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群已經在機甲戰士和宇宙艦的合作下盡數消失。
碎裂的隕石變為宇宙塵埃飄蕩在宇宙空間內。
封息者靜靜的站立在宙域中。
云蟬在駕駛艙內。
隕石塵埃受到附近宇宙空間的混亂力場牽引。
開始逐漸消散……
封息者仍然靜止不動。
云蟬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一顆50公分的隕石碎塊飄了過來。
云蟬駕駛封息者抬手一鎖。
碎塊被禁錮在機臂手掌上。
這不是云蟬在等待的東西。
隕石塵埃已經薄的看不見,剩下的碎片也已再不能阻擋云蟬的視野。
一顆明亮的星星透過稀疏的碎片,將它的光投射過來。
云蟬看見這顆星星,微微瞇著眼睛。
機甲手中的隕石碎塊被捏得緊了一些。
時間過得有些慢。
云蟬操縱機甲,返回機巢艦“蟬”號中。
……
3分鐘后,云蟬裝備著合金裝甲,抗著那塊隕石碎塊,在機巢艦的轉移廊道中快步前進。
機甲歸艦口在機巢艦的尾部左右兩側。
云蟬從左側歸艦,收起機甲后,沒有褪下合金裝甲便抗著石頭沖入了轉移廊道。
之所以他能抗著50公分的隕石碎塊前進,是因為……
在如今紀元,機甲的駕駛專用裝甲,也是一套外骨骼系統。
機甲戰士在銀河紀元,也是很稀少的。
保護功能強的合金,也是機甲駕駛裝甲的標配。
而云蟬……
要去什么地方呢?
是位于機巢艦中部的—隨艦科學中隊的實驗室所在地。
別看這班科學家平時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但是要找到他們……
只需要記住一點,去實驗室找,那就完事了。
……
實驗室并不是很大,容納11名學者后顯得稍有些擁擠。
但是,當一塊隕石塊出現以后,場面頓時有些不一樣起來。
有助于空間壓縮技術,隕石碎塊最終被放置在一張1m*1m的實驗臺上。
云蟬的要求是:檢測隕石的元素組成。
主導這項測試的是宇宙學家凱爾和地質學家容納德。
生物學家淼莎和武器專家歐德也參與了這項實驗。
人工智能afo負責操作設備。
……
“隕石長52.08cm,寬44.13cm,高38.51cm?!比菁{德道,“小a,記入數據庫?!?
“好的,先生?!?
“之后進行鉆探取物及剖面切割。”容納德接著道。
“鉆探數據發到我的通訊志上,剖面切割數據交給凱爾先生?!?
然后,實驗臺上機臂“生長”出現。
直徑0.5nm的納米材料空心鉆頭鉆入隕石塊。
激光切削頭也激發,開始切割被固定住的隕石塊。
12分鐘后……
一直在咽唾沫的云蟬收到了花再給他通訊志發來的笑臉表情。
云蟬心頭一舒,剛準備回復。
凱爾開口了。
“碳層,先生?!?
淼莎解釋道:“凱爾說這塊隕石是由大量的碳組成的。”
她是凱爾的妻子。
容納德補充道,“似乎是主序星死亡爆發出的物質。”
歐德道:“云蟬先生,這代表著,恒星死亡產生了巨大的核反應,相當于億萬噸TNT當量的能量作用于自己外殼的物質上。”
“那我看到的,是一顆超新星?”云蟬道。
原本輕松的凱爾他們,將震驚的目光投到云蟬身上。
“你說什么!”
凱爾坐直身子,椅子滑到全息投影前,在一陣近乎狂亂的手勢過后,道:
“我們好像有救了。”
眾人面露喜色,湊到全息投影前。
“看,就是這顆發光星體。”
云蟬也走到全息投影前。
勉強可用的空間光學望遠鏡將它探測到的圖像投影在他面前。
“離我們很近啊……”淼莎輕聲道。
鏡頭上,5cm大小的星光被放大。
“小a告訴我,還有個好消息?!?
眾人看向一側的容納德。
他道:“隕石塊上還有其它微小的元素區域……”
“經過比對,元素豐度近似于大熊座β?!?
云蟬道:“現在這顆閃亮的星體,是大熊座β?”
容納德回到:“云蟬先生,雖然這不符合我的素養,但是我還是想說,”
“應該tmd沒錯?!?
“不一定……”凱爾的聲音悠悠的傳來。
“你們來看空間望遠鏡現在的結果?!?
云蟬看向全息投影。
只見原本有該有七顆星的北斗星座,只探測出了六顆。
“如果大熊座β壽命耗盡,爆發為超新星,那……少的那顆星星是誰?”凱爾接著道,
“畢竟現在大熊座β還在發光呢。”
云蟬疑道:“有沒有可能,這不是大熊星系?”
凱爾縮小了些投影,右手輕輕地旋轉圖像。
星圖其他亮點變得黯淡,只有六顆星體發著強光緩緩旋轉。
凱爾的右手停下了。
處于眾人記憶DNA里的圖像出現了。
盡管缺了一顆星,但是勺型連線在一起的北斗七星,仍然清晰的出現在眾人眼前。
“小a,比對一下3維星圖上的位置,確定一下這是不是北斗星座?!?
“毫無偏差,容納德先生。”
武器專家歐德解釋道:“有沒有可能,是儀器有誤差呢?”
淼莎答道:“我希望是……我們真的別無選擇了?!?
云蟬有些寥寥,“我也希望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
凱爾打斷了大家的傷感,說:“可以收起感性了,現在還有一個問題要解決,然后,再討論一下情感?!?
容納德眼睛一睜:“是估算距離嗎?”
“你很睿智,容納德先生?!?
……
在艦隊如今的情況下,能用的星體距離測算法,也就只有三角視差法了。
三角視差法的原理是:
利用了物體近大遠小、近快遠慢的效果,在不同地點觀測同一區域,測量該恒星兩次的偏角,在通過幾何上的計算,測得其距離。
原理很簡單,而云蟬在運用中也想到一個好方法。
派出小型飛船前往艦隊最后帶有空間望遠鏡的艦只上,令艦只和旗艦在同一時間開始測算,經過測量后,再將結果帶回旗艦由AI計算。
接下這項任務的是宇宙戰列艦“迷霧”號,小型戰斗艦駕駛員沙克。
在測量之后,得出結果為:約為3個天文單位。
即為4488億米。
計算完畢后……
實驗室中……
凱爾盯著全息熒幕對身邊的云蟬道:“我們只需要轉向,再保持一般速度航行一周就能到達大熊星系了。”
“你隱瞞了什么吧?云蟬先生,我們其實連轉向的能源都不夠了吧?”
“確實不夠了……”
“看你的樣子……你似乎一點都不著急,你……已經有辦法了?”
“隕石群帶來了能源……”
“那些看不見的暗能量?你很聰明,云蟬先生?!?
“過獎了,凱爾先生?!?
“考慮考慮做我的學生吧,云蟬先生,畢竟如今有如此觀察力的人類也不多見……”
“不勝榮幸,凱爾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