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嚴(yán)懲昏官,抄家滅族,三楊之一

“大明前鄭州府知府楊允因培養(yǎng)五云山山匪王大刀,縱容其燒殺搶掠,犯下滔天大罪。”

“又因……。”

“綜上十罪,罪無可恕,按照大明律法,當(dāng)斬首示眾,抄家滅族也!”

大明對于犯了大罪的官員的懲罰,那是十分的嚴(yán)格的。

看看明初四大案就知道,動不動便是抄家滅族,牽連人數(shù)上萬人。

而明初時期,大明的人口才有多少?

朱元璋是一點(diǎn)兒都不顧及這些,對于那些官員是說抄家滅族,那就抄家滅族。

而歷史上。

作為朱元璋的兒子。

朱棣也算是多多少少繼承了朱元璋的一點(diǎn)兒習(xí)性。

創(chuàng)下了抄家滅族的記錄,那就是誅十族。

一般,都說是誅九族。

而朱棣直接誅方孝孺士族,凡是方家的人,只要是有一點(diǎn)兒的血脈關(guān)系,全殺了。

鄭州府的百姓們看著臺上被押著的楊允一族,幾個管事,還有銀狼等人。

隨著判官的一聲令下。

直接人頭落地。

“好!”

“大明萬歲!”

“皇上萬歲!”

“皇太孫萬歲!”

也不知道是誰起的頭。

總之,眼看著平日里欺壓他們的人被斬首示眾,一個一個都群情激奮,拍手叫好。

還有一些,更是直接哭了。

這一幕,他們盼了多少年了啊!

也有百姓想著直接去應(yīng)天府,狀告楊璉等人。

可是,那些被楊璉以及丁景福等人霍霍的,根本就沒幾個活口。

還有一些,想要去狀告,苦于無門,能不能到應(yīng)天府,那還是一回事兒。

畢竟路途遙遠(yuǎn)。

這一路上,遇上個什么意外,也很正常。

還有一些人并不能說他比較冷漠,只是有一些害怕惹是生非,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

如今,眼見著楊允、楊璉等人被看頭。

不管是受到了他們欺負(fù)的人,還是沒有受到他們欺負(fù)的人,都在拍手叫好。

不少人也明白,自己就一個平民老百姓。

這些貪官污吏不被殺,早晚有一天,他們會欺負(fù)到自己的頭上。

一上午的三司會審。

整個高臺都已經(jīng)被鮮血染紅,鮮血順著高臺,流到了地面。

有一些頭顱,直接滾到了高臺之下,竟然被百姓們一擁而上,給搶了。

判官對于這些是視而不見。

畢竟,他們也不可能還一個一個詢問,讓他們把楊璉等人的頭顱給送回來。

送回來做什么?

他們管殺不管埋。

老百姓拿了這些罪人的頭顱,本身也沒什么錯,就算是把這些頭顱當(dāng)成了夜壺,那也不管他們的事。

三司會審之后。

判官則是宣讀了朱英治理河南道水患的告示。

為了修建河堤,防止黃河水的泛濫,沖破了河堤,從而造成嚴(yán)重的水患。

朝廷打算繼續(xù)加固河堤,同時還要修建水渠,挖渠引水灌溉良田。

不過。

這一次并不會征徭役。

而是朝廷會拿出抄沒楊允、楊璉、丁景福等亂臣賊子的家財,作為工錢。

每一天,一個人可以得到五文錢,外加兩餐。

這個消息,更是讓百姓們歡呼不已。

散了場之后。

不少漢子直接趕向了河堤,見到了管事,報了名,得到了牌子。

等到第二天,就可以打卡簽到,開始打工掙錢了。

縱觀歷朝歷代。

秦朝時期的秦皇陵、秦直道、秦長城、都江堰等,中原在這個時候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基建狂魔的跡象了。

漢朝時期輕徭薄賦,但是也有冠軍侯封狼居胥,也有加固長城,也有修建都城,也有治理水患,以及修建一些水庫,蓄水灌溉。

而漢以后,因為中原混戰(zhàn),并未出現(xiàn)多少基建。

到了隋朝。

中原再一次一統(tǒng)。

隋煬帝便成了第二個基建狂魔。

開鑿大運(yùn)河,修建了很多水渠,讓北方的水系得以聯(lián)通和發(fā)展。

而唐朝時期的基建也不少。

到了宋朝,文人治天下,基建少了一些,詩詞歌賦倒是多了。

而明朝時期,基建又多了起來。

明長城屹立在北方龍脊之上幾百年而不曾倒下。

還有明朝時期的南北京城,順天府最繁華之時,一共有著一百多萬的人口。

而紫禁城也一直屹立不倒。

基建是功在千秋。

至于當(dāng)下,其實(shí)也很重要。

最起碼,治理好了兩河,也就能夠大大減輕兩河流域的水患。

而兩河流域其實(shí)關(guān)乎于大明的國祚,畢竟這里有著大明的糧倉。

糧食是百姓生存之本,也是大明江山社稷安穩(wěn)的基石。

在河堤上巡視了七天的朱英,終于回到了鄭州府。

此時。

鄭州府的官員們已經(jīng)進(jìn)行了大換血。

這些官員也都是朱元璋欽點(diǎn),很大一部分,也都是洪武年的進(jìn)士,還有一部分,也是官員推薦提拔。

朱英的車輦剛到,就見到鄭州府外站著很多很多的百姓。

為首一人乃是新任河南道左布政使鄭賜。

此人乃是洪武十八年的進(jìn)士,任職監(jiān)察御史,在職期間也算是頗有一些名聲。

這一次,被朱元璋任命為河南道左布政使。

歷史上,此人官至刑部尚書,被永樂帝稱贊與人為善卻無大才。

當(dāng)刑部尚書肯定是沒那才能。

不過嘛,當(dāng)一方布政使,還算是可以了。

“臣鄭賜,拜見殿下!”

