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成事的人,都能扛事兒
- 小川叔
- 4478字
- 2022-05-26 15:02:34
如何發現自己的長處,并去經營它
豆友“小耳朵”問我:“不知道自己的長處該怎么辦?”我想,那就抽時間說說我是如何發現自己的長處的吧。這個過程我用了7年。
大學時期,我并不喜歡出風頭,更多的時候我喜歡鉆進自己的小世界,畫畫、聽廣播、寫字。這三個愛好看似大相徑庭,但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需要直接和人打交道。
我在學校組織了一個社團,是關于畫漫畫的。那時候我有一些投稿經驗,所以召集新人加入社團,辦活動、畫海報,我都是親力親為,忙得不亦樂乎。不過,舉辦社團活動總要有主題才行,我就硬著頭皮上臺做老師,假模假樣地給大家分享一些我過去的經驗。
我記得第一次組織活動,那天來了三四十人。我站在自習室的講臺上,貌似平靜地講話,其實我的小腿一直在不由自主地顫抖。我雖然不是第一次站在講臺上發言,但是第一次意識到,其實我很害怕面對別人,更害怕被圍觀,被注視……
我大學學的專業是服裝設計,但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漫畫家,因為我喜歡的漫畫家北條司、成田美名子都是服裝設計專業出身。我悲慘的漫畫投稿歷史從初中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我都沒能發表過一個故事。我將根本原因歸結為自己沒有時間創作,完全忽視了自己畫工、創意等諸多方面的平庸。
我的投稿歷史在大一創下了一個開門紅,雜志社發表了我創作的一個4頁小故事。他們讓我連續3個月跑書店去查雜志,我因此才知道雜志需要提前3個月做好。當我買到刊登了我的作品的那期雜志后,我興奮得半個月都睡不著。之后,我參加了一個小雜志社舉辦的比賽,意外獲獎,更是讓我信心大增。但隨后我又進入了屢投不進,所有投稿都如泥牛入海的狀態。
后來因為漫畫社團活動的壯大,院報的主編找到了我,讓我開一個漫畫專欄,我算是小小實現了一把夢想。我還在當地的報紙上冒充小朋友去投稿,獲得了一點點發表作品后的虛榮。
我的文字功底還好,高中時期我一直都是班上作文課優秀范文的代表,偶爾還會投稿發表個短文。唯一的問題是,我只能寫與自己相關的故事,不太會編。大學時期,我一心撲在漫畫上,沒心思琢磨這些。
我從小就有廣播情結,大學時頭腦發熱還去學校廣播站做廣播員。后來我還陰差陽錯地去本地的電臺做了幾期嘉賓,一毛錢都沒有,還要自掏車費,不過我依舊玩得不亦樂乎。大三那年,我回老家參加了一個電臺主持人選拔賽,蟬聯過四周的冠軍。
所有這些讓我開心、快樂、豐富自我的愛好,都在畢業之后土崩瓦解。
其實我并不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和我當初一樣,讀的專業其實自己并不怎么喜歡,也可能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有很多愛好,所以沒有好好鉆研本專業。
畢業后的第一年,為了對得起自己4年所學,我找了一份服裝設計工作。在經歷了枯燥的設計、重復的流程和抄襲嚴重的打擊后,我決定徹底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
那個時候,我把轉行這件事看得太簡單了。我總以為自己有這么多愛好,總能找到一個能夠發揮自己長處的工作。可誰知,這一尋找就是7年。
7年里,我從原來的設計師變成了雜志編輯、圖書策劃、廣告人、公關公司執行。其間,為了生計,我還兼職做過電視欄目編導、小說連載作者、配音演員、話劇演員、電視劇編劇、插圖師。
那時候,為了努力賺錢、繳房租、還外債,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我在不斷做各種兼職的過程中拓寬著自己的愛好。我就像一枚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不停地奔跑,不敢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很害怕被行業、被工作拋棄。我不斷對自己說:“技多不壓身,只要有人肯給你機會,你就要去挑戰自己。你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我的自信坍塌于畢業4年后的一次大學同學聚會。那是畢業以來我唯一參加過的聚會,至今想起來都深惡痛絕。
那次聚會的緣由是我最好的朋友結婚。她好心地專門把同一屆的朋友放到了一桌。那一晚我如坐針氈。昔日的同學見面不可避免地會問起:現在干得怎么樣?一個月多少工資?買房了嗎?
