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樓中:豐子愷與上海
- 徐玲芬
- 867字
- 2022-06-09 10:29:08
四
“子愷漫畫”的出現,在當時的文藝界引起廣泛的關注,單單看《子愷漫畫》一書中的諸多名家序跋對其作品的評價之高,即可見一斑。

豐子愷第一部漫畫集《子愷漫畫》書影

豐子愷第二部漫畫集《子愷畫集》書影
當時,鄭振鐸在《〈子愷漫畫〉序》中說:
中國現代的畫家與他們的作品,能引動我的注意的很少,所以我不常去看什么展覽會,在我的好友中,畫家也只寥寥的幾個。近一年來,子愷和他的漫畫,卻使我感到深摯的興趣。……他的一幅漫畫《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著一道上卷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鉤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說不出的美感,這時所得的印象,較之我讀那首《千秋歲》(謝無逸作,詠夏景)為尤深。
夏丏尊在《〈子愷漫畫〉序》中說:
記得:子愷的畫這類畫,實由于我的慫恿。在這三年中,子愷實畫了不少,集中所收的不過數十分之一。其中含有兩種性質,一是寫古詩詞名句的,一是寫日常生活的斷片的。古詩詞名句,原是古人觀照的結果,子愷不過再來用畫表出一次,至于寫日常生活的斷片的部分,全是子愷自己觀照的表現。前者是翻譯,后者是創作了。畫的好歹且不談,子愷年少于我,對于生活,有這樣的咀嚼玩味的能力,和我相較,不能不羨子愷是幸福者!
朱自清在《〈子愷漫畫〉代序》中說:
我們都愛你的漫畫有詩意;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這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著那味兒。
俞平伯在《〈子愷漫畫〉跋》中說:
您是學西洋畫的,然而畫格旁通于詩。所謂“漫畫”,在中國實是一創格;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不失西洋畫法的活潑酣姿。雖是一時興到之筆,而其妙正在隨意揮灑。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不求工巧,而工巧殆無以過之。看它只是疏朗朗的幾筆似乎很粗率,然物類的神態悉落彀中。這絕不是我一人的私見,您盡可以相信得過。
……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愷漫畫》所感。說“看”畫是殺風景的,當說“讀”畫才對,況您的畫本就是您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