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低壓電器原理及其控制技術(第3版)
- 王仁祥編著
- 2411字
- 2022-06-17 16:10:05
1.8.2 電氣簡圖的繪制
1.8.2.1 網格與模數
在使用AutoCAD、Visio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繪圖時,應使用由間距為1M(M=2.5,模數,單位為mm)的平行線垂直相交所形成的網格作為圖形符號的設計基礎,并可再細分為0.1M和0.125M兩種網格。對于同一圖形符號或符號族,只應選用0.1M或0.125M兩種網格系統之一進行設計,并應在適當的文件中簡要說明。一般地,電氣圖用1M網格進行設計。
1.8.2.2 圖線與線寬
1.圖線、線素、線段的定義
1)圖線:起點和終點間以任意方式連接的一種幾何圖形,形狀可以是直線或曲線、連續線或不連續線。
2)線素:不連續線的獨立部分,如點、長度不同的畫和間隔。
3)線段:一個或一個以上不同線素組成一段連續的或不連續的圖線,如實線的線段或由“長畫、短間隔、點、短間隔、點、短間隔”組成的雙點畫線的線段等。
2.樣式
根據不同用途,線型的圖線寬度一般可按表1-20的線寬基本線型選擇。常用箭頭型式有3種,見表1-21。
表1-20 繪圖圖線寬度

表1-21 箭頭形式及意義

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基本線型進行變化,例如,將5號線型變化為規則波浪連續線、規則螺旋連續線、規則鋸齒連續線、波浪線等。5號基本線型的變化示例見表1-22。
表1-22 5號基本線型的變化

指引線用于將文字或符號引注至被注釋的部位,用細實線畫成,并在末端加注標記。如末端在輪廓線內,加一黑點;如末端在輪廓線上,加一實心箭頭;如末端在連接線上,加一短斜線或箭頭。
3.圖線寬度
圖形符號的線寬與用于圖形符號設計的模數M之比應為1:10。字符與圖形符號線條一般宜采用相同的線寬。如果需增加線寬類型,則任意兩類型之間線寬的比應至少為2:1,并使用M值為2.5、3.5、5、7、10、14、20的標準線寬。線型的圖線寬度d,一般應按圖樣的類型和尺寸大小在0.13mm、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中選擇,公比為1:。粗線、中粗線和細線的寬度比率為4:2:1。在同一圖樣中,同類圖線的寬度應一致。除非另有規定,兩條平行線之間的最小間隙不得小于0.7mm。
圖形符號的大小和圖線的寬度一般不影響符號的含義,在有些情況下,為了強調某些方面,或者為了便于補充信息,或者為了區別不同的用途,允許采用不同大小的符號和不同寬度的圖線。
1.8.2.3 圖形字符及文本
在AutoCAD繪圖環境中,中文字符應為HZTXT.SHX直體單線仿宋體。表示量的拉丁字母、數字應為ROMANS.SHX羅馬體單線字體,希臘字母字體為GREEKS.SHX。圖樣及表格中的文字通常采用直體字書寫,也可寫成斜體字。斜體字字頭向右傾斜,與水平基準線成75°。詳見國家標準GB/T 14691—1993《技術制圖 字體》等。常用的幾種情況字符高度見表1-23、表1-24。
表1-23 圖樣中最小字符高度(單位:mm)

表1-24 圖樣中各種文本尺寸(單位:mm)

字體的高度代表字體的號數。常用文本文字高度有:2.5mm、3.5mm、5mm、7mm、10mm、14mm、20mm等七種。漢字高度h不應小于3.5mm,數字、字母的高度不應小于2.5mm;字寬一般為。如需書寫更大的字,其字體高度按
的比率遞增。表示指數、分數、極限偏差、注腳等的數字和字母,應采用小一號的字體。文本方向(閱讀方向)僅限于水平和垂直兩種。圖樣中字體取向采用從下到上和從右向左兩個方向來讀圖的原則,邊框內圖示的實際設備的標記或標識除外。表格中帶小數的數值,按小數點對齊;不帶小數的數值,按個位數對齊。表格中的文本書寫按正文左對齊。
與圖形符號相關的文本宜優先置于圖形符號輪廓線框的上部中間或輪廓線框的中部。與輸入或輸出有關的文本應置于圖形符號輪廓線框相應的輸入或輸出的位置。文本與其周圍的幾何圖形的最小間距至少應為最寬線寬的2倍。
文字、圖形或符號的輸入/輸出標志應按水平或垂直的方向布置,并從頁的底部或右邊讀起。符號應置于毗連連接線的位置,在水平連接線上面和垂直連接線左邊,而且順著連接線的方向。如果不可能將信號代號置于毗鄰連接線的地方,它應置于內容區的其他地方,并用一條指引線或一個標志引到那條連接線。
1.8.2.4 比例
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稱為比例。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圖形符號的比例為標準比例(即比例1:1)。圖形符號的大小宜考慮其空間布置的需求,并考慮所要包含的文本、圖形符號的組成部分、其他符號細節、連接點的位置與數目等。在應用符號時,如果符號比例調整后仍能夠傳遞與原符號相同的信息,則可根據需要調整符號的比例。放大比例為2:1、3:1等??s小比例為1:2、1:3等。電氣簡圖中的設備布置圖、安裝圖最好能按比例繪制。推薦采用的比例見表1-25。特殊應用需要時可按表1-26中的比例選取。
表1-25 比例系列1

注:n為正整數。
表1-26 比例系列2

注:n為正整數。
比例標注方法:①比例符號應以“:”表示,其標注方法如1:1、1:500、20:1等;②比例一般應標注在標題欄中的比例欄內。也可在視圖名稱的下方或右側標注比例,如等。
無論采用何種比例,圖樣中所標注的尺寸數值必須是實物的實際大小,與圖形比例無關。
1.8.2.5 弧線與直線
線與線之間相接或相交而成的銳角角度不宜小于15°。與網格線不平行的直線,其與網格線的夾角宜按15°遞增或按斜率(如l:1,2:1,3:1或4:1)確定。直線的起點與終點宜落在網格線交點上。弧線的端點應位于網格線的交點上。曲線應由弧線和(或)直線構成。對于確定圖形符號輪廓線的直線和弧線,當其上需要連接點時,應按以下規則繪制:①水平線和垂直線的軸線應位于0.5M或1M的網格線上;②斜線或弧線的軸線應與0.5M的網格線交點相交,其交點數應與所需的連接點數一致。平行線間的最小間距應為最寬線條寬度的2倍,最小間隙不應小于0.7mm。陰影區中平行線間的最小間距以及線寬應分別遵守上述直線、線間距等規定,應避免使用填實區。
1.8.2.6 基準點與連接點
工程技術人員應建立一個設計用基準符號庫,以便統一調用,基準符號庫的圖形符號應建一個基準點?;鶞庶c應位于設計該圖形符號時所使用的0.5M或1M的網格線交點上。必要時,圖形符號宜給出適當數量的表示輸入和輸出的連接點。連接點宜位于0.5M或1M的網格線交點上。如果要在連接點之間或平行的端線之間放置文字,則連接點之間或端線之間的最小間距應為2M。端線長度宜根據實際需要繪制,并盡可能短。在圖形符號上不含端線的情形中,連接線宜以特定方式連接在圖形符號上,此時連接線宜以虛線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