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黑眼睛對著藍眼睛:巴黎17年的逸思遄飛作者名: 祖慰本章字數: 1084字更新時間: 2022-06-06 17:27:21
廣場
古希臘何以能成為歐洲文明之母?
Place誘發的滑稽感
旅居巴黎多年,對法語中的一個空間名詞——“廣場”(Place),覺得有點蹊蹺。在漢語中的“廣場”,顧名思義,廣場者廣也,指的是城市中心的一個可以舉行大型集會的空曠場所。通常一個城市只有一個,面積在數萬至數百萬平方米以上,譬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廣州的海珠廣場、上海原來的人民廣場等。巴黎卻有很多Place(廣場),不僅把闊大的8公頃面積的協和廣場叫廣場,還把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彈丸之地也叫廣場,豈不是形象大于本質?在美學書里“形象大于本質”叫作“滑稽”。
有一次我和法國漢學家朋友索菲相聚,順便問她:公認法語是語法規范化、表達很精確的語種,可是你們怎么把巴掌大的場地也叫廣場呢?
索菲反問我:為什么不能叫廣場?不僅是巴黎,你走到歐洲哪個城市都是這樣。Place,沒有廣袤的意思,也沒有窄小的含義,歐洲人把周圍由建筑圍出來的空曠場地都稱為廣場。
“哈哈,你在北京上過學,照你這么說來,北京四合院圍出來的一方天井也可以叫廣場了?”
索菲一點兒也不覺得好笑:“不可以,那是私人的私享空間。廣場是城市的公享空間。不過,我反感大廣場。它太大,大得完全不合乎人的尺度。當人很困難地徒步穿越大廣場時,會感到它粗野地把人壓扁成蟑螂了。尤其是,大廣場還讓我聯想到是掉腦袋的地方。羅馬的鮮花廣場,燒死了說地球是繞太陽轉的布魯諾。巴黎的協和廣場豎起過斷頭臺,被推翻的國王、王后,到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人物,都在此身首異處。因此,我非常喜歡巴黎‘巴掌大的’小廣場,那里必有的咖啡館是市民精神交通的樞紐,是市民心靈的后花園。哎,很奇怪,我在中國住了好幾年,走了很多城市,從沒有發現我們歐洲這樣的小廣場。臺北、香港也沒有。”

“廣場是城市的公享空間。不過,我反感大廣場。它太大,大得完全不合乎人的尺度。當人很困難地徒步穿越大廣場時,會感到它粗野地把人壓扁成蟑螂了……巴黎的協和廣場豎起過斷頭臺,被推翻的國王、王后,到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人物,都在此身首異處。”
廣場
古希臘何以能成為歐洲文明之母?

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協和廣場
廣場
古希臘何以能成為歐洲文明之母?
過了兩天,我接到索菲的電話,她說很驚詫,查了中國的《康熙字典》,根本就沒有“廣場”這個條目,連現在出版的《辭海》中也沒有。可是,西方國家的所有大辭書,例如有漢譯本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其中都有“廣場”條目。她認為這個東西辭書比較的發現很有意思,說明中國在皇帝統治的幾千年中,城市里從來沒有建造過紀念性的大廣場,更沒有供市民一起活動的小廣場,因此漢語就沒有造出“廣場”這個名詞來。
是嗎?學者就是愛較真。可我當時就那么即興一問,問完就把“Place”當作雞毛蒜皮早就丟到腦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