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所有制經濟理論與實踐
- 姜濤 吳剛
- 8337字
- 2022-05-27 18:26:49
第一章 混合所有制經濟相關概念及相關理論
第一節 混合所有制相關概念
一 混合所有制經濟內涵界定
(一)所有制
所有制是指人們對物質資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形式,即生產資料所有制,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權活動的行為規范。生產資料所有制反映了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在生產資料占有方面的經濟關系,是所有人行使所有權活動的社會規范。所有權是決定社會生產勞動的目的、對象、手段、方法和結果的支配力量。生產資料的所有制結構,是指不同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是社會生產目的的決定機制,在一定社會經濟形態中所處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居于支配地位的所有制性質,決定了該所有制結構的性質,也決定著這個社會的生產目的。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曾在三層含義上使用所有制概念。
1.基礎說——生產資料的歸屬
從最一般意義上講,所有制就是指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的制度。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評和批評化的道德》一文中說:“對加里西亞的農民來講,財產問題歸結為如何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變成小資產階級的土地所有制問題。”他在《資本論》中又說:“資本是已經轉化為資本的生產資料。”而當論及未來的社會制度時,馬克思則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要把資本變為屬于社會全體成員的公共財產”。
2.過程說——生產關系的總和
馬克思說:“資本絕不是簡單的關系,而是一個過程,資本在這個過程的各種不同的要素上始終是資本。”這就是說,生產資料的歸屬,不僅要看法律的名義(所有權),而且必須同時考慮作為社會再生產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全部環節與完整過程。馬克思曾經明確地表示:“私有制不是一種簡單的關系,也絕不是什么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總和,不是指從屬的、已趨沒落的,而正是指現存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在《哲學的貧困》中,他又這樣說明“在每個歷史時代中,所有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會關系下面發展著。因此,給資產階級的所有權下定義不外是把資產階級生產的全部社會關系描述一番”。
3.實現說——資產的收入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分析經濟關系時,不是著眼于訴諸人類的某種理性,也不是在單純地宣傳應當建立某種美好的理想原則制度,更不是僅僅用辯證邏輯推導出某個歷史性結論,而是在現實物質基礎上發現社會發展帶有的必然性趨勢。馬克思在論述土地所有權與地租的關系時說:“不論地租有什么獨特的形式,它的一切類型有一個共同點: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權借以實現的經濟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權,以某些個人對某些地塊的所有權為前提。”而在論述股東與股息的關系時,馬克思又說:“利息在形式上,作為資本所有的報酬。”這足以說明,離開了實際利益,所有制就毫無經濟意義。
(二)混合所有制
界定“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所有制經濟理論研究的前提和基礎。一般認為,所謂“混合所有制”或“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同一經濟組織中,不同的產權主體多元投資、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產權配置結構和經濟形式。它強調不同的投資主體來自不同的所有制領域,是多種投資主體與不同所有制性質的綜合,有別于混合經濟只強調投資主體的多元,而對投資人姓“公”還是姓“私”并無要求。
關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理論研究,時間雖不長,但各種觀點爭鳴不斷。
從混合所有制內涵本身來看,有的學者認為混合所有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混合所有制是指社會所有制結構中多種所有制并存。比如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和共同發展的社會所有制結構就是一種廣義的混合所有制。狹義的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成分聯合形成的企業所有制形態;廣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相互聯系、有機結合而成的一種經濟形式。狹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不同出資者投資共建或由不同所有制經濟聯合組建而成的一種企業形式;廣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企業與企業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以及社會上各種不同所有制主體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互為供給、互為需求結合成的經濟關系。狹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企業內部各種所有制主體之間生產要素共同占有、剩余價值按生產要素投資份額共同分享的一種企業組合形式,體現著企業內部各所有制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總的來看,廣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上各種不同的所有制經濟相互聯系、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或者說是一種資產整合形式,體現著企業與企業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以及社會上各種不同所有制主體之間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互為供給、互為需求的經濟關系,是社會所有制結構中多種所有制并存的一種經濟形式。狹義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公、私不同出資者投資共同興建或由不同所有制經濟聯合組建的一種企業形式,是企業內部各種所有制主體之間生產要素共同占有、利潤按生產要素投資額共同分享的一種企業組合形式,是不同所有制成分的聯合。本書是以對狹義混合所有制的研究為基礎,對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聯合組成的經濟形式的研究。
