具,BIM三維立體實物圖“所見即所得”,不僅搭建建筑物的整體框架,而且強化建筑物內部的構件細節,甚至墻體材料、排水、暖通等信息都以數據形式表述,施工方通過這一仿真的三維立體圖即可掌控所有。不僅如此,在開工之前,人們還能事先在計算機上模擬建筑施工過程,提前找出設計環節的誤差和可能出現的施工問題,用真實的數據反映真實的問題,不斷優化建造過程。上海中心大廈、中國尊(北京中信大廈)、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建筑均用到了BIM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是數字世界指導物理世界的典范。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數字世界的指導力讓我們撥開物理世界的迷霧,面對前路是選擇拐彎還是直行,數據會為我們做好決定。
當你每天打開手機版釘釘(辦公平臺),在上面考勤打卡、召開視頻會議或電話會議、填報工作日志時,當你在微信上與客戶、家人和朋友隨時隨地溝通時,你可能還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思維方式正在被數字世界改造。但這些還遠不能體現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改造力,實體制造業才是最大的演繹場之一。
就如新文明改造舊文明一樣,工業領域的改造力也在漸次遞進。如果說工業1.0、工業2.0、工業3.0階段的改造動力分別是蒸汽機、電力、電子信息技術,那么到了工業4.0階段,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就成了時代主題。工業4.0側重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強調制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2013年,德國在全球最大的工業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提出“工業4.0”概念,吹響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集結號。全球不少國家已經加入工業4.0的“疆場”,比如“美國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日本社會5.0”等。數字世界正有條不紊地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制造業全流程的數字化。
由于發展成熟度較高且轉型升級迫切,中國家電制造業成了工業4.0最早開花結果的領域之一。在“中國家電之都”順德,無人智能工廠早已屢見不鮮。這個誕生過多個知名家電品牌的傳統小家電制造基地,再次引領潮流,升級為家電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前沿陣地。海爾、美的、格蘭仕等家電企業無不在數字化和智能化上投入優質資源,特別是海爾歷時數年搭建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COSMO Plat),走在了全球智能制造的前面。
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改造不是花拳繡腿、徒有其表,而是內核的改變。數字世界的改造力在家電行業體現得淋漓盡致:工廠還是那座工廠,只是里面幾乎看不到人了,昔日燈火通明、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只可追憶。傳統勞動密集型工廠變成了一臺由數字技術驅動的超大型智能機器。雖然勞動力資源在與數據資源的比拼中落了下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是失敗者,相反人才是真實的改造者和駕馭數據資源者。
再看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重構力。2020年,“數字孿生城市”作為一個大數據新詞破土而出,它為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因此,2020年也被視為數字孿生城市的元年。很快,數字孿生城市被納入中國不少省市的城市發展規劃,其影響力和未來發展潛力可見一斑。
延伸閱讀
數字孿生城市
所謂數字孿生城市,簡單理解就是在物理世界的實體城市之外再建一座數字世界的數字城市,這兩座城市通過數字技術相互映射、融合交匯,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全流程的數字化、在線化、智能化。數字城市不斷匯集實體城市的各項數據,并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實體城市的運行規律,找出實體城市的問題所在,用數字化的方式改善實體城市面貌、重塑實體城市治理模式。
交通堵塞、停車難等是各大城市的通病,特別是在火車站、醫院、學校等人流量較大的熱門地段,“亂成一鍋粥”的情形令人頗感無奈。而數字城市通過城市大腦、城市大數據中心等智能化體系能觀察到實體城市里的一切異動,并迅速找出對策。實體城市里所有隱藏的道路脈絡、場景、建筑分布結構、人流熱點、地下管道等都在數字城市里無所遁形。數字城市和實體城市互為“鏡像”,實時優化城市空間。
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作用已從對一個工廠的改造延伸至對一座城市的重構。在中國,要說誰在更高的起點上扛起了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的大旗,那非雄安新區莫屬。雄安新區在規劃之初就提出“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2018年以來,與雄安新區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同步,另一個數字城市也“拔地而起”。如果說別的“老城市”是在成熟的實體城市之外再建設一個新的數字城市,那么雄安新區的實體城市和數字城市是同時“出生”并天生連通的。從一開始,數字世界就在重構整個實體城市的雛形和未來走向,自然而徹底。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多領域與數字孿生掛鉤?毫無疑問,“數字孿生+”已經在醞釀中。
數字世界不僅重構一座城市的運營秩序和治理模式,而且在遼闊的商業領域重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機制,使企業脫胎換骨,實現數字化蛻變。數字世界的重構力將內化于物理世界的每一處肌理,以無所不在的氣質融入實體變革這件長久之事。
從另一個角度說,數字世界對物理世界的作用力與物理世界對數字世界的反作用力勢均力敵、不分上下。數字世界用包括“三力”在內的復雜的數字化牽引力作用于物理世界,而物理世界將寶貴的數據資源回贈給數字世界,不斷完善數字世界的資源基礎,兩者達成一種動態平衡的關系。如果說數字世界拿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棒,那么物理世界就是它演繹魔法的實體空間,是它體現自身生命價值的天下。歸根結底,不管是數字世界還是物理世界,共同的目標都是讓人類生存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