當時那一桌人里有畢業后轉行做室內設計的,工資過萬;有結婚后在北京買房的,即便是家里借錢付的首付也算是有個可以安身的家;有職業發展不錯步步升遷的;有明確打算未來自己開公司的。和他們比起來,我似乎還是大學時代那個看什么都感興趣,帶著一雙好奇的眼睛看世界的毛頭小子,拿著每月3000元出頭的工資,做著傻小子闖世界的美夢。
不論是收入還是未來規劃,抑或是人生目標,他們都給我做了最好的表率。那一晚我覺得自己又羞愧又自卑。我第一次意識到,這幾年我雖然一直在忙碌,卻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忙,沒有職業規劃,只是有一份餓不死的工作而已。雖然我有大量的兼職機會,但不論是合作時間還是收入都極其不穩定。我一直以為,我活得不像他們那樣落入俗套,最后卻發現其實最可笑的竟是我自己……
人人都說你有才情,合作過的人都說你態度不錯、合作愉快,但你怎么知道那不是因為你是新人,工資便宜呢?
我以為自己放開了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卻發現自己的耐心有限,每一次都是淺嘗輒止,看似名頭繁多,卻在任何領域都只是一個新手。
我第一次困于自己的愛好而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接下來的兩年,我逐漸縮小了自己的兼職范圍,放棄了做編導、編劇,集中在人物專訪上;娛樂圈試水了一把之后,又跨入了廣告公司,之后輾轉進入現在的企業。
31歲,我還沒有找到人生目標,不知道未來走哪條路。全身上下那么多長處,從雜亂無章到只剩下可以寫點兒東西,有過幾個行業的經驗。之后我開始思索:自己最突出的長處究竟是什么?
一個人可以愛好廣泛,卻不可能齊頭并進。我不是天才,也不是神童,做不到又會寫字又會畫畫,又能演戲又能拍電視劇。我就是一個特別笨的俗人。老天給了我很好的機會,讓我接觸了那么多領域和行業,其實就是在安撫我這顆躁動的心,讓我明白,那些并不適合我。
我希望做一個有專注力、有專長的人。但我以前浪費了太多時間,導致我已經沒有機會做一個專才。那么我就在自己看似全面的愛好里面努力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長項,并且集中力量打造它!
第一個下手的是文字。我覺得它是我目前可以把握以及提高的東西。我把書架上的小說、散文統統丟掉,開始買雜志、人物傳記,關注心靈成長類的書刊。我打破了原有的閱讀范疇,開始涉獵許多以前我看不上眼的東西,每個月讀15本雜志、4本書,看到不錯的題目、稿件、策劃就標注出來。之前我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現在我開始學著去歸納一本書里最大的看點,一本好的雜志里最成功的地方。
我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采訪水平,從三流小報寫到二線雜志,最后進入一線雜志。每次做人物專訪,我需要看10個小時的視頻采訪資料、7萬字左右的文字資料,全面了解和解析這個人物之后,再列出主線與關鍵詞,繞開之前提及最多的問題,有重心和側重點地圈出本次采訪的幾個重點。
很多事情其實并不難,最怕的是你不用心。當你用心深入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你會悟出很多門道。比如采訪時應該如何切入,如何采用迂回戰術,如何讓對方放松警惕,如何平層對話,如何武裝自己,建立防御。這些都是我在一次次的采訪實踐中獲取的經驗。
此外,我還做了一個自我梳理,列出目前最應該解決的問題。
坦白說,進入這個行業的前3年,我面臨的問題都不是所謂的“職業定位”,也不是玄乎其玄的“職場規劃”。你的規劃有用嗎?你希望3年做到總經理,你的能力、水平、機會都是可預料的嗎?如果3年前你和我提“定位”和“規劃”這兩個詞,我會把這話甩在你臉上。那時候,我面臨最多的問題是如何適應變化,如何生存下去。
3年里,我換了三任領導,不同的領導有不同的做事風格。每一任領導的離職或調任都意味著我要立刻轉換頻道。我曾經差點兒被當作炮灰開除,也曾疲于奔命。“活下來”是我當時面臨的最大考驗,快速的適應能力是這3年的變化給予我的最好教導。當我梳理完自己面臨的困難和局面后,我意識到,“強調執行力”是我當時唯一的選擇。
我要做一個有沖勁、有熱情、辦事靠譜的人!這個信條是我在第一次遭遇領導層變動時就定下的,因為人人都需要這樣的員工。
良好的心態,負責任的態度,辦事效率高,做到這些需要強大的內心和情緒控制能力。為此,我參加了一系列關于自我提升的培訓。
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那是類似打雞血、喊口號的無用功,但是經過培訓,我有了非常深刻的體會,因為那個時間段的我非常需要這些。
后來遇到新的任務,我總愛說:“這事兒太好玩了,我早就想接觸看看!”
