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很顯然實際上的大莊家就是四皇子儉王殿下。
四皇子因為娘胎里受損,自幼體弱多病,皇上一直心又愧疚,在金錢方面一向都是向他們母子傾斜。這幾年,儉王一直在外經營生意,皇上知道了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加上左丞相多有照應,儉王生意自然錯不了。照理說,堂堂儉王根本花不了那么多錢。但儉王頻頻開設賭局,大肆斂財——果然,人都是貪得無厭的,有錢的還想更有錢。蘇謙想。
加之儉王與卓不凡是師兄弟,跟易龍門的接觸本來就比較多,也了解內情,才能胸有成竹穩坐莊家。
三天后,蘇謙穿了一件墨綠色蘇緞長袍。左右各分出一小股頭發編成指寬小辮,剩下的頭發盤在頭頂扎緊;兩股小辮在額前繞過在后腦扎起,用一根玉色梅花絡從頭頂到腦后系住,辮梢垂下兩顆明珠。
恭王來接蘇謙一同前去天和園,見到梳妝一新的蘇謙,不住贊嘆:“真是面若桃花美少年啊,阿謙今天的風采不知要迷死多少閨閣千金、小家碧玉。”
“恭兄,你又笑話小弟,那些女子早已被堂堂恭王爺迷得神魂顛倒死去活來,偏偏你又遲遲不肯娶妻納妾,可叫那些女子閨中寢食難安、夜不能寐啊!”
“哈哈哈哈……”二人互相打趣一番,一起乘車來到天和園。
因為此次不僅是比試,也是皇帝攜與眾大臣、家眷一起游園,園內十分熱鬧。恭王和蘇謙兩大“美男”一起出場,引得眾多女眷、丫鬟一陣騷動。
恭王一到,便有朝中大臣前來行禮問安打招呼,恭王一邊打招呼一邊跟眾大臣介紹蘇謙。
“易龍門參賽弟子卓不凡到——”
“卓不凡!你看那個就是易龍門大弟子卓不凡啊!”周圍有人竊竊私語。
“不凡,快,到這邊來!”左相看到兒子出現很是激動。
“那就是卓相的大公子,果然一表人才啊!”
“是啊,聽說卓公子出遠門了,不能參賽,由他師弟聞不切出戰呢,我還覺得易龍門不一定能贏,買了二十兩蘇謙勝呢,這下虧了!”
“卓不凡出戰是十拿九穩啊,趁沒開場我要加注!”
周圍人議論紛紛。
卓不凡帶著一眾前來觀戰的師弟們,路過恭王時給恭王行了禮,又跟今天的比試對手蘇謙打了招呼。忽然覺得蘇謙好像在哪里見過,卻又一時想不起來。聽到父親的召喚,就快步走到父親身邊去了。
原來,卓不凡在海邊轉了一大圈,所到之處皆沒有人知道幾年前有個蘇易模樣的老漢出海或是從海上回來。
一眾隨從對卓不凡得來的消息將信將疑,但是卓不凡仍不死心,執意出海。眾人又在海上漂浮了半個月,連半個師叔公的影子都沒找到。
“今天怎么是你大師兄卓不凡來比試了?”恭王命人喚來陸不鳴問道。
“回王爺,我和大師兄昨晚剛回到門中,聽說今天要和蘇謙公子進行比試,大師兄就主動請纓,師傅念他一路勞頓本欲讓二師兄出戰,但是大師兄一再堅持,師傅就準了。”陸不鳴答道。
陸不鳴瞟了一眼蘇謙,心想:小子,算你不走運,就算大師兄再勞累,贏你還是綽綽有余。
等陸不鳴走遠,恭王拉蘇謙到旁邊輕聲問:“還押注嗎?”
“押!怎么不押!”蘇謙看到卓不凡就氣不打一處來,“通知王福,二千兩黃金全押蘇謙贏。”
本來蘇謙是打算押平的,和易龍門打平即顯示自己水平又不傷對方面子,又能賺銀子,皆大歡喜。
但是卓不凡的出現,讓蘇謙有點改變了原來的主意。
本來蘇謙和恭王決定比賽前最后一刻再下注,是想等賠率再大一些,現在卻臨時改變策略。這下恭王也一咬牙干脆奉陪到底了。
“大國師到!易龍門二長老、三長老到!溫閣主到!”
隨著太監的吆喝聲,易龍門內最有威望的四個大咖依次走來。
煉元長五十歲左右年紀,目光深邃,沉穩老練,一路與眾大臣打招呼。
隨后是二位長老,也是五十歲左右年紀,二長老又矮又胖,三長老又高又瘦,不禁讓蘇謙想起了《鹿鼎記》中的胖頭陀與瘦頭陀。于是忍不住偷笑。
最后是溫如玉。
一襲玄色長袍,一根金絲鑲玉腰帶束在腰間,原本就修長的身材顯得更加英俊、挺拔,衣襟和袖口用金線繡成萬字花紋,顯得即簡潔又華麗大方。臉上依然沒有一絲表情。上次匆匆一面,沒有仔細觀察他的容貌,此時細細看來,額頭飽滿如圓月,鼻梁挺拔,人中寬厚,劍眉星目,除了冰冷如舊,五官英俊不輸恭王,隱隱間更有一股沉穩霸氣,絲毫不把蘇謙和恭王放在眼里。
溫閣主自然不會把蘇謙放在眼里。好吧,我承認自己狐假虎威了。蘇謙自從經常跟恭王一起進進出出受人禮,對他人的恭敬已經習以為常,只是這溫如玉不過是個閣主,就對恭王如此無禮,蘇謙還是頭一次見。
“溫閣主一向如此,阿謙不必見怪,”皇甫恭反過來竟開導起蘇謙,“阿謙你可做好心理準備,以后若在易龍門任職,必定要每天面對這個冷面閣主的。”
“哦,沒關系,他走他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井水不犯河水。”蘇謙說。
“皇上駕到!皇貴妃娘娘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貴妃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賜坐!”
眾人按照各自的身份依次落座。
臺上是皇帝、皇貴妃、有地位的嬪妃以及皇子公主。臺下左邊是王公大臣及命婦閨眷,右邊最上首是大國師煉元長,其下依次是門中長老及弟子。
“此次比試是為了網羅人才,發揚易數,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比試內容和規則由大國師全權負責。”皇帝首先發言,給比試定下調子。
“臣,遵旨。”大國師領旨,清了清嗓子說,“此次比試分三局,第一局由易龍門二長老出題,第二局由三長老出題,第三題由溫閣主出題。由我和二長老、三長老、溫閣主四人共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