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0章 180【魏公公很煩惱】

魏進忠自來蘇州,一直住在天心橋東的織染局內(nèi),

至今也沒另擇它處居住,想來也怪。魏進忠曾琢磨過自己這種心態(tài),想來想去,他始終覺得,或許蘇州并非他的長久之地,既不是,又何必花多心思?

可他一幫手下人卻不這么認為,尤以參隨朱靈均為甚。

他如今對魏進忠,最小意殷勤,比對他妻妾、他爹娘都還好。常常會送上一些時令吃食,以表關心。

魏進忠并不喜這些小而精致的東西,他還是喜歡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偏偏朱靈均就執(zhí)著于此,換著花樣送不同的吃食。

魏進忠看著眼前這碗冰糖水煮的雞頭米,已經(jīng)很久沒有動作……

朱靈均笑嘻嘻勸道:“魏爺,秋燥,吃這可清熱去燥。”

良久,魏進忠才開口問道:“果真?”

“保真!您瞧您嘴角起泡,可是最近過于急燥上火?吃碗糖水就好了。”

魏進忠暗自點頭,他可不就是上火!而且還上大火。

“你說……”他有些遲疑,看看朱靈均,“有沒有好法子……”

朱靈均仿佛能洞悉一切似的,笑了笑,卻提起另外一事:“魏爺,今兒宗道的園子落成,老早就請了您,您忘了?”

“是嗎?好像是忘了……”

“他搞了個戲班子,今天上新戲,文武戲都有,您要不吃了這糖水,然后咱們就去他那兒湊個熱鬧?”

魏進忠思考半晌,端起那碗擱以前動都不會動的糖水雞頭米,一口半碗,兩口見底。然后隨朱靈均一道出織染局,往東城去。

吳宗道的園子選在通濟橋附近的小新橋巷,位置極佳,三面環(huán)水,一面臨街,其東已抵護城河。走水路極其便利,所以魏進忠乘舟前往,這舟長有三丈,裝飾豪華,分有四艙,中艙可容六人。艙內(nèi)還置有桌凳、盆玩、睡榻、書櫥之類,另有前艙可容僮仆四人,并置酒壺、茶爐、茶具等。

魏進忠坐中艙,艙中另有一人他并不認識,朱靈均便將他引至跟前介紹。

“魏爺,這是咱社里的小兄弟,叫董五兒,”說罷,他讓董五兒上前來,“五兒,來見過你魏爺爺。”

董五兒好似個八面見光的玲瓏人,都不用朱靈均招呼,已上前來跪倒在地,口中直呼道,“爺爺,可算見到您了!小的給您磕頭,”然后給魏進忠結結實實磕了三個頭。

魏進忠瞧著一樂:“行,小子,起來吧。”

“謝爺爺。”

“做啥的?”魏進忠眼毒,略一打量,估摸這人就是混跡市井的胥吏之流。

“爺爺,小的是長洲縣的經(jīng)造,也是圖董,在下面一都,管上四圖。”

“哦?原來是收發(fā)稅單的,”他所料不差,果然是催征吏。“最近可忙?”

董五兒殷勤回道:“忙啊,這不冬漕要開征了嗎,小的也才從長洲縣的糧倉辦事出來,離吳爺家的宅子不遠,正好過南開門橋就是。出來就遇見他和大北北,正吩咐人搖船,小的一聽是去接您,非要跟著一道來……”

董五兒說那么多,魏進忠只聽清糧倉二字,本能地專注起來,“糧倉……對了,這蘇州城里的糧倉,多不多?”

“怎么說呢,”董五兒思索一下,“多也不多吧。就好比長洲縣倉附近有個倉橋,其實蘇州城的東南西北都有倉橋,好幾座呢,倉橋附近必有倉厫,否則也不會叫倉橋。可現(xiàn)如今蘇州城里的倉廢棄的不少,也就閶門內(nèi)幾處倉存了米糧,還有就是蘇州衛(wèi)那邊,有些米倉。”

“廢棄的為何不重修?”

董五兒笑著道:“嗨!有啥可重修的?城里的米倉一般轉運時用用,規(guī)模都不大,存不了多少糧。”

魏進忠聞之,有些失望:“難不成就讓它廢棄啊?”

朱靈均看了看他,似乎能明白他的失望,“魏爺,聽說昆山修了不少糧倉……”

“哦,是嗎?”魏進忠望向朱靈均,“有多少糧倉?”

朱靈均轉身問董五兒:“你知嗎?知道給魏爺說說。”

董五兒回道:“昆山過去是修了不少糧倉,據(jù)說宣德、弘治年間有600余間。后來大概因為昆山不近水次,而且包括太倉、嘉定、寶山那些地方近海,不宜種稻,都改收折色,自然糧倉也就不用,到后來就徹底廢棄了。但近些年也陸續(xù)有重建,可復建經(jīng)費籌措不易,要籌只有勒民出捐,可能當時的昆山知縣不愿這樣,所以至今,也只就二百間不到。”

“有這二百間也不錯了。”魏進忠忽覺心中一下輕了不少,仿佛替他解決了好大一個難題。只是……

“俺問你啊,漕糧為天庾正供,例應征運本色,況且江南米好,非他處秈米、稷粟可比,所以朝廷對江南漕糧的數(shù)量、質量均有嚴格限制,例不改折,立法綦嚴……”

“說是這么說,”董五兒不以為意,“要說上頭明確永折的,是太倉、嘉定這些植棉州縣,但是目前,江南八府只有蘇州府的幾縣一直保持征本色,其余州縣都是本折兼收。征本色嘛,就是時間短了點,不過旬余,過了就都改為折色,這好像也抓不出什么錯處。”

“咦?”魏進忠愣住,“此話怎講?”