從空間范圍來看,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分。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一個國家在特定社會經濟制度下,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間的有機結合,也稱為宏觀所有制結構。這種所有制結構是由國家總體生產力水平和生產力的結構狀況決定的,其中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決定著所有制結構的性質,決定著經濟制度、政治上層建筑、意識形態上層建筑乃至整個社會制度和整個國家的性質。同時,在經濟運行中,它還決定著整個國民經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性質、趨勢和走向。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在特定國家內以地區或部門為單位的、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之間的有機結合,也可稱為中觀混合所有制結構。這種所有制結構是由地區總體生產力水平和生產力結構、地區產業結構狀況以及國內經濟分工狀況決定的。同時,這種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組成部分,其總體水平、總體性質和經濟運行都要受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規定和制約。但是,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狀況、內部結構量的變化和質的運動、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水平也從各個方面對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產生著影響。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形式在企業范圍內的聯合。在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決定著企業的產權結構狀況,決定著企業內部各生產當事人在企業經濟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著企業管理體制、各生產當事人之間的管理關系,也決定著企業生產成果的占有方式和收益分配制度。同時,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或企業中的產權結構、生產當事人之間的管理關系、生產成果的占有和收益分配方式也會對占主體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乃至企業所有制結構產生影響。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不僅是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基礎,它的狀況由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決定,并受它們的制約,而且微觀混合所有制經濟也對中觀混合所有制經濟和宏觀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巨大影響。
從資產組合方式上看,也有不同的類別。在我國,有國家所有制經濟與集體所有制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國家所有制經濟同私營經濟(包括外資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國家所有制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不同集體所有制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集體所有制經濟與私營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有不同的個體所有制經濟相互聯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同時,還有國有經濟內部以國有資產為主體、職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內部以集體所有的資產為主體、職工或社會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除此之外,在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國有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中,由于勞動者(包括單純的經營者)除獲得按勞分配收入外,還以自己的勞動要素與國有資本要素和集體資本要素一同參與企業剩余價值分配,勞動者參與企業剩余價值分配所得的逐步積累也可成為企業資本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所有制結構和產權結構分化而形成的經濟也可稱為微觀層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從所有制主體和產權主體來看,有學者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也可分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勞動者以勞動聯合為主體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民營經濟為主體或民營經濟控股、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公有制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又可分為國有經濟控股、集體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而在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和民營經濟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又有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之分。還有學者把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同于混合經濟,這是不妥的。有的學者把混合所有制經濟說成是與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并列的一種獨立的新型的所有制形式,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打破單一所有制而出現的一種所有制類型,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公有產權和非公有產權在企業內部融合所形成的一種新的財產所有制結構,這也是不妥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內涵在于它是多種不同所有制經濟的聯合。在這種經濟形式中,構成經濟聯合體的各種經濟成分的所有制性質并沒有改變。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上既定并且相互吸引的各種所有制經濟之間的聯合,而不是新生的所有制形式。
關于把國有企業之間的聯合體和國有經濟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之間的聯合體稱作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問題,應做具體分析。從國有企業、國有經濟實行的本質來看,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企業或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所有制形式,國有企業之間形成的聯合體,是國家為了增強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戰略性改組而形成的經濟實體。國有經濟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聯合,是國家為了合理布局國有經濟、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實力和對其他經濟形式的輻射力、加強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而進行的戰略性調整,不能稱之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但從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的具體情況來看,國有企業都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或者說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國有經濟實行的管理體制是國家所有、分級管理,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的國有企業都有一定的獨立性。經濟效益的高低,在體現國家整體利益高低的同時,也體現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獨立的經濟利益的高低。因而,無論是國有企業之間通過改組而形成的聯合體,還是國有經濟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戰略性調整而形成的聯合體,都是帶有局部所有制性質的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之間的聯合,所以也可把由上述情況而形成的聯合體說成混合所有制經濟。
