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明的歷史(八):明帝國與倭寇
- (日)三田村泰助
- 964字
- 2022-05-23 10:40:54
貿易立國
福建的造船業之所以如此興盛,并不僅僅因為其是原材料的產地,福建省整體的地理環境很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福建的得名始于唐代,這一事實本身便表明它是中國國內發展較晚的地區。至于其原因,可能主要是福建地方是陸地的“孤島”。福建省西部和西北部是層層疊疊的群山,從浙江到福建要越過仙霞嶺行至閩江上游,從江西到福建則要出杉關以抵達閩江,外界通往福建的大道只有這兩條。而且整個福建省幾乎都是山地,甚少平原,因此完全沒有成為谷倉地區的條件。實際上,福建人一直通過船運從北邊浙江運進溫州米,從南邊廣東運進惠州和潮州米。另一方面,福建也擁有極為曲折的海岸線,散布著無數大小島嶼。

(書中插圖系原插附地圖,以下不再一一說明)
這樣一來,也就可以理解為何福建要靠海為生,也就是為何必須把中轉貿易當作主要生業。這一點加上福建的“孤島”性質,使其成為江南地區當中一個特殊的存在。
五代十國的時代,江南各個王國爭相致力于本國產業的開發,只有福建王國(國號為閩,王審知〔862—925年〕所建)以集聚財富為目標投身于南海貿易。而這也可以追溯到唐代以來的阿拉伯貿易。
首先成為時代之光的是福建港口泉州。泉州在馬可·波羅和伊本·白圖泰的著作中被稱為“Zaitum”,經由他們的介紹而聞名海外,據說是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因此中國宋、元、明歷代政府都在此設置“市舶司”管理外國貿易業務。
但是,貿易港并不是只有泉州,福建全省都與此相關,正如著名的蘇東坡所言“福建一路以海商為業”(《東坡奏議》卷六)。在泉州之外,福建的主要城市,同時也是海港的漳州、福州、興化也興盛繁榮。那里靠著私人資本從事船運業的店家鱗次櫛比,而下層民眾也有許多以水手為職。
順便一提,福建有一個天下聞名的奇特風俗,據說男色非常普遍,都已經成為風俗,人不分貴賤老少,均熱衷于此。產生這一奇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福建人從事海上營生。傳說船上不能有女性,否則海神會作祟使船沉沒,于是船員便以男性代替,據說這就是事情的起源。這類傳說也反映出福建與海洋的深刻淵源。
如此一來也就不難想象明太祖頒布禁海令閉關鎖國之后福建人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同時也不難理解為何有奸民勾引倭寇。《籌海圖編》中有言“倭寇之患自福建始,乃內地奸民勾引之也”,又說“向來通倭多漳、泉無生理之人”,這也透露了當中的一些情況。如果不了解福建,就不可能全面地認識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