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如何成為一個會讀書的人作者名: (日)渡邊康弘本章字數: 3921字更新時間: 2022-05-27 15:25:26
序章
歡迎走進閱讀的世界
你是否也體會過閱讀的負罪感?
閱讀的意義,在于能否邂逅那些讓我們產生強烈共鳴的一字一句。
正是因為那些引起共鳴的一句話一個詞,我們才能發自內心地感受到“這本書值得一讀”。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在一本書上耗費好幾個小時其實是沒有什么必要的。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書總會讓人“想再多看看”“想再深入了解一下內容”。如果是發自內心地這樣想的話,那么多花一點時間去閱讀一本書也是無妨的。
是的,閱讀是“自由”的。
不過,話雖如此,閱讀也會讓人產生負罪感。
·必須仔細研讀書里的每一個字。
·必須正確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和意見。
·必須要牢牢記住讀過的內容,然后轉述給某人。
·想提高閱讀速度,但由于還不太習慣速讀,反倒花了大把時間,事與愿違。
·要看書就得專門騰出時間,還要做到精神集中,全神貫注。
·拿到書之后必須盡快讀完(買了書又放著不看,太丟人了!)。
大家是不是也體會過類似的負罪感呢?
本書將消除這些閱讀所帶來的負罪感,借助最新的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等學說,改變大家迄今為止有關閱讀的所有常識,甚至改變大家針對人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畢竟接下來要介紹的閱讀方法,是區別于大家過去對閱讀的認知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將其看待為一種“新閱讀方法”。
這種“新閱讀方法”既有單純的“新”方法的意思,又包含了“真”“深”“信”等諸多含義。順便說一句,英語中的sin意為“罪”、syn意為“共同”。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新閱讀方法的話題吧。
每七十年一次的時代轉折期,將顛覆我們的常識!
在正式介紹新閱讀方法之前,請允許我先說明一下為什么會提出這種方法。
我創立了幾家公司,還經營著一家商務管理咨詢公司。我成立的企業中也有幾家已經成功上市。
在經營公司的同時,我始終保持著閱讀的習慣。我每年的閱讀量大概在三千冊,截至目前總共閱讀過兩萬五千多本書。
從商務類、人文社科類、理工類書籍到小說、散文、畫本甚至是雜志,總之任何一種出版物都會成為我的閱讀對象。幾年前我也開始閱讀電子書,在市里的一家書店光買書就花了近八百萬日元。
在參考腦科學、認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物理學等專業書籍、論文之后,新的閱讀方法就此誕生。
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并對閱讀進行深入研究后,我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要想在當下這個時代生存下去,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我想,大家應該都深有體會,此刻我們正身處時代的轉折點。
實際上,從日本的歷史來看,每隔七十年,就會經歷大的時代變革。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年前的1951年(本書寫作時間為2021年),簽訂《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
一百四十年前的1881年,明治十四年政變。
在這兩次時代大變革之后,人們的“世界觀”發生巨變,這一點應該不難想象吧。是的,面對時代轉折點,我們需要的是不同于過去的“新的世界觀”。
新的時代下,過去的常識不再是常識。
而過去并非常識的觀點、理念又會變為常識。
新的時代更加要求我們主動去追求真理并驗證。
書籍也是體驗創作者人生的一種工具
那么,要想改變我們的價值觀、世界觀,應該怎么做呢?
大家或許都會聯想到傾聽他人的意見、進行多樣化的體驗等等。
如果能夠花費時間和金錢,或許可以有很多種方法。
但是,最快捷的方法正是“閱讀”。
事實上,在我主辦的讀書會上,曾經做過一次有關“閱讀的好處”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能獲得作者的體驗
·能從日常世界逃避到非日常的世界
·能夠超越時代
·可以接收到正規、優質的信息
在我看來,閱讀最大的優點就在于能夠在書中體驗作者的人生。
讀者可以通過閱讀接觸、學習到創作者的價值觀、世界觀等,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除此之外,說到回顧比自己生活的時代更久遠的時代,閱讀或許就是唯一的方法。
我們可以借助書籍,回首過去,感悟先輩們的智慧,學習他們看待事物的觀點和理念。
也許有人會認為,單純只是了解他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并不代表能夠改變、更新自己的觀念、認識。的確,過去我也經常聽到“讀那么多書,能有什么用”之類的嘲諷。
但是,在開始閱讀的這十五年間,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之后,我切身體會到隨著閱讀的書籍越來越多,我腦海中甄別、認識信息的模式不斷積累,價值觀、世界觀也隨之逐漸轉變。
不僅如此,也變得能夠更加快速地自動吸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由此,價值觀也煥然一新,為自己想表達些什么、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些什么找到新的方向。這種趨勢會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強,亦能擁有多元化的價值觀。
新時代下,比掌握“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出“疑問”
當今時代與過去,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
是否有現成的答案。
過去,進入一流大學、在知名企業工作,度過悠然自得的晚年可謂是人生的“標準答案”。可是,這種完美的人生模型在當下的時代已開始逐漸失去了顏色。
