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朝會
- 唐朝:開局名揚天下
- 治不開心的瑤
- 2225字
- 2022-07-03 20:27:20
楊修看著屋里的白銀,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然后不斷地安慰翠鶯。
吃過晚飯,不理駱賓王的邀請,就早早的睡覺。
因為明天有很重要的事情發生。
一夜無眠。
清晨,朝陽升起,光芒萬丈。
楊修穿著淺青色的官袍,腰間纏著玉帶,配著皇上賜下的白玉,面目堂堂,一表人才,而翠鶯在他前面不斷地整理他的官袍,不是那拍拍就是那吹吹,眼中露出愛慕的神色。
“好了好了,這時辰可快到了,翠兒不愿我受罰吧,那三十廷杖可是要人命的玩意。”楊修伸手摸著她粉紅的臉,道。
“嗯,我知道了。”翠鶯戀戀不舍的放下手,嘟囔道。
楊修輕輕搖著頭,邁開步伐,走到院中。
這時,花瓣掙脫了桃花樹枝,落在他的肩膀上,陽光灑在他臉上,甚是喜人。
翠兒看到這幕,擺起胳膊,沖了上去,撲在楊修的背上,輕聲道:“楊郎,這此可莫要直諫了。”
楊修緩緩的轉身,看著她擔憂的樣子,嘴角微微上揚,低頭吻在她的朱唇,許久才抬頭,晶瑩的液絲在陽光的照耀下,甚是透亮。
看著翠鶯,輕聲道:“放心,等我回來。”
然后伸手摸著翠鶯的丸子頭,微微一笑,便轉過身去。
楊修跨過門檻,走到街道上,因為是清晨,路邊兩側,柳樹上的柳條,隨著微風,翩翩起舞。
楊修昂頭含笑,意氣風發,直視著太陽,坦然的朝著大明宮的方向走去。
穿過煙火氣息的朱雀大街,走到大明宮宮門前面停下。
看著最前面的許敬宗、孔日清等人,楊修沒有上前刻意的交談,反而知道自己的身份,就在眾人的末尾等候。
可是楊修不愿意上前,可不代表別人不會來搭話。
本來站在末尾的駱賓王正在無聊的應對同僚的搭話,非常無聊,可看到意氣風發的楊修,也是眼睛一亮,用手托起玉環腰帶,不顧旁邊的眾人,走到楊修的面前,微微鞠躬。
然后抬頭看著楊修,眼中含笑,道:“楊兄,昨晚邀你你不來,讓我可是甚是不喜,不行,你今天下午可要賠償賠償我。”
“哼!”楊修輕咳一聲,看著眼前一臉壞笑的駱賓王,撇了撇嘴,道:“沒時間,我下午還有事,再說了,你昨天邀我,確定是不想看我笑話的?”
“切!官高一級你現在可是牛鼻轟轟的。”
楊修看著他綠色的官袍,不爽的撇過頭去,嘴里不停的嘟囔。
“咚!!!”
大明宮內響起了鐘聲,洪亮且莊重。
門開了!
聽到這聲,宮外聚集的眾人紛紛排好了隊伍,駱賓王也不調笑,趕緊回到自身所在的隊伍中,不再說話,表情莊重,嚴肅。
大明宮門前眾人按照品級來排隊,在御道上瞬間就排起了長龍。
然后又按兩隊來排,文左武右,中間留著空地,因為那是屬于皇上的走道,眾官員只能在路的兩側排隊。
眾人走在御道上,皆表情莊重,肅穆,都不敢出聲,哪怕現在是有天大的事也必須憋著,因為他們知道,這時候要是出聲,別說前程不保,還會被監察御史彈劾,輕則廷杖,重則斬頭。
眾人皆揮衣袖,表情肅穆,七品官員及以上都拿著白色的笏板,緩緩的走上前。
揮著官袍,踩著玉石石板。
一陣清風吹來,品級高的官員,腰上的魚袋也是隨風微微擺動。
其中包括楊修的腰上的玉佩,也是輕輕作響,畢竟是皇上賜的,屬于高級貨。
因為皇上昨晚吩咐,今天是大朝會,所以楊修才能來,不然一般的朝會他是不配來的。
而此時,大明宮殿前有兩個太監在那揮著金黃的皮鞭,空中不斷響著鞭炮爆炸的聲音。
揮了三下,示意全場肅穆,不得喧嘩,不得擁擠。
眾官員進入殿內,七品官員及以上的都在殿中,而像七品以下的官員只能在殿外站著,畢竟是幾百號人,都站里面,太過擁擠,不雅!
楊修也沒有不滿,就在殿外御道上站著。
過了約一個時辰的時間,就見殿門外的一個太監沖著他們,發出刺耳的聲音,道:“宣楊修楊禮郎進殿!”
隨著殿外太監的叫喊,每隔五米的太監也是依次喊道:
“宣楊修楊禮郎進殿!”
“宣楊修楊禮郎...”
“宣楊修...”
聽到這話,楊修雙手輕拍胸前,邁開腳步,昂首挺胸,展示出后世現代人的傲氣,上前緩緩走去,臉上帶著平靜,莊重,肅穆!
進入殿內,楊修行稽首禮,然后低著頭,不卑不吭,道:“拜見吾皇!”
“嗯,平身!”
“謝陛下!”
楊修站起身,直直的站著,像是一顆青松,眼中平靜,卻又帶著犀利的鋒芒。
李治滿意的笑了笑,但很快又恢復嚴肅的面孔,沉聲道:“楊愛卿,今日招你入殿,你可知是為了什么?”
楊修拱手低頭,正肅道:“稟陛下,臣以為是活字印刷術的功勞。”
“哦?”
這話倒是出乎李治的一料,按李治所想,像他這種人,應該是屬于那種謙虛婉轉的性格,可現在這么...嗯,當仁不讓,還真是少見。
李治問道:“不錯,現在招你入殿,朕就想看看來你想要什么官。”
楊修也是毫不客氣,上前一步,彎腰拱手,道:“臣以為有功則賞,有罪則刑,臣有賞當官升三級!”
“混賬!”
這時,站在楊修旁邊的大臣史子誠,看到這一幕,忍不住呵斥道:“汝等末品官員,雖說功勞甚大,但亦要知曉謙虛躬讓,現在如此行為,難道不是要挾陛下嗎?
做臣子的,要深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怎能如此作為?”
史子誠說完,轉身向著李治,彎腰拱手,大聲道:“臣以為,如此狂妄之徒應該施行廷杖,以證風氣!”
“唉,不用了!”
李治揮揮手,用手指著楊修,看著史子誠,解釋道:“他呀,是想官復原級,他本是顯慶二年的狀元,史愛卿,你剛從西域歸來,還不知道。”
可史子誠還是不愿放過楊修,繼續直諫,道:
“那這位狀元郎又為什么被貶呢?”史子誠看著楊修的官袍,打量一番,沉聲道:“必是冒犯龍顏。”
在殿內的楊修也是被他這種咄咄逼人的口氣惹生氣了,轉身看著史子誠,沉聲道:“自古賞罰分明,功則賞,罪則罰,此乃是明君所為,聽你這口氣,怎么感覺你是掐媚之臣?”
楊修不等他說話,繼續反擊道:“春秋時期,子貢救人,便是如此,若是有功不賞,有罪不罰,那豈不是賞罰不明,敗壞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