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緣緣堂與“緣緣堂隨筆”

豐子愷在浙一師讀書時,幸運地遇到了像夏丏尊、單不廠這樣優秀的文學導師,師傅領進門,為他日后走上文學道路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后來,豐子愷到日本游學,學習美術、音樂、外語的同時,在文學方面也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在日本時,他的外語水平大有提高,可以輕松地閱讀許多外國文學原著。他開始大量閱讀日本文學作品,尤其喜愛日本近代文學史上的杰出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其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瀟灑自如的寫作風格、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等方面,對豐子愷后來的散文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就在這年冬,豐子愷在回國的輪船上,開始翻譯英日對照本的屠格涅夫小說《初戀》。

豐子愷在春暉中學任教時,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從事散文創作。1922年創作的《青年與自然》、1923年創作的《山水間的生活》等,便是他早期在白馬湖畔“小楊柳屋”創作的散文佳作。

1923年,豐子愷加入了文學研究會。文學研究會成立于1921年1月,是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由周作人、鄭振鐸、沈雁冰(茅盾)、郭紹虞、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孫伏園、耿濟之、王統照、葉紹鈞、許地山等十二人發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著名的《小說月報》就是該研究會創辦的刊物,豐子愷后來在該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文學作品。

在立達時期,豐子愷十分忙碌。一方面,他忙于辦學校和教學。而另一方面,他的漫畫創作和散文創作也漸入佳境。在“子愷漫畫”問世的同時,他的散文創作也嶄露頭角,“子愷隨筆”漸為人知。

1926年到1930年,是豐子愷散文創作的起步階段,產生了許多名篇佳作。這一時期,隨著豐家的兒女們相繼出生,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給豐子愷的散文創作帶來了靈感和素材。他在《一般》《小說月報》《文學周報》《申報·自由談》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描寫兒童生活的散文作品,如寫于1926年12月25日的《給我的孩子們》,發表于1927年的《憶兒時》《華瞻的日記》《從孩子得到的啟示》《晨夢》,發表于1928年的《兒女》等。

豐子愷翻譯的《初戀》書影

其中《兒女》發表于《小說月報》1928年第19卷第10號,同時刊登的還有朱自清撰寫的同題散文《兒女》。這是《小說月報》的編者葉圣陶特意做的安排。當年,豐子愷和朱自清都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是趣味相投的同齡作家,而且各有五個孩子,還曾同在白馬湖共事過。兩人所寫的同題散文,都真切地寫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女們的感受,成為書寫兒童生活的名篇佳作。豐子愷在文章的最后發出感嘆,這群可愛的兒女,在他心中占據著與神明、星辰和藝術同等重要的位置。用豐子愷自己的話來說,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兒童崇拜者”。

同時,這一時期的豐子愷散文作品中,還有崇尚自然、追求自由閑適生活的題材,如《閑居》《自然頌》《顏面》等;有寫他喜歡的天文學方面的文章,如《天的文學》《秋的星座及其傳說》;有反映現實生活、直透人性的題材,如《東京某晚的事》《樓板》《剪網》等;也有一些記人的散文,如1926年10月5日,豐子愷在《一般》“紀念白采欄”發表的《白采》一文,便是記錄了他與立達同事白采的友誼。

這一時期,豐子愷創作了一系列以“子愷隨筆”命名的散文,發表于雜志上,后收入《隨筆二十篇》,由天馬書店于1934年8月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源县| 融水| 清丰县| 天镇县| 嘉兴市| 都匀市| 新河县| 洪泽县| 舞钢市| 三穗县| 锡林郭勒盟| 新平| 临安市| 凤山县| 东丽区| 五台县| 古丈县| 封丘县| 榆中县| 嘉义县| 阜城县| 西青区| 连山| 吐鲁番市| 华宁县| 郁南县| 平武县| 乳山市| 南澳县| 新闻| 汉中市| 巩义市| 台北市| 瑞安市| 台南县| 绥滨县| 合阳县| 读书| 响水县| 洪江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