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選曲確定
- 非職業(yè)演員的音樂生涯
- 達達利亞打鴨
- 2165字
- 2022-06-21 21:08:55
好巧不巧,第二日,李爾接到了劉喜的電話。
“小李,電影的配樂基本上已經(jīng)制作完成了,我把混音后的文件發(fā)給你聽聽,我剛才聽了之后就一個字——‘牛’”
“老師謬贊了”
說著李爾打開了劉喜發(fā)過來的文件,除了《我的父親母親》同名曲,還有穿插在各個場景之中的配樂。
不得不說,專業(yè)制作后的各種樂器音色真的非常貼合李爾想要的那種感覺,尤其是弦樂的情緒實在處理得太細膩了,各個聲部之間完全不打架,這混音的水平也很好,不愧是花了大價錢的。
可是遺憾就是同名曲中一直貫穿的長笛,雖然同樣婉轉(zhuǎn)悠揚,但到底與竹笛還是不同。
還有電影中母親等待父親的場景中,小提琴的獨奏也是過于華麗,與電影中那種質(zhì)樸的表達不太相符。
“怎么樣?”,劉喜問道。
“老師工作室的制作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但是不知可不可行?”
“你說”
“我想將同名曲中的長笛換成竹笛,以及把“等待”的小提琴換成二胡”
“這?”
劉喜被李爾這種想法驚到了,但他仔細想想,覺得李爾說得也沒錯,如果要找最貼合那個時代的聲音,沒有什么比傳統(tǒng)的民樂更合適。
“只是,這梁氏兄弟不知道肯不肯?”,劉喜說出自己的擔心。
這部電影是要送去各大電影節(jié)評審的,國外的可能還好,但在國內(nèi),如果影視劇中出現(xiàn)的民樂不是登記在冊的傳統(tǒng)曲目,那肯定會遭到民樂圈的抵制。
而他們又和文藝界的一些大佬交好,肯定會影響作品的評審客觀性。
“我會去試著說一說,但在這之前我先把二胡和竹笛的音軌發(fā)給你們,再弄出一版”,李爾說道。
“行,我們拭目以待”,劉喜應(yīng)了下來。
。。。。。。
“巫巴,哥麻煩你一件事”
“哥,你有啥說啥,咱們之間還用得著客氣嗎?”
“幫我搞一支笛子回來”
“沒問……搞什么回來?”,巫巴感覺自己好像聽錯了。
“笛子,竹笛,可以吹的那種”
“你要這東西干嘛?”
“笛子不拿來吹,還能干嘛?”
“你會吹笛子?”
“不會干嘛讓你幫我搞一支”
看著李爾理所當然的樣子,巫巴迷惑了。
“我是說,哥,你是在哪兒學的笛子?”
李爾當然不能跟他說是在系統(tǒng)這兒學的,想了一下道:“國外,赫歪夷,那里有些早些移民的華裔,跟著他們學了一些”
巫巴點了點頭,覺得確實有這種可能性,只是笛子這種東西,不是民樂圈里的人,別人也很難擁有。
在外面的樂器商店更是買不到,因為需求量不大,所以每一種民樂幾乎都是手工打造,這就造成了每一件樂器的來歷都是有跡可循。
所以這還真有點為難巫巴,想了一下,巫巴想出一個方法。
他對著李爾說道:“那行,你放心吧,給我?guī)滋鞎r間,我去幫你搞定”
說完,巫巴直接風風火火地出門。
。。。。。。
因為巫巴去找笛子去了,所以今天下午就只有李爾和聶堅誠兩人去平京的環(huán)星總部和公司的A&R一起商討專輯的企劃。
A&R是派來的代表是一個30來歲的男人,這次主要討論的是關(guān)于李爾的音樂和人物定位問題。
也就是說要從兩個方面來談,一方面是從李爾本人來談,另一方面要從李爾的專輯來談。
“其實李老師是從《華夏好歌曲》的節(jié)目里走出來的,因此原創(chuàng)歌手的屬性很明顯了,所以專輯里面?zhèn)€人原創(chuàng)應(yīng)該要占多數(shù)”,那人道。
李爾對此表示同意,他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我們得根據(jù)李爾老師的作品來談,不知李爾老師目前創(chuàng)作的歌曲有哪些?”
李爾拿出已經(jīng)抽到的所有單曲的曲譜,放在桌上,然后說道:“我剛開始寫歌沒多久,所以產(chǎn)量也不算高,只寫了這么幾首”
A&R拿出其中的一份看,李爾則根據(jù)他拿的那一份,用旁邊的鍵盤演奏出來。
加上《飛兒樂團》中的十首歌曲,一共二十首。
A&R一遍初聽下來,只覺得李爾真的是老天爺賞飯吃,這各種風格,各種主題的歌曲都能寫得那么好,大部分的歌曲屬于一聽就抓耳的那種,一看就是踩在流行音樂的命脈之上。
但是問題就來了,李爾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張有五首歌曲的迷你專輯。
何為專輯?
肯定是有所聯(lián)系和主題的一個集合,那么就不能把這些歌排列組合在一起,隨便地湊一張專輯。
最直接和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做一張李爾同名專輯。
一般同名專輯在唱片時代就相當于一個自我介紹,向樂壇宣告我來了。
最大的賣點就是歌手本人,像地球上就有不少著名的歌手發(fā)表過令人驚艷的同名專輯,如李爾抽到的《飛兒樂團》、周董的《Jay》、麥當娜的第一張專輯《Madonna》、中島美雪的《中島みゆき》……
A&R分析李爾的個人優(yōu)勢,他作為歌手的條件絕對是得天獨厚的,無論是顏值和創(chuàng)作能力,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知名度。
如果是分析市場,如今流行抒情當?shù)溃顮栆赃@個為主打怕是競爭不過別人。
從他們的收集的粉絲群體畫像上看,李爾的粉絲各年齡段都有,但是未成年粉絲和成年粉絲的比例幾乎為一比一。
這說明了李爾至少有一半的粉絲的購買力不太行。
當然,換個角度也可以說這是一批待成長的粉絲群體。
所以可以用“一個人的成長”為概念,正好可以概括大部分年齡階段的共鳴點。
A&R把各方面的分析一一說給李爾聽,他們實際上干的是服務(wù)行業(yè),對李爾這種決策權(quán)在他自己手上的歌手而言,只能提供一些信息和規(guī)劃,到底要怎么做,還是由李爾決定。
李爾沉思了一下,看這A&R給他的幾個方案,斟酌了一下,覺得還是得體現(xiàn)“國風”,這是他最大的賣點之一。
如果以“一個人的成長”這個思路去做,那么《爺爺泡的茶》可以代表一個人的童年,《鳳凰花開的路口》寫的是畢業(yè),《知足》、《情歌》、《年少有為》都可以表示情感階段,甚至都跟放手有關(guān),最后再加上《蘭亭序》,一張專輯就湊出來了。
里面既有國風歌曲。也有抒情芭樂,基本上都是大熱曲,這樣的配置還能不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