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與發展·智能制造
- 左世全主編
- 1694字
- 2022-06-17 15:58:10
2.3 智能服務
智能服務作為智能制造系統的末端組成部分,起到了連接消費者與生產企業的作用。制造服務包含產品服務和生產性服務。產品服務指在產品售前、售中及售后進行的安裝調試、維護、維修、回收、再制造、客戶溝通維護服務,強調產品與服務相融合;生產性服務指與企業生產相關的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服務、管理咨詢、商務服務、金融保險服務、人力資源與人才培訓服務等,以及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外包服務。智能服務強調知識性、系統性和集成性,強調以人為本,為客戶提供主動、在線和全球化服務。智能服務采用智能技術提高服務狀態/環境感知、服務規劃/決策/控制水平,提升服務質量,擴展服務內容,促進現代制造服務業這一新業態不斷發展和壯大。
1)服務狀態/環境感知與控制系統的互聯。服務狀態/環境感知與控制系統的智能互聯是整個智能制造服務的基礎。描述制造服務狀態的標準技術,為制造服務狀態智能感知與控制提供基礎支持。其突破了數據智能過濾、狀態演變和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難題,提高了傳感網絡的魯棒性,制定了環境感知(傳感)裝置與運動控制系統之間的智能互聯、集成方面的通信協議。目前已建立了用于數控機床工業的產品服務系統、制造物流服務等領域的典型制造服務狀態/環境的智能感知(傳感)裝置與控制系統的智能互聯模型。
2)產品智能服務。產品智能服務是指運用產品服務系統的相關標準、工業產品服務系統的智能配置與運作控制技術及相應的系統,實現產品服務與工程應用的智能化。用于機械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性能監控RFID設備與傳感器,通過工業產品服務系統的智能接口,實現工業產品服務系統在用戶車間/工廠的“即插即用”,確保服務流程與制造流程的融合運行。許多重大裝備使用工業產品服務系統的智能運行、診斷與維護方法,以及自主智能服務平臺,提升工業產品服務系統在用戶車間/工廠的智能運行、診斷與維護水平。
3)生產性服務過程的智能運行與控制。生產性服務的智能匹配與交付模型的建立,使生產性服務交易像網上購物一樣高效快捷,并為設計/制造服務資源的高效聚集提供軟件平臺的支持。車間制造過程的信息采集與傳感技術,加工裝備性能的在線監測與故障預診斷技術,產品制造的能耗測量、評估與優化技術的研究,為智能生產提供支撐。生產性服務的跟蹤與再現技術及相應的平臺,實現了多服務商的協同、多種生產性服務并存情形下的生產性服務跟蹤與監控。生產性服務活動的智能調度優化技術及相應軟件系統的研究,實現了多種生產性服務并存情形下整個生產性服務過程的調度優化。
4)制造物聯網與智能物流服務。制造資源物聯網標準和模型的建設,構建了基于公共外庫/第三方物流的物流智能服務平臺,為庫存服務的定制、智能化接入與運行控制提供支持。開發低成本、高效的跨企業物流服務的智能定位、跟蹤與反溯源系統平臺;開發云計算服務管理技術及在不確定性因素下制造物流的智能優化與調度控制技術、調度優化系統;開發智能物流成套設備、超高頻低功耗RFID設備、制造資源物聯網、公共外庫/第三方庫存物流平臺和制造物流調度優化系統等。
5)制造與服務的智能集成共享與協同。制定企業智能制造服務的體系結構、關鍵技術與術語的相關標準,依托云計算、普適計算等思想,開發制造服務系統的智能配置與運行控制系統平臺,實現智能制造服務功能的“即插即用”。開發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系統的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技術,實現對制造商與客戶行為的自動分析,構建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主動營銷與服務系統。基于M2M(Machine-to-Machine/Man),實現設計服務、加工服務、裝配服務、操作服務、維修服務和再循環服務的集成和平臺共享。
舉例來講,丹麥維斯塔斯(Vestas)風電公司通過在風機的機艙、輪轂、葉片、塔筒及地面控制箱內安裝傳感器、存儲器、處理器以及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SCADA)系統,實現對風機運行的實時監控。通過在風力發電渦輪中內置微型控制器,以便在渦輪每一次旋轉時控制扇葉的角度,從而最大限度地捕捉風能。同時,還可以控制每一臺渦輪,使其在能效實現最大化的同時減少對鄰近渦輪的影響。維斯塔斯通過對實時數據進行處理,預測風機部件可能發生的故障,以減少風機不穩定現象發生,并使用不同的工具優化這些數據,實現風機性能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