對于把集體所有制經濟之間形成的聯合體稱作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問題,也應做具體分析。首先,不同的集體所有制經濟單位,都是生產資料公共占有的一種性質相同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從這個意義上說,同一性質的不同經濟單位之間的聯合體,不能稱之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但是,如果從集體所有制經濟單位的具體情況來看,集體所有制經濟又是部分勞動群眾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形式。不同集體所有制經濟單位因占有生產資料數量、質量、經營能力不同,在經營收益方面存在著差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它們都是獨立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它們之間生產經營的獨立性、經濟利益的差異性、所面臨的市場運作的風險性,與私營經濟并無多大差別。所以,完全可以把它們之間形成的聯合體稱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有些學者不贊成把混合所有制經濟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更不同意把宏觀層面的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稱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這種觀點也值得商榷。從一定意義上看,混合所有制經濟既是資源配置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之間的聯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進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構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一方面是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掘社會上一切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優化組合、合理配置而采取的重大步驟;另一方面,是適應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低、多層次、不平衡的特點,對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某些環節和方面做出調整和改革。前者屬于技術層次上的資源配置手段,后者屬于制度層次上的生產關系結構的調整和安排,目標都在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因此,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在宏觀上也可被稱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法國經濟學家讓·拉費、雅克·勒卡萊在《混合經濟》一書中指出:“在大多數發達國家,整個國民經濟都變成了混合經濟,以至在我們看來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組織制度。”美國后凱恩斯主義代表之一漢森在1941年發表的《財政政策和經濟周期》中,較系統地解釋了“混合經濟”的含義。他認為,從19世紀末期起,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就開始逐漸變為私人經濟和社會化經濟并存的“公私混合經濟”或者“雙重經濟”。漢森認為,這種“混合經濟”具有雙重的意義,即生產領域的“公私混合經濟”(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并存)和收入與消費方面的“公私混合經濟”(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和福利開支與私人收入和消費的并存)。而他的學生,薩繆爾森在前人理論研究與探索的基礎上有機地融合了微觀與宏觀經濟學,成為混合經濟理論集大成者,在《經濟學》一書中他認為“混合經濟”在實質上就是國家干預的、以私人經濟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即以市場經濟為主,通過價格機制來調節社會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同時政府必須根據市場情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節和干預經濟生活,熨平經濟波動,保證經濟的均衡增長。對此他說:“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事實是:現代混合經濟國家的人民都要求他們的代議制政府采取各種經濟政策,來維持高額的就業數量,旺盛的經濟增長和穩定的物價水平。”薩繆爾森由此于197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目前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擺脫“滯脹”局面,經濟重新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其中混合經濟功不可沒,但西方“混合經濟”實質上是國家資本主義性質,而我們提出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實現形式。
目前,公有制在我國有全民經濟、集體經濟兩大形式,非公經濟在我國有民營經濟(私營經濟)、城市個體工商戶、農村專業戶和承包戶、外資經濟、公民個人等多種形式。從實際運作來看,由于國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較高,以及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國企與民營經濟的混合聯營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主體的代表形式,我國存在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有四種類型。
1.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種企業可以被進一步細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與外資經濟聯合而組成的企業,如中外合作經營、合資經營企業等;二是國有經濟或集體經濟同國內私營經濟聯合組成的企業,這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
2.公有制經濟與個人所有制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中吸收本企業員工或外部人員持有部分股權的企業,以及實行股份合作制的集體經濟中集體所有與內部個人所有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3.公有制經濟內部國有、集體企業與民營、個體、外資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這種混合所有制企業,包括目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中的各種所有制經濟體。隨著深層次經濟改革的進行,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多種多樣的聯合體會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4.公有制經濟內部國有企業與集體企業(掛靠性質)聯合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比如,城市國有企業與農村鄉鎮企業或城市集體企業組成的聯合體,表面上,這只是公有制企業之間的聯合,但是它在中國的發展一波三折。長期以來,由于公有制經濟定位是國家經濟的主體,其他主體被國家政策長期限制,并被邊緣化,民營經濟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十分曲折,一些投資的形成和確認比較復雜。公有制內部的聯合也是各有特點和目的,在南方、沿海發達地區甚至把不同地區公有制經濟的聯合,也視為混合所有制經濟。雖然公有制經濟內部的聯合和混合所有制經濟原本的定義有差異,但從今后發展來看,符合混合經濟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這些集體企業絕大多數是私人掛靠原國營單位建立起來的,名為集體,實為民營性質,這是歷史發展過程的真實反映。因此,除了一些集體企業要重新登記以外,還有不少企業要及時轉變身份。人們對混合所有制經濟也必須進行客觀認識,給予合理的確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形式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呈現多樣化的趨勢。
