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入林間,就收獲頗豐,面前一只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大白鵝,活像是一盤行走的鵝肉。
顧仙腹中饑餓,這時段按理來說太陽已經下山,可是此處不知是在何地界,竟然沒有夜晚。
“莫不是小說里說的小世界?”顧仙想起以前看的那些仙俠小說,想來就算不是小世界,也和這類存在差不多。
看著搖擺的大白鵝,顧仙彎腰,從地上刨了一顆石子兒捏在手中,就要以暗器手法打出。
“你在干什么?”清冷的聲音出現在身旁。
顧仙轉頭一看,正是那接引自己的女仙。
“額,腹中饑餓。”顧仙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女仙恍然,“我倒是忘了有這事,在此處等我,別傷大鵝。”
說罷就離開,過了一會兒,不知從哪里采來了野果,還有長得像是芍藥一樣根莖。
“多謝女仙。”
顧仙道謝后,將收集的枯枝堆在一起,用腳把四周的落葉掃開,點火把“芍藥”扔進火堆下邊,等待烤熟,一邊吃野果。
“女仙,是否成仙之后不用吃飯?”顧仙傻乎乎的找話題,不至于尷尬的坐著。
女仙點點頭道:“沒錯,不止成仙,只要會食氣訣、采氣術,在這仙靈之地,都可以不用飲食。”
“另外,不必稱我女仙,我叫符鳶。”
食氣訣、采氣術。顧仙一臉羨慕,自己要是會的話,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吃喝拉撒?方便多了。
原來仙女真的不會拉屎放屁。
忽然顧仙又發現符鳶女仙回答里的限制條件,便問道:“如果在凡俗,就需要飲食了?”
“仙靈之氣易被玉器吸收儲藏,如有靈玉在身,在凡俗也可食氣。”女仙絲毫沒覺得不耐煩,對這種問題依然很有耐心的解答。
“你既然已經入兩界山,想來除非犯下大錯,不然不會被放逐凡間。”符鳶沉吟一聲,一手捏訣,從廣袖中飛出一本書籍,懸浮在顧仙面前。
顧仙接過書,封面上寫的是“修行雜記”。
“這本書里有關于修行的大致介紹,也有有關事情的描述,能解答很多疑惑,你好生研讀。”符鳶說道。
顧仙心頭噗噗亂跳,“是否有仙家法訣?”
“修行真訣需師尊親自傳授,不得私授于人。”
符鳶搖頭道,“師尊考驗還沒過,你還算不得執劍峰的人。”
說罷站起身來,顧仙知道符鳶要走,連忙起身相送。
臨別時符鳶想了想,還是提醒道:“那風名為耳旁風,那水名為蜚語水。”
留下沒頭沒腦的一句話,符鳶化虹飛往遠處的一座山間。
顧仙皺眉思忖:“耳旁風,蜚語水?要蹚水而過,考驗的不是內氣身法,而是心神堅定,不為外物所動?”
他不自覺的想起了一番佛語機鋒,“幡動?云動?都不是,是心動。”
想通了考驗的關節,顧仙心情大好。
將埋在火堆里的那“芍藥”刨出來,三下五除二,吃了個精光。
吃完后,顧仙興致沖沖的來到巨大瀑布旁,仰頭向上看去,不禁感嘆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想要逆著瀑布攀上去,以顧仙現在的身手,也是絕對不能辦到的。
在旁邊找了稍微有小樹的峭壁,施展輕身功夫,向上攀爬。
爬上山頂,又走了小半個時辰,在山林巨石間穿過,才回到了河邊。
至此,他已經衣衫襤褸,看起來頗為狼狽。
來到河邊,把《修行雜記》用石子壓住,顧仙定了定心神,再次一躍,落在青石之上。
看河中的下一塊青石,果然又覺得前方那石頭不斷晃動著,風聲、水的奔流聲,一切反應在耳邊。
顧仙趕忙凝心靜氣,閉上雙眼。
狂風襲來,他先前還會身體搖晃一下,到后來時,已經穩如泰山,站在青石上可稱得上落地生根了。
懸崖瀑布上的翠綠竹屋中,身披一襲宮裝白袍的舒萸,正漫不經心的喝著酒,此刻她雙眼迷離,那誘人風采,世所罕見。
美眸落在那河邊青石上的年輕人身上,舒萸喃喃的道:“練神一道資質平平,練氣一道天資卓越。”
“師父,您老人家可能也沒想到,當年那個送酒小廝的孫子,竟然只有練氣天賦吧?這樣的人入我執劍峰太不合適了。”
“希望這小子能夠知難而退。”
……
竹屋中仙人的囈語顧仙當然聽不到,此時他心神沉入丹田之中,來到了那片神秘之地。
在接引臺運功十二重樓,丹田之中已出現了一片宮殿,此時他心神內視,前來探索。
這片宮殿為土黃色,不斷有神光噴涌而出,流進四肢百骸。
那神光不知是什么能量,時刻保持著顧仙神清氣爽。
隨著心神的深入宮殿,他終于看到了神光的來源。
那是一座高聳入云的神像!
