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這一年張天,張地30歲,是他們兩人的本命年。都說本命年不順,而他倆恰恰相反,本命年成了他們的幸運年。就在這一年,張天提拔了,弟弟張地在教育上也開竅了。
消息傳到后金山村,張師傅非常高興,逢人便說:“我娃提拔了,當官了,我娃回到我們村,相當于我們村的副村長哩。”這么一比方,村民一下子就搞懂了,畢竟在這個小村子,村長就是最大的官
自從張天當上了“大官”,張地的開始找張天咨詢學歷上的事情,這讓張天很是意外,張地想通過成人學歷來學一個專業,以后想從事一個有專業的工作,于是張天提議讓弟弟張地學習會計,張地開始也有點猶豫,自己畢竟年齡大了,怕很多東西記不住,但是張天心里很清楚,他是想跟讓他兄弟接受認知的洗禮,至于專業知識是否精通,并不是很重要。
總之,張天結婚以來,張天和胡靜互相勉勵,比翼齊飛,家庭和事業雙豐收,弟弟張地雖說年齡大了,但是也開竅了,只要張地不去干違法亂紀的事情,那什么時候都不晚。
張天當官以后,在外面的應酬明顯多了起來。多年沒有聯系小學,初中,高中,同學找上門來了,原先根本不認識的老鄉找來了,還總有不熟悉的人送來土特產。不知多少次,張天醉醺醺地很晚才回到家。有一次,胡靜發現張天不但喝多了,還拿回來一個信封,里面裝著兩沓嶄新的百元人民幣。胡靜記得特別清楚,張天一回家就向她炫耀:“胡靜,胡靜,今天你老公總算開了眼界了,我們在私人會所吃的飯,喝的是50年陳的茅臺,這輩子都沒喝過這么好的酒,是哪個哪個建筑公司的老總請客,我們領導也在,每人都有紅包、紅包,沒事的,沒事……”
張天這樣的變化,就是胡靜最大的擔心。現在的張天在他們單位的工程中標的事宜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有經濟糾紛,就有經濟利益,他就有被圍獵的可能。
胡靜非常清楚,當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是腐敗最容易滋生的時候。
張天是聰明人,他第二天酒醒后,他告訴胡靜,他需要時間調整,不能立即扭轉頭,得慢慢來。張天明白,單位有復雜的人際關系,一旦處理不好,全盤皆輸。為了退還那2萬元紅包,他與胡靜商量了很多次,最后采取了最折中的辦法,將2萬元紅包以匿名形式存入廉政賬戶。一旦以后有什么事,也能說得清楚。如果冒然把2萬元紅包退回或交給紀檢組,可能得罪領導,場面不好收拾。
與此同時張地的文憑也順利拿到了,雖然說是成人學歷,但是張地的思路和說話的邏輯已經是判若兩人,于是在胡靜的促和和,張天出資給弟弟開了一家煙酒店。慢慢地,張天又回到了原先那個狀態,除了與同事、朋友的正常應酬外,其他場合一概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