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并寨
- 淵宋:懸壺天下
- 筑基的貔貅
- 1556字
- 2022-05-27 20:54:08
這李棣原是學工程、后來覺得土木工程沒什么前途,研究生便轉了大數據專業。
自然歷史學得沒那么扎實,否則也不會推斷不出自己的師父是誰。
李棣能在此間立穩腳跟,到底還是因為李念塵基礎打得扎實,見識廣泛而已。
但即便如此,后世偉人對他的影響也已經潛移默化了,兩世經驗融合在一起,說起話來,自然讓別人覺得大開眼界。
這羅蠻別看看上去威武雄壯,實際上本也是個嚴謹的人,聽李棣講了半天,再加上打退遼軍,以及他師徒二人在附近行醫的加成,不由得對李棣十分傾倒,當即答應并寨。
至于羅蠻、武松較量一事,自然是點到為止。
羅曼槍法確實剛強,但武松刀法也是一絕,兩人較量半日,終歸因為武松失了一臂,稍稍敗下陣來,但是兩人還是起了惺惺相惜之意。
尤其是兩人先后在辛興宗處任過指揮使,大肆調侃并親切問候了辛興宗的祖先后,更是引為知己,這也使得并寨之后免去了諸多麻煩。
但是他們都提到了一個名字——馬擴。
兩人對此人均贊不絕口,這不由得引起了李棣的好奇,在詳細詢問一番后,又與羅蠻定下了并寨的日期,便各自回去了。
三日后,羅蠻騎著黃鬃馬,帶著幾個貼心的,威風凜凜來到望山寨,商議并寨之事。
李棣將并寨方案交給大家討論,不一會便通過了。
方案大略如下:
兩寨融合以后,暫時撥三百人由李棣掌握。
剩下三千人,武松、羅蠻、杜萬各領一隊。
結合古今兵制,決定每十人設一名什長,百人設一名百夫長,五百人為一營(與宋朝軍制類似)設營指揮使。
以前、后、中、左、右五營為一團,設團指揮使,每團約二千五百人。
三個團為一師,設都指揮使。每個師定額八千人。
諸師皆隸屬于五臺山義軍旗下。
暫時以李棣、武松、羅蠻、杜萬四人組成議事核心。
其中,李棣為總掌寨。
任命武松為步軍教頭兼第一師都指揮使,五臺山北側由他負責,兼管訓練步軍;
羅蠻為楊溝寨寨主、騎兵教頭兼第二師都指揮使,五臺山以南由他負責,兼管訓練騎兵,軍中所有馬匹都撥給羅蠻使用;
杜萬暫代軍師一職、兼望云寨寨主、第三師都指揮使,參謀軍機、衛戍眾寨,統籌后勤,并在第三師的基礎上建立謀劃司與后勤司兩個機構。
李棣將自領三百人,分成三個部分。
以第一個百人,建立軍中監察司,糾正軍紀,營以上均設監察使,以杜絕傷民害民之舉。
以第二個百人建立探察使司,仿漢朝繡衣使者、宋朝皇城司,建立探察使司,探訪機密。
這第三個百人幾乎都是識文斷字的,且完全脫離軍事,除了十余人負責機要文書之外,一部分由李棣親自教授醫護之事,一部分則普及農桑、稅收、鹽鐵、貨幣、經濟等事。
見眾人不解,李棣笑道:“吾等成事與否,全賴他們。待他們學有所成,便派至各村、鎮、縣,咱們才算是在這太行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礎。”
對著沙盤,李棣又道:“接下來,全軍整訓一個月,然后一師負責降服北部所有山賊土匪,二師負責降服南部所有山賊土匪,三師負責兩個山寨的防御,統籌后勤。其他人且隨我編書。”
接下來這一個月,五臺山義軍開始轟轟烈烈的大規模的整軍練兵。
李棣更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既要寫《軍事醫護手冊》,又要編寫算術、經濟一類的教材,供大家學習參考。
整個機要文書班子都跟著他一起沒個休息時候。
全軍的上傳下達、統籌協調,便全部交給杜萬負責。
杜萬忙得整天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一個月后便要打仗,兩個山寨的防御,后勤糧草的供應更是直接讓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直接“渾欲不勝簪”了,杜萬索性拿塊藍布纏在頭上。
一個月過后,李棣等人再次在沙盤前聚集,僅僅一個月,整個五臺山義軍軍容軍貌便大不一樣。
李棣道:“光整訓還不行,二位指揮馬上便要出征,我有三點請大家牢記,宣貫各軍。”
一、擄掠害民者,斬。
二、不聽軍令,自行其是者,雖勝亦斬。
三、無故傷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老百姓乃是咱們能在太行山活下去的基礎,軍法嚴肅是我們能打勝仗的前提,咱們此行只在掃除首惡,收編其眾,各軍每隔三日須尋哨騎將進展告之山寨。”
“祝諸君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