“征折色比征本色方便啊,百姓沒有轉運之苦,改折色就只需向城柜或各鄉(xiāng)柜投錢就成。州縣開倉收米常不過十日半月,然后就封厫折征,小的也不怕告訴魏爺實話,不折征,小人這樣的經(jīng)造,衙門里的書吏又從何處掙羨余?就算人不掙,衙門也要掙吧,要不然那些辦漕經(jīng)費、日用、捐攤誰出?”

“既然地方要折征,朝廷又有嚴法規(guī)定,咋辦?”

“好辦納,就民折官辦唄。”

“官辦?官在哪辦?”

“嘿嘿,”董五兒忽然笑了,悠然道,“魏爺您是有所不知,官辦漕糧一般都去無錫辦,尤其是上頭要的白糧。”

“無錫也有米市?”

“有啊,規(guī)模不比楓橋的小,楓橋主要買賣食米為主,無錫就是大宗交易。本就在太湖之濱稻米產(chǎn)地,又處漕河沿岸,鄰近徽地、常州、鎮(zhèn)江、應天等地的米都匯集在那里,自然而然米市發(fā)達。而且米價極低,米色又齊整,易于充作漕糧。一般每年十月間,附近各州縣的辦漕師爺都會去無錫米市,與大糧商簽定買賣協(xié)議,等次年漕糧起運時,由牙行統(tǒng)一雇船。”

魏進忠聽董五兒說了之后,臉上神情閃爍不定,就好像一下接收了太多的信息,以致大腦運轉都卡殼了。

“對了,以后海運通達了,雇船可直接抵劉家港交清……其實上海也可以……”

董五兒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船外的喧天嘈雜聲淹沒。舟行于城市中的水道,雖慢,但暢通,很快過了新橋,遙望通濟橋。

此時傳到耳邊的,除了嘈雜還有軟糯的評彈女聲在唱——“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貴妃獨坐沉香,榻啊……”

一旁朱靈均不禁跟著搖頭晃腦起來:“妙啊!上起下落,句間頓挫,而且妙就妙在拖六點七,聲斷情不斷,唱得人實在是心癢癢。”

魏進忠反應平平,要在平時,他也會一起叫好,可今天有些心不在焉。舟行到通濟橋,老遠就見吳宗道等在岸邊守候。

一行人下船登岸,吳宗道笑著迎上來一拜:“魏爺,好久不見!”

魏進忠笑著與他寒暄兩句,又抬眼看看他建的新宅,占地頗廣,光看宅子外圍就猜得到修這園子不少花錢。

“石樓,”魏進忠半打趣道,“你不是山陰人嗎?這是打算在蘇州安家?”

吳宗道亦笑著回他:“呵呵,孤家寡人,何來安家?就是看中這地方,置辦個宅子而已。”

“哦?”魏進忠不禁愣了一下,“不會吧,石樓?你如今還孤家寡人?俺有點不信,你年紀不輕了,連個孩子都沒有?”

吳宗道不由嘆氣道:“不是沒有,就是都沒帶活。后來去了朝鮮多年,也沒往這方面想。兩年前吧,卑職在朝鮮巨濟參與防汛,倒是認識個女人,可去年春回國也沒把她帶回來,后來找人去打聽,說是她生了個兒子……還是想把她母子帶回大明。”

“原來這樣……”魏進忠明了,眼里帶著些許同情。不過這都是別人的事,他也只當八卦聽聽,于自己實在沒多大關系。

吳宗道雖講了自己的私事,還是很快轉了話題:“魏爺,您來蘇州這么久,也沒看您置宅子,不如考慮在這置一間?咱兩家挨著,也好隨時照應。而且這地方好,您瞧,三面環(huán)水,西邊又靠平江路,地段是真沒得說。”

魏進忠心里還是有些心動:“嗯……這俺要考慮考慮。”

他們一行五六人,只逗留片刻,便讓吳宗道迎進了園子。

一進園,果然如入世外桃源,亭臺樓閣、湖石假山莫不精巧,湖上觀魚,湖中游舫,若長居于此,想來日子也愜意無比。

湖中水榭還設有氍毹,難怪魏進忠一進園,就聽見嗲嗲的吳儂軟語,在唱——“哎呦喂小情郎你莫愁……”

魏進忠頓時骨頭一酥,仿佛中了十香軟筋散一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金门县| 凌云县| 景洪市| 建平县| 白玉县| 元江| 石家庄市| 灌云县| 临泉县| 灵璧县| 夏津县| 天台县| 逊克县| 锡林浩特市| 楚雄市| 垫江县| 自治县| 聂拉木县| 翁源县| 卫辉市| 濉溪县| 仙桃市| 深州市| 重庆市| 交城县| 姚安县| 太康县| 平和县| 榕江县| 贵溪市| 桃园县| 江津市| 临汾市| 宁明县| 任丘市| 鹤庆县| 威海市| 贡嘎县| 海晏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