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識圖與造價入門
- 鴻圖造價組編
- 2812字
- 2022-06-17 15:30:38
3.6 工程定額與工程量清單編制
3.6.1 工程定額編制
1.工程定額的編制步驟
(1)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方面:
1)由主管建設工程定額的相關部門組織有一定工程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成立編制組。
2)提出定額編制的規劃。
3)擬定定額的編制方案。
4)擬定定額的使用范圍。
5)確定定額結構形式和定額水平。
6)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
7)全面收集編制定額必需的各種基礎資料等。
擬定定額的編制方案就是對編制過程中一系列重要問題作出原則性的決定,擬定定額的使用范圍就是確定定額的使用范圍,并讓不同的定額與一定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適用范圍包括適用于某個地區、適用于某個行業、適用于某個專業、適用于某個企業、適用于某個工程投標報價。確定定額結構形式是指確定定額的項目劃分、章節的編排、定額的步距大小及定額的表現形式。確定定額水平就是確定定額反映的生產力水平和施工工藝水平。
(2)編制初稿階段
在編制初稿階段,首先需要對收集到的全部資料進行認真細致的測算、分析、研究,并進行必要的設計和試驗工作;然后根據既定的定額項目和選定的圖樣等資料,按規定的編制原則,計算并綜合確定工程量,在此基礎上具體計算每個定額項目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臺班消耗數量;最后,分章節編出定額項目表并編寫文字說明。
(3)審查、定稿階段
審查、定稿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測算工程實物定額初稿水平;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再次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對初稿進行全面審查、修改并定稿;擬寫定額的編制說明和送審報告,呈送有關部門審批。
2.工程定額的編制依據
(1)法律法規
凡是與建筑工程的建設、工程量和費用計算有關的法律、法規、政府的價格政策、勞動保護法規等都是工程定額的編寫依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
(2)各種規范、規程和標準
包括各種現行建筑安裝工程產品的施工和質量驗收規范、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設計規范、標準設計圖集、工程量計算規則等,如《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2018)、《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54—201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全國統一建筑工程預算工程量計算規則(土建工程)》(GJDGZ—101—95)、《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GB/T 50353—2013)等。
(3)勞動制度
包括工人的技術等級標準、工資標準、工資獎勵制度、8h工作日制度和勞動保護制度。
(4)技術及統計資料
包括典型工程施工圖、正常施工條件、機械裝備程度、常用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勞動組織、技術測定數據、定額統計資料等和現行的工程定額及其編制資料。
3.工程定額的編制原則
(1)水平合理的原則
定額水平主要反映在產品質量與原材料消耗量、勞動組織合理性與人工消耗量、生產技術水平與施工工藝先進性等方面。建筑安裝工程定額作為計算、確定建設工程造價的重要依據之一,其定額水平必須符合價值規律的客觀要求。不同的定額水平不同。確定定額水平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① 根據定額的作用范圍來確定。
② 根據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來確定。
根據作用范圍確定定額水平是指編制行業定額(如國家各行業定額)用以指導整個行業時,應以該行業的平均水平作為定額的水平;編制地區定額(如地區預算定額)用以指導某一地區時,應以該地區該行業的平均水平作為定額的水平;編制企業定額(如企業施工定額)用以指導某一企業時,應以該企業的平均先進水平作為定額的水平。
定額水平的確定,不僅要堅持平均水平或平均先進水平的原則,還必須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也要防止用提高勞動強度的方法來確定定額水平。
(2)技術先進的原則
技術先進的原則是指在預算定額編制過程中,應及時采用已成熟并已推廣的先進施工方法、管理方法以及新工藝、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等,以促進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不斷推廣、使用,有效地提高整個建筑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堅持這一原則,要求在每次定額的修訂、編制時,根據施工生產和經營管理發展的新情況,對定額水平予以適當提高,保證所修訂、編制的定額的總水平略高于歷史上正常年份已達到的實際水平,與現階段建筑業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基本吻合。
但要注意的是技術先進性的成熟度,對于比較成熟且已具備普遍推廣條件的技術才可以反映到定額水平中;對難以立刻實現的先進技術,不應反映到定額水平中。
此外,各種定額的確定還應該以現行的工程質量驗收規范為質量標準,在達到質量標準的前提下,確定定額水平;應充分考慮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生產安全,對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應該減少作業時間。
(3)簡明適用的原則
1)定額項目劃分粗細合理。定額項目劃分要粗細恰當,項目劃分粗了,形式簡單,但定額水平相當懸殊,精確程度低;項目劃分細了,精確程度高,但計算復雜,使用不便。
2)步距大小適中。步距是指同類型產品(或同類工作過程)相鄰定額項目之間的水平間距。如現澆混凝土,相同材料結構尺寸的混凝土等級有C10、C15、C20、C25、C30、C35和C40等,如果把所有等級的混凝土在定額中都編制出來,步距就太小了,定額內容太多、太雜,不便于使用。但如果只列出C10一種,步距又太大,也不便于使用。顯然,步距大小與定額的簡明適用程度關系很大:步距大,定額項目就會減少,但定額水平的精確程度就會降低;步距小,定額項目就會增加,定額水平的精確程度就會提高,但編制定額的工作量會加大,定額的內容也會增多,計算和管理都會變得比較復雜。
3)文字通俗易懂,計算方法簡便。定額的文字說明、注釋等應明白、清楚、簡練、通俗易懂,名詞術語應該是全國通用的。計算方法力求簡化,易于掌握和運用。章節的劃分要方便基層使用。計量單位的選擇應符合通用的原則,應能正確反映人工、材料和機械臺班的消耗量。定額項目的工程量單位要盡量與產品計量單位一致。計量單位應采用公制、十進制或百進制。
4)定額的“活口”設置恰當。所謂“活口”是指在定額中規定當符合一定條件時,允許定額另行調整。在編制定額時盡量不留“活口”,對實際情況變化較大、影響定額水平幅度較大的項目,確需留“活口”的,也應該從實際出發盡量少留“活口”。即使留有“活口”,也要注意盡量規定換算方法,避免采取按實際計算。此外,還要盡量減少定額的附注和換算系數。
4.定額編制的方法
(1)技術測定法
技術測定法是一種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即通過對施工過程的具體活動進行實地觀察,詳細記錄工人和施工機械的工作時間消耗,測定完成產品的數量和有關因素,對記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整理出可靠的數據資料。常用的技術測定法包括測時法、寫實記錄法和工作日寫實法。
(2)經驗估計法
根據定額員、技術員、生產管理員和技術熟練工人的實際工作經驗,對生產某種產品或某項工作所需的人工、材料、機械數量進行分析、討論和估算后,確定定額消耗量的一種方法。
(3)統計計算法
根據過去的統計資料編制定額的一種方法。
(4)比較類推法
即在同類型項目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項目,用技術測定法編制出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