通體黃色,看不清面目,神光綻放又收縮,如同在呼吸一般。
無上道妙之聲,像是在耳邊呢喃,最后匯聚成一句道音:“既已見神,為何不拜?”
“尊上是何神?”顧仙心神問道。
道音再起:“同未育、道展!”
顧仙正思考這是什么神,又猶豫著如何拜神時,一個女聲從宮殿外傳來:“這是練氣八景神之一,為自身身體之神,需以法力參拜。”
顧仙思考一刻,運氣十二重樓,將渾身流淌的法力調動在丹田,凝成一柱黃色的香,彎腰一拜。
轟!
只見整片宮殿頓時大放光明,那神人身上光芒瞬間融入香氣之中,然后顧仙就感覺到渾身法力增長,澎湃洶涌。
宮殿四周的墻壁,原本是白茫茫一片,而今卻有云紋展現。
外界,顧仙睜開雙眼,感受體內的力量,比凡俗之時,強大太多了。
而且這法力還有其它妙用,顧仙知道,只要好好研究,就能施展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神通妙法。
他顧仙今天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修仙者了。
心懷激動的同時,他也不忘感謝,對著竹屋方向,高聲道:“多謝劍仙!”
既然已經脫離凡俗,見了八景神之一,顧仙當然心思飄飄起來,覺得面前青石也不過如此。
于是縱身一躍,輕輕松松站在了第二塊青石之上。
緊接著狂風襲來,水花四濺。
不出意外,顧仙為自己的自大付出了代價。
……
再次從山下的深潭中爬起,顧仙惱羞成怒,“我還不信了!”
再次上山,來到河邊。
顧仙覺得自己有些心浮氣躁,以這種心態,恐怕第一個青石都跳不上去,于是停下腳步,在河邊翻看起了《修行雜記》。
他像是干涸了很久的海綿,如癡如醉的吸收著關于修仙、修行方面的知識,這一看,就入了迷。
餓了就去林中采摘野果,渴了就在河邊捧水來喝,困了就去跳一跳青石,雖然最后都沒走完,就被沖下深潭之中。
終于,他翻完了最后一頁,心里頓時悵然若失。
“這就是第三天了。”顧仙以氣運周天計時,合上書本的瞬間,他已經能知四時之變。
這也是法力妙用之一。
離考驗截止的時間,還有僅剩的半個時辰。
微風拂過之時,顧仙站起身來。
原本還有些襤褸的衣衫,一下變得干凈,掛在身上隨風而動的碎布,反倒像極了羽衣上的羽毛。
“還未到竹屋,你不如拜去道妙峰罷。”
竹屋的廊前,舒萸依靠在竹竿上,赤腳踩在欄桿上,青玉酒葫蘆喝了一口酒,對著顧仙擺了擺手。
岸邊的顧仙微微一笑,輕輕一步踏進河中。
嘴里長歌道:“千尺絲綸直下垂……”
顧仙腳步不停,水面已經漫到腰間。
“一波才動萬波隨……”
說來也奇怪,水流湍急,但顧仙巋然不動,不急不緩的往河中走去,此時水面已經到了脖子處。
顧仙接著唱道:“夜靜水寒魚不識,滿船空載月明歸。”
詩句吟完,顧仙的身體不再下沉,反而站在了水面。
他不走青石,輕松踏上竹屋外廊,來到了舒萸的跟前。
“劍仙,考驗我過了。”顧仙拱手施禮,微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