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十):東亞的開國
- (日)波多野善大編著
- 843字
- 2022-05-23 10:42:40
亡命之徒
鴉片戰爭期間,英國艦隊兩次北上,鴉片船緊隨其后。蘭開夏的資產階級和英國政府在鴉片商這個惡魔的推動下打開了中國門戶。然而,百分之百利用這個通商門戶的還是鴉片商。
鴉片戰爭并未促使鴉片輸入得到正式認可,但實際上,鴉片進口基本處于一個默許的狀態。鴉片收貨船公然進入上海吳淞口后,將鴉片兜售至長江流域。鴉片戰爭解放了罪犯。
鴉片戰爭中,那些判斷清政府和官員不及英國等外國勢力,認為外國人更得力的中國人,欣然將后者作為靠山。
因此,有中國人支付一定的費用,在香港注冊登記自身船只,加入英國國籍,并插上英國國旗。法國和美國的領事館也允許中國人付費使用它們的國旗。
另外,住進外國人居留地,改信基督教從而進入傳教士保護范圍等做法也是他們為尋求外國或外國人靠山,逃離中國官府所做出的嘗試。
在外國勢力的沖擊面前,清政府和其官僚的無能暴露出來,由此引發另一個中國人的行為模式:無視清政府統治下的秩序,走向反體制運動。從積極方面來看,這是反對清政府的革命運動;從消極方面來看,這是團伙搶掠地主、富豪的匪賊和海盜行為。
本來,廣東、福建兩省耕地稀少,再加上廣州貿易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因而貧富差距嚴重,無產者很多。他們中有不少移居臺灣、南洋等地的人,鴉片走私和海盜活動很是尋常。海盜活動甚至成為沿海貧困漁民的副業(在漁村的十字路口,頭領男子高喊:“喂,該走了!”立即便會有一隊人馬集合,開始海盜活動,并分配獵物)。隨著鴉片戰爭期間所募集的軍隊的解散,以及廣州壟斷貿易時期那些靠著在廣州和內地之間運送茶葉、絲綢和鴉片謀生的人在五港開埠后失去謀生手段,這一地區社會的不穩定性加劇了。這些不穩定的社會階層趁著清朝政治權力的衰落,開始從事匪賊、海盜活動。
因此,外國船開始收費護送中式帆船(junk)。用于護送的外國船通常是在香港登記注冊的西式船體外加中式裝備的“三桅帆船(lorcha)”。但是,船上的外國船員素質敗壞,經常進行海盜式的搶掠和暴行。
總而言之,鴉片戰爭解放了鴉片商這些亡命之徒,削弱了清朝的統治,也解放了中國的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