遇到新的變化,我總愛說:“這是好事兒,有變化才會催生動力!”
遇到困難我喜歡對自己說:“沒事!別急,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心態的轉變帶來的是精神面貌的轉變。我使用了一個小技巧來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這個小技巧就是打領帶。
公司雖然要求員工上班時間穿正裝,但是并不要求打領帶。我每次都會打上領帶。在面對鏡子打領帶的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醒自己微笑,注意溝通細節;提醒自己專業,克制情緒化的弱點。
領帶、皮鞋、腕表成了自我約束的三個象征。這三個物件的存在不在于裝飾,而在于提醒自己:注意效率,注意態度,注意專業。
3年來,我始終都以這種狀態面對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發揮自己的長處。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標簽,這個標簽其實就是你留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由你的一言一行、外表、氣質、穿著以及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節綜合得來的顯著印象。踏實、靠譜、執行力強,這是我給自己樹立的標簽;敢于挑戰、敢于應戰,這是我正在努力達成的標簽。
為了做到這些,我不斷去學習、充電,補足短板。
每次接到新的任務,我都逼迫自己說:“好的,我試試看!”之后我便帶著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解決方法。
記得我在上一家公司工作剛滿一年時,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主持年會。害怕面對舞臺、面對人群的我,忐忑不安。最終,我因為上臺前突發性過敏而錯過了主持年會。我感覺自己松了一口氣。之前我做話劇表演,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那時候當個跑龍套的就已經覺得無比緊張了,忽然成了舞臺上的主角,這種轉變是無法調試的。
為了克服上臺的緊張感,我托朋友找了一份婚慶司儀的兼職。通過十幾次的婚禮主持,我克服了上臺的緊張感。在第二年的年會上,雖然我做主持說不上得心應手,但至少那份害怕已經減少了一半。
很多認識我多年的老朋友都很詫異我這幾年的改變。有時候我也在想,自己是不是真的變得太多了。我放棄了畫畫,放棄了很多愛好,開始變得理性、有邏輯、懂克制,這和早年那個天真爛漫、隨心所欲的自己大相徑庭。但這不就是我想要的改變嗎?
世間沒有舍,哪有得?你不放棄一些,又怎能得到一些?或許自然成長是最緩慢、最舒服的方式,可當你領悟后,你必須不斷逼迫自己去改變、接納和成長。
我用了7年的時間去尋找和放逐,用了4年的時間來提取、修正和改變。或許直到現在我也不敢說自己有什么過人之處,但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
這就是我人生中關于尋找標簽的過程。或許我在這上面花費了太多時間,但我并不后悔。在這7年尋找的過程中,我雖然并不快樂、自由,但是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標簽。如果沒有當年的種種嘗試,就不會有現在的我。
無論什么都是經歷,你也會有屬于自己的經歷。我是一個喜歡總結的人,經常通過總結來反思和提升自己。或許你也有自己獨有的總結和反思的方式。總之,你要用獨有的方式來提醒自己:向前,向上,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