二 幾個認識誤區
(一)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由各種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所有制形式。而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其突出特征是財產占有形式的社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實施股份制,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股份制也不全是混合所有制,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是公有還是私有,也不能籠統地說股份制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股份制的具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屬于國有經濟,有的屬于集體經濟,只有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所組成的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如果是外資企業或私營企業組建的股份制企業,沒有公有制經濟的參與,那么它就是私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并不是混合所有制經濟,更不具有公有制性質。
(二)任何不同所有制經濟聯合生產或經營就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在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把必不可少的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結合起來的新的所有制實現形式,其中既有公有制經濟,也有非公有制經濟。從所有制的構成來看,其主要形式是公有制經濟和外資或私營企業聯合組成的合資企業,以及公有制經濟吸引個人投資組成的企業。顯然,不能把任何不同所有制經濟的聯合都說成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三)外資經濟是混合所有制經濟
外資經濟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為發展對外關系,吸引外商資金、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而建立起來的經濟體形式,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境外資本部分和外商獨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屬于非公有制經濟,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既有外資又有中資,只有當其中的中資部分為公有制經濟時,它們才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
(四)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公有制經濟
股份制是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但不能因為把股份制這種混合經濟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就推論出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完全公有制性質。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與公有制性質不同,公有制是指生產資料由國家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是從宏觀角度對生產資料所有形式進行界定;公有制實現形式是公有制經濟在微觀領域的具體體現,實際上是指公有資產的經營方式或組織形式。只有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集體成分才屬于公有制經濟,其他經濟成分屬于非公有制經濟范疇。
(五)混合所有制經濟是非公有制經濟
所謂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混合而存在的一種經濟,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聯合,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經濟與集體經濟聯合投資,也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它們的聯合仍然是公有制經濟。因而,不能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就是非公有制經濟,不能認為公有制經濟就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也不能認為非公有制經濟全部是私有制經濟。
(六)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同于混合經濟
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混合所有制經濟與混合經濟是相互區別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多種所有制經濟之間的相互聯合和有機結合。混合所有制經濟內涵的重心在于不同所有制經濟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有機組合,屬于經濟制度層面;混合經濟內涵的重心在于不同資源配置方式的結合,屬于經濟運行層面。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內涵方面,理論界有人把混合所有制經濟等同于混合經濟,這是不妥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多種所有制形式之間的相互聯合和有機結合,在廣義上,它表現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整體;在狹義上,它是由不同所有制經濟聯合組建而成的經濟單位或企業。而“混合經濟”則是將對立的私人經濟和公共經濟都包含在內,一方面通過市場調節對資源進行配署,決定著企業最終產品的生產;另一方面也通過國家或政府的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和企業生產方面進行引導,使微觀經濟運行與宏觀經濟目標相協調,是一種市場力量與非市場力量相互作用的經濟。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針對傳統所有制結構的弊端和轉軌中存在的問題,為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提出來的。隨著產權的流動和重組,除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有重大社會效益及高新技術和支柱產業的重大骨干企業外,其他的都要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據統計,2013年,我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占經濟總量的40%強。再過幾年,這個比例將超過50%。這對明晰產權關系、深化所有制改革、提高認識、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無疑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