面對雷曼事件(雷曼事件,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全球性金融海嘯)、地震、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等一個個社會性大變革,應該活出什么樣的人生,并不存在所謂的標準答案。
這個答案,并不能通過學習來獲得,必須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比起掌握已知的答案,提出“新的疑問”,找到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答案,變得更為重要。
每個人都必須提出新的問題,然后各自創造出新的答案。
這就要求我們具備一種能力,一種改變看待事物的觀點、理念,找出區別于過往常識的事實,立足于問題與他人共鳴并付諸實踐的能力。
書籍,可以讓讀者體驗作者的人生。
通過閱讀,可以體驗作者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推導出什么樣的答案,又是如何創作出這樣一本書的。閱讀,最棒的地方就在于能夠在學習過去的思考方法、了解過去的思考過程的同時,還能掌握不同于自我的思維和看待事物的觀點。
接下來要討論的,并不是讓大家找出現成的答案,而是幫助大家找出“新疑問”的閱讀技巧——新閱讀方法。
閱讀,可以鍛煉將來所需的“智慧”
找尋新的疑問,并非現成答案的新閱讀方法,可以讓我們擁有能夠在將來生存下去所需的“智慧”。
“智慧”,并不單單體現在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知識水平上。
進入社會后表現出的創造性、創新性思維的高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往的社會中,成功的模式千篇一律,要求大家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較高的知識水平以及能夠理性思考的智慧。
但是,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時代,在急劇變化著的時代,高情商變得越來越重要。
它是一種直覺,不是尋找正確答案,而是為了繼續生存下去,提出疑問,找出更優的答案并前進的能力。
當然,我并不是說讓大家一味地只去追求高情商。
今后的時代,需要的是以直覺為主的情商、以理性為主的智慧以及“能夠有效地集合這兩者的大智慧”。而磨煉這一智慧的最佳手段,正是“閱讀”。
不過,一旦到了真要讀書的時候,應該也有很多人并不擅長閱讀吧。
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中也有所體現。2018年度文化廳的調查數據顯示,85%的人每個月的閱讀量不到三本書。
不閱讀的人有所增加的原因,或許就在于開篇中提到的“必須仔細研讀書里的每一個字”、“必須要牢牢記住讀過的內容,然后轉述給某人”以及“與其藏書不讀,倒不如從一開始就不去買書”之類的“負罪感”吧。
時下正是多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海量信息紛繁復雜,讀書變得愈發困難。閱讀不同于動畫或音樂,不是按下按鈕就能自動享受的信息媒體,只有在讀者成為主體時,才能從書籍中獲取相應的信息。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稍稍改變對閱讀的看法,我們就能不花費時間或是只花費很少的時間掌握新的觀點或看法。
將來該如何閱讀?顛覆閱讀常識的新閱讀方法
在詳細說明之前,先簡要介紹一下閱讀新常識的具體內容吧。
比如,沒有時間讀書而出現的“藏書不讀”問題。
在新常識中,是OK的!
再比如,很多人都希望能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只讀一次就能記住書中的內容。
關于這一點,即使忘記讀過的內容也是OK的。或者,更準確地說,進行回想練習更為重要。讀過一次之后,回想書里是什么內容,更能加深記憶。
我想大家應該也有過把一本書從頭讀到尾,想去理解作者的意圖和理念,卻總是不盡如人意的經歷吧。沒關系,在新常識中,這也是OK的。
讀書,從對自己有用的地方開始讀起就可以了。原因在于,比起“正確”的東西,大腦更容易記憶“有用”的知識。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個例子之外,對閱讀的固有觀點和認識,也會讓人產生負罪感。
立足于最新的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新閱讀方法,能夠將這些負罪感一掃而空。另外,下面還會討論如何才能讓閱讀、人生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本書中還會向大家傳遞以下的新閱讀方法。
·閱讀,三分鐘亦可。每天首先接觸到的信息將會決定你度過怎樣的一天。
·不用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全部讀完,閱讀是“為自己而讀”。
·對角線讀書(對角線讀書,指從書的左上角直線往右下角讀,即通過余光讀)也OK,尋找關鍵詞是數字社會中特有的閱讀方法。
·不用專門為閱讀騰出時間,邊休息邊閱讀的效率更高。
·用手指做輔助,既能實現快速閱讀,又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與作者“共振”,即可體驗到多種多樣的價值觀。
·閱讀前也很關鍵。深呼吸和攝入水分可以讓大腦保持活躍。
·通過“所謂……”等關鍵詞尋找作者的意見、觀點,利用邏輯符號預測后再閱讀。
·通過段落的增減,把握作者的情感。
·要想做好閱讀筆記,反饋是不可或缺的。
·以“所謂……”“未必……”“說起……”為特征的營銷式閱讀。
怎么樣?是不是有很多都和大家以往對閱讀的認識有所不同。
希望大家可以利用新閱讀方法,找到能夠在新時代繼續生存下去的“屬于自己的答案”,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在序章的結尾,我有一個建議。
如果在本書中遇到了想要付諸實踐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記錄下來,然后將筆記夾在書里,把這本書塞進書架,等過段時間再拿出來翻看。到那時,也許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成為此刻難以想象的全新的自己,而周圍的世界也變得煥然一新。
找到引起你共鳴的一詞一句,就能遇到嶄新的未來。
那么,就讓我們為了嶄新的未來,翻開下一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