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災前準備
- 空間:逃荒路上不小心造反了
- 雨冬
- 2040字
- 2022-05-25 12:26:27
答應的再爽快,頭一次出門逛街寶珠還是撒歡的跑。
反正雨水存積,已經沒過腳踝,街上行人極少。
她穿過半條街在一家店門前停下。
店里涌出陣陣熱浪,正門一個人都沒有,一屋子鐵器堂而皇之的擺放著。
寶珠取下一把厚背砍刀端詳,入手分量很沉,用料扎實,但表面粗糙不平整,像是學徒做的。
旁邊另一把刀就相反了,雖然是一口舊刀,卻被打磨的很仔細,隱約能映出人影。
刀口鋒利,在手上輕輕一劃便是一條印子。
“好刀!”
“你是哪家的女娃,眼光倒是不錯。”
一個身高近兩米,體重少說二百斤的紅臉壯漢頂著滿頭的汗水從后門走進來。
寶珠拿了一兩碎銀,“我要買碳,能買多少買多少。”
壯漢收了錢,扛出來小半袋木炭,“十文錢一斤,這里面絕對有一百斤了。”
寶珠驗過了貨,確定只多不少,又問起了那口舊刀的價格。
但壯漢表示這口刀是他朋友寄存在這里的,不是商品,寶珠只能抱憾而走。
木炭不能受潮,而且分量較重,被扔進了空間里。
接著又去了糧店,布莊,直到將身上的銀子盡數花光,拎著一個不大的口袋去了食肆。
食肆不似酒樓,較為低端一些,相應的也沒有太多狗眼看人低的事。
一進門,老板就招呼著讓她坐下,麻利的上了茶水。
寶珠抿了一口淡茶,先將屋里陳設仔細打量了一番才看向老板,“您這鋪子生意可不怎么樣啊。”
“可不是嘛,都是連日陰雨鬧的,快到午時也僅有您一位。”
“是嗎?”寶珠漫不經心的喝茶,“可我怎么聽說你這鋪子不日便要關門了。”
老板臉色一變,忙問她是不是隔壁同行來買鋪子。
寶珠卻不答話,在鋪子里轉了幾圈忽然走向后廚。
把包裹里面的東西拿出來,里面是些面粉糖油。
沒錯繞了一大圈就是為了免費用廚房。
誰讓一般人家煮飯只有陶鍋,沒有鐵釜。
這家店的陳設古舊,角落的灰塵也沒打掃,連招呼的人都是老板親自上場,顯然是最合適下手的對象,
正所謂病急亂投醫,老板肯定不會太在乎她的年齡身份,猶豫的那會兒已經足夠她反客為主。
而且看老板談吐并不是強勢的人,這也避免了過多的口舌之爭。
古代面粉、糖和油死貴,一斤精面粉的價格比一斤精小麥貴了近四倍。
氣的寶珠大罵奸商,但最后還是要咬著牙買。
油的價格她倒是心里有數,可沒想到糖貴的離譜,比油還貴一半!
心痛!
面粉十斤,在鍋里慢慢翻炒均勻,熟了之后把加熱的糖油混合物加進去拌均勻,再趁熱壓結實了。
粗糙版壓縮餅干大功告成!熱水一沖就是炒面糊糊賊香還好保存。
干完了私活,接下來才是做給老板看的。
面粉分兩份加水調成面團。
一團分成小劑子,卷了油鹽搟成薄餅煎,鼓起來了拿了人后廚的雞蛋攪合了加進去。
另一團搟成長方形薄片疊起來切成條,撒點面粉抖一抖就是面條。
店里的廚子是老板娘,看著寶珠動手心都疼了。
放那么多油,還挑了最細的精鹽使用。
白花花的面粉沒有絲毫雜質,是老板娘絕對舍不得買的高級貨——她買面粉一向是買發黃帶有顆粒感的粗面粉,差價近一倍。
最好的飯被端到桌上,寶珠洗了洗手坐在桌子另一頭。
老板只吃了一口,毫不猶豫的抓住寶珠的手。“求求你把配方買給我吧,太好吃了。”
老板娘揪住老板耳朵把他扯開,“人家是一個小姑娘,你注意點!”
事關以后錢途,老板是真的豁出去了,拿了總共二百兩,面額不等的銀票出來,還有十幾兩碎銀。
但寶珠只拿了五兩碎銀并二十兩銀票。
“剛才你也看到了,我用的材料都精貴,這種食物賣出去了普通人也買不起。”
“況且做法并不繁瑣,味道好也是因為材料精貴,你要買就二十五兩,我寫一份食譜給你。”
老板當然知道這些,但寶珠不清楚物價他清楚。
用的材料精貴,才能賣出去大價錢,若是寶珠不演示一遍,他都不知道油煎面餅這種做法。
甚至如果把面餅里卷的鹽換成糖,不加雞蛋,是不是就成了甜餅?
一種食譜不重要,一種新的吃食做法就稀罕了。
這便宜賺大發了!
最后老板硬是讓寶珠連吃帶拿,出材料請她又演示了一遍,聽到寶珠“無意中”提出缺柴火后積極的送干柴,還要送到她家里去。
寶珠笑著搖了搖頭,“我力氣大,用不著你幫忙,”說完單手把二百斤重的干柴拎了起來。
老板緊緊抱住了老板娘,被老板娘無意識揪住肉狠狠掐了一把。
但誰都沒有在意這些。
倆人就這么看著寶珠一個小姑娘扛著二百斤干柴,腳步輕快的出了門。
“我滴個乖乖……”老板娘看呆了,忽然聽見一聲慘叫,待看清楚后急忙放了手。
但老板身上還是多了一大塊紫印。
……
原本手里有八兩多的寶珠回去時帶著五兩銀,假裝只花了三兩,帶回來幾張灌餅,一包塊狀炒面,一刀防水油紙。
連日的雨不知道什么時候停,油紙防水以備不時之需;炒面被油紙包著,往懷里一踹就行了,卻很香很頂餓。
秦老太見著寶珠拿的東西,嘗了一口,“真香,這一包點心少于一兩銀子可買不來吧。”
她也就嘗了一口,就一臉糾結的包好,拿著就要收起來。
“阿婆,這個是留著路上方便吃用的,加水一沖可止餓了,千萬不能省著不吃啊!”寶珠不介意她拿走,但本來是想給張氏收著的。
家里再窮的時候,張氏也不是一個摳搜的人,但有些家里的大家長為了省口糧,連半飽都不保證,天天稀湯灌肚,偶爾還拿豆子湊合。
寶珠就怕老人拿了貴東西舍不得吃用。
那她跑了一上午不是瞎忙活嗎!
秦老太應聲道:“曉得了,我就是怕受潮了,多包幾層放嚴實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