朱英上前,扶起鄭賜,說道:“免禮,有你來河南道安撫百姓,我也就放心了。”

“如今河南道最重要的乃是恢復(fù)生計。”

“不少良田被淹沒,已經(jīng)顆粒無收,以至于許許多多的百姓離家出走。”

“現(xiàn)在朝廷已經(jīng)發(fā)了賑災(zāi)糧。”

“需要召回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流落在外,每個地方上的戶籍,也沒有田產(chǎn)地契,始終不能養(yǎng)家糊口。”

“所以,肯定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百姓,得知河南道已經(jīng)安穩(wěn),肯定是想要回來。”

“如此多的百姓歸來,這沿途肯定會有些不太安全。”

“我已經(jīng)下令,讓各地都盡力配合,在城外搭粥棚,讓那些流落在外的百姓,能夠回到自己的家。”

鄭賜連忙說道:“殿下愛民如子,此乃百姓之福。”

“請殿下放心,臣一定會盡心盡力賑災(zāi)扶民。”

“讓所有流離失所的百姓,都能夠安然歸家,也讓他們有一個家!”

朱英拍著一下鄭賜的肩膀,隨著他一起進(jìn)入城內(nèi)。

沿途。

百姓們爭相觀望,高呼太孫殿下萬歲。

……

御書房。

刑部尚書楊靖、兵部尚書茹瑺、吏部尚書詹徽、宋國公馮勝四人,到了書房內(nèi),先是施禮。

朱元璋則是把河南道的情況大致地說了一遍。

“諸公以為,這以工代賑之法,如何?”

詹徽第一個上前,躬身道:“皇上,臣以為,此乃治國之良策。”

“殿下能夠想到如此良策,實(shí)乃大明百姓之福。”

“自秦以來,重徭役者,皆被徭役所累,導(dǎo)致百萬苦力不得安生,良田荒廢、糧食不足。”

“然而,輕徭役能利民安民,卻無法讓大明的一些重大工程得以建造。”

“如今有了水泥,長城加固和修造都在井然有序地進(jìn)行,然則,有了這以工代賑,便可解決長城徭役之苦。”

明朝修造長城是從洪武元年就開始了。

那時候,只不過是修造關(guān)口,從居庸關(guān)等地開始,最后慢慢地形成了現(xiàn)在的長城。

而這些年來。

不知道多少大明苦力,從中原押送到了北地,負(fù)責(zé)修造長城。

不僅如此,大明的戍邊將士們,也都參與其中,一個磚石,一個磚石地壘砌。

而有了水泥之后,這明長城的修造也就簡單了很多,不用開山取石。

只要是拉著水泥,直接倒進(jìn)模子里面,就可以得到一個磚石。

而且,水泥的泥磚還更加堅硬。

修造的長城也更加堅固。

可謂是修造長城的利器。

當(dāng)然,關(guān)鍵在于,運(yùn)送了太多苦力到北地修造長城,其實(shí)也是勞民傷財?shù)囊粋€國策。

然而,為了能夠徹底打敗蒙元,也為了防止北地異族再一次南下中原。

修造長城成為北地防線,是必不可少的工程。

詹徽作為太子少保,肯定是站在朱英這位皇太孫一邊,所以第一個上前贊同。

至于其他三人,那也是沒的說。

都贊同這個方案。

朱元璋接著道:“河南道的水患已經(jīng)得到了控制,咱的大孫不日應(yīng)該就會回來了。”

“他不在的這些時日,咱可是想念他想的緊。”

“十年未見,這接回來還沒幾個月,就要去河南賑災(zāi),唉,倒是也辛苦他了。”

幾位大臣連忙稱贊朱英的賢明,讓朱元璋高興不已。

稱贊他,多少有一些拍馬屁。

但是稱贊朱英,對于朱元璋而言,那就是家長聽到了別人夸贊自己的小孩,不覺得是拍馬屁,而是真的贊美,自是高興不已。

而在鄭州府的朱英,也終于等來了他很想見的一個人。

“在下楊士奇,拜見殿下。”一身布衣,年不過三十,相貌儒雅,氣度不凡。

此人可是永樂帝時期的三楊之一。

朱英這是明顯下手搶人。

只不過,除了他,沒有人知道楊士奇的才能。

所以朱英打算做一次伯樂。

遠(yuǎn)在北平府的燕王朱棣正在看著密信,上面是朱英在河南道的所作所為。

突然,他感覺自己似乎失去了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宝清县| 贺兰县| 会理县| 泽库县| 达拉特旗| 武宁县| 崇州市| 岗巴县| 三台县| 东莞市| 新龙县| 石渠县| 蓬安县| 天等县| 英德市| 会昌县| 贡山| 宁德市| 通辽市| 洪泽县| 博乐市| 泸溪县| 砀山县| 资源县| 江山市| 大名县| 新源县| 济宁市| 陕西省| 白城市| 五峰| 九龙县| 承德市| 长沙市| 江安县| 策勒县| 通化县| 苍山县| 大渡口区| 宿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