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73-考古歷史學家
- 歸元無相
- 怪話魚
- 2468字
- 2022-09-16 20:36:18
神照教的信仰,多少有些邪惡。
如果讓那些中世紀正統的教徒和教皇們知道,千百年后,他們供奉和信仰的上帝化身為長著翅膀的羊角人,恐怕,他們一定會在世界各地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獵殺運動。
只不過不再是以那樣恐怖又壓抑的嚴肅教條來迫害愚昧的百姓,而是有針對性地清掃神照教這樣的異教徒。
當神照教的創始人統一了A國的宗教戰場時,就注定A國必然形成如今的面貌:
政教不分離。
雖然他們在一百年前,也沒有完全做到政教分離。
說是世俗的世界充滿苦難,不過是另一個統治的工具。
不過,世人都知道,神照教是A國22世紀教會最重要的創新的項目。
這種創新幾乎立刻遭到了位于梵蒂岡的正統教庭的猛烈抨擊。
異教徒!
他們高聲呼喊。
不過,山高皇帝遠,他們的譴責與抨擊,也只局限于口頭層次。
并且,倘若A國群眾發現了創新的真相和本質,一定會為此大跌眼鏡,甚至覺得世界觀人生觀都在崩塌。
為什么?
早在閉塞紀元時期,就有不少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地球科學家們預測:海平面上漲,將會淹沒不少以小島為國土的島嶼。
這些被淹沒的島國里,有一個特別神奇的國家。
他們建立在半島上,在國際上制造出了不少笑料,一度成為周邊鄰居們茶余飯后的談資。
讓那些22世紀的考古歷史學家們驚奇的是,這神奇的島國,居然曾經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強國之一,與另一已經淹沒的某個島國當仁不讓。
這真是讓那些學者們大感驚奇。
但另一件讓大學教授科恩更驚奇的事情出現了:
各種直接或者間接的證據與線索表明,神照教的創始人,很有可能,便是那半島國家舉世聞名、接連會面各強國總統、曾經傳教至世界各地的邪教首領:樸昌。
不,說樸昌是神照教的創始人,其實多有偏頗。
更準確的詞語,應當是合伙人。
或者說,叫,創新研究員。
至于,對于,這個樸昌到底是怎樣成為教皇成員之一,甚至以極強的影響力,用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推倒一切反對勢力,大行其道,并最終成功掌權的,科恩沒有半點頭緒。
看著這些資料,科恩倍感不妙。
他怎就……
被分到了這樣一塊棘手的寫作任務?
此刻,科恩正小心翼翼地處理學校寢室里的自來水,燒開,過濾,用管理后勤處發的試紙測孢子含量,再煞有介事地再將水重新燒開,才敢放涼后喝下一口。
科恩正在看著他收集到的、關于那個國家的史料。
其中一個史料,差點沒讓他把嘴里的水給噴出來。
什么?這國家曾經在母親河里檢測出了高濃度xx成分?
科恩看著自己的水杯陷入沉默。
不過轉念一想,雖然想著很荒誕,但實際上說不定還真有這個可能。
到此,他忽然想起,在上次人造肉飯局上,與處在不同職場圈的好友們聊天時,聽到的奇聞逸事。
據說,珠寶街市乃至全國最大的娛樂產業,背后的產業鏈、創始人團隊、產業結構,也與那國家曾經被稱作偶像制造機的某個公司有著濃厚的血緣關系。
科恩坐在雪白簡潔的房間里,覺得自己的保守觀念受到了猛烈的沖擊。
于是,他只得又飲下幾大口涼水壓壓驚,索性把這關于“沉沒文明史料大全”撰寫的課題給暫時放放,隨手拿起放在旁邊的另一個課題資料看看。
那課題檔案袋上寫著一個顯眼的題目:
“閉塞紀元地下交通體系結構建設初探——試論地鐵綜合體在地下公共交通體系中的社交性與分離感及其與當今立體交通體系的共性及區別”
說到底,科恩對一切閉塞紀元時期的社會形態及人文環境具有強烈的興趣。
這興趣恐怕源自他對22世紀社會生活的厭煩與失望。
有時,作為一個合格的神照教信徒,他總覺得,他理應去找那羊人上帝進行聲淚涕下的懺悔,并買上個幾沓的贖罪券回來當成制造美夢的床墊。
因為,對于世界的動亂與社會的動蕩,他竟然由衷的渴望,還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這讓科恩不斷怒斥自己是個虛偽又無良的刻薄惡人。
并不斷嘗試通過祈禱來壓抑這朵惡之花的幼苗。
帶著這種兩重極端的情緒,科恩試圖把那最惡的力量趕出自己的大腦,把惡之花庖丁解牛,榨成量子肥料,滋養他對世界過往埋藏的一切秘密的渴望。
他打開了一張可以被形容成“古老”的地圖。
比起那些手繪的遠古地圖來說,這也不過相當于是個嬰兒年齡的產品——一種閉塞紀元時期的油印品,可對現在這種一粒一粒的光量子拼在一起的參數化城市立體地圖而言,確實有夠格被稱作“老玩意”。
他決定發揮考古學家的天賦,去實地考察一番。
其實科恩早就想去看看那些傳說中的地鐵廢物,奈何“沉沒文明史料大全”的寫作計劃過于緊迫,還是團隊任務,無數的加班和趕稿讓他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假期,和無數個周末。
好消息是,加班讓他規避了災難。
壞消息是,現在要去看一眼廢墟,恐怕得掘地三百尺才行。
但請放心,科恩找到了“行家”。
趁夜,他們在指定地點碰頭。
另他詫異的是,“行家”特意給他帶來了一身“行頭”,要求他換上。
科恩作為全國上下為數不多懂點歷史的人,是最后一批還記得有那么一個黃金年代的“old school”。
他認出了這身行頭,可能多少與2個世紀以前,在千禧年前后流行的嬉皮士文化和朋克文化,有些許淵源。
不得不說。
科恩自我嘲諷。
讓他這樣保守又古板的一介學究,穿上這樣寬松垮塌的衣服,真是太滑稽了。
滑稽得像一個翻越了喜馬拉雅山又穿過了東非大裂谷再用人力和頂尖的毅力游過太平洋的極限運動愛好者跑完全程后的模樣。
但他不得不這么做,畢竟這是“行家”的硬性要求。
這行家嘛,看起來,多少有些不那么靠譜。
是一對穿著粉色調的花里胡哨的衣服的雙胞胎泡面頭兄弟,嘴里說話時,又壓起韻來,帶著吵鬧又粗俗的節奏,還時不時會離調。
科恩對這等嬉皮士實在喜歡不起來。
“科恩,這是你的身份牌。”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胭脂,他是俗粉。”
“不,他是胭脂,我是俗粉。”
“餓……”科恩有些無語,“你們說的好像沒什么區別。”
“哦?是嗎,那恭喜你,你上當了,其實我是胭脂。”
“不,他是俗粉。”
科恩感覺要被這倆兄弟給繞暈了,緊急叫停:“這身份牌是什么意思?”
“就是相當于上邊的身份證,或者電子芯片卡,身份證明。”
“你現在拿的是最近一個死去的倒霉蛋的身份牌。”
“倒霉蛋死在無情地肉塊利刃之下,已經進入了巴別塔。”
“所以,你這是頂替了他。”
“沒錯,他的代號叫阿努比斯,從現在起,你就是阿努比斯,阿努比斯就是你,你接下來的三天,就是體驗生活,明白了嗎?”
科恩看著兩人一唱一和,已經有些不耐煩:“好吧,好吧,我已經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