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王也有點迷糊地說:“沒錯呀!域兒說,他已經將扳指扔給了宋家的人,難道真的被砸碎了?”最后這句賢王有些不確定的低聲自語道。
“砸碎?”皇上聲音莫名提高了一度,然后臉色陰沉地看著自己的弟弟,“說清楚!”
賢王掩飾住臉上的尷尬,看了一眼神色沒變的宋家父子,輕笑著說:“域兒從粟州回來后,說扳指送出去了,不過接到扳指的人,可能會扔掉或砸碎!”賢王說這句話的時候,想到了那個狡黠的小女孩。
“送給誰了?”皇上的語氣更低沉了,臉上的嗜殺表情,連賢王都忍不住撇開了眼睛。
這時,宋老爺子走向前來說道:“皇上不必動怒,賢王是在和你開玩笑,遠兒還不知道扳指在宋家!”
“既然如此,凌蘭杰的事情交給你們了,朕不管了!你們要是不管,朕就將這皇位隨便交給一個兒子,然后游山玩水去!”皇上深知比起自己,自己的親弟弟和宋家父子更看重蕭家的江山基業和溪朝的萬千百姓。
每次都是這樣威脅他們,賢王和宋戰遠暗地里都送給皇上一個大大的白眼。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報復回來!
宋家北郊田莊的地在靜月的侍弄下,已經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豐收之態,看著一切都上了正軌,靜月抽空回了一趟宋府。
正在碧柔院中的蘇氏,一見男裝的靜月,眼淚就撲簌簌掉了下來。
靜月安慰了一番蘇氏,又趕緊去拜見了宋老爺子,并將青龍扳指給了他。她原本是打算一回京就把扳指給宋老爺子的,結果后來一忙就給忘了。
匆匆和蘇氏吃了一頓飯,靜月連自己的院子都沒回,就直接出了宋府大門,往城外而去。
忠寶趕著馬車從進京的主門東大門一路繞到了南大門,在南大門外大耳山下的空地處,靜月掀開車簾,看到的就是一副人間煉獄圖。
衣衫襤褸、瘦骨嶙峋的難民到處都是,他們或是奄奄一息躺在草地上,或是懷抱哭泣的稚子滿面愁容,或是跪在地上低聲向神靈禱告,或是為了一塊干糧兇狠爭食。
這里不是京城嗎?不是溪朝最繁華鼎盛的地方嗎?為什么來到這里的百姓,竟然被拒之城門外等死?賑災的糧食呢?救援的官兵呢?
“為什么沒有人來救他們?”靜月痛心地問道。
忠寶是知道一些實情的,他告訴靜月說:“二小姐,東大門外是不許難民進入的,西大門和北大門外都有官員和富戶施粥救援,從樺州來的難民也大多數去了西大門和北大門。這里剩下的都是走不動的老弱婦孺,或者病重之人,也有人給他們施粥,只是比較少!”
忠寶正說話的時候,一個蓬頭垢面的婦人蹣跚著走到他們的馬車旁,哭求著說:“公子,你行行好,救救我的孩子吧!來生當牛做馬,小婦人我都愿意!”
“你的孩子怎么了?”靜月從馬車中走了出來,看著她身上的華麗衣衫,很多難民看著她的眼睛都直了。
忠寶和冷雨、冷霜幾人擔心這些難民會攻擊他們,所以都勸靜月坐上馬車離開。
靜月擺擺手表示沒事,她依然神色平靜地問那位哭泣婦人:“你的孩子呢?”
小婦人見她待人親切柔和,又是在生死關頭,她跪下便磕頭,嗚嗚哭著說:“我的兩個孩子都快病死了,求公子發發慈悲,救救他們!”
靜月看到遠處的一個草棚子里躺著很多年齡不等的孩子,有幾名婦人圍著那些孩子垂淚。
“冷眉,立即去城中請幾位大夫來!你們將身上帶的銀兩全都交給冷葉,讓她去給那些孩子和老人先買些吃的!”冷眉在幾個丫鬟中,輕功是最好的,讓她去城中請大夫最快,而冷葉辦事迅速牢靠,買東西交給她,自己很放心。
“遵命!”冷眉和冷葉拿著忠寶、冷雨、冷霜給她們的零散銀子,就施展輕功離去。
“謝謝公子,謝謝公子!”
“公子你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謝謝!謝謝!”
難民們聽到靜月的話,全都感激地給她跪下磕頭,這下總算是有點活路了。
回田莊的路上,靜月問冷霜:“我們還有多少銀子?”
冷霜仔細想了一下說:“銀票是三千兩,還有剛回京時,皇上賞賜的黃金一百兩,白銀二百兩。”
靜月想著剛才看到的那些難民凄慘的景象,心下主意已定。
她對趕車的忠寶說:“忠寶,回去之后,你立即找上兩三個人,拿著我們所有的錢,用最快的速度買來米面。冷霜、冷雨,你們現在馬上到京城的鐵匠鋪買三個最大的鐵鍋,然后再去蒸籠鋪買與鐵鍋相符合的蒸籠,一個鐵鍋配上三個籠屜。銀兩,你們先去宋府找我娘要!”
冷雨和冷霜的輕功雖然比不上冷葉和冷眉,但是也差不上太多,一得到靜月的命令,兩個人就飛快地出發了。
回到莊子上之后,忠寶拿著錢,帶上田大壯、田二壯和韓康,就去城里買米面了。
靜月又叫來宋管事,讓他命人去大棚里砍白菘、割韭菜和芹菜,還有摘青菜。同時,她讓孫伯將莊子里所有的婦女都集中在她住的主屋院子里。
宋管事召集來的一共有四十名左右的婦人,她們有的是宋府的家生子,有的是北軍烈士遺孀,成大嫂和吳二嫂子也在其中。
“二小姐,你要的人都找來了!”宋管事不知靜月從宋府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情,現在靜月做事,總是讓他明白又糊涂。
靜月簡單說明了一下讓她們來到這里的原因。等到忠寶和冷雨、冷霜都回來的時候,莊子里開始熱火朝天的忙了起來。
靜月將這些莊子里的婦人分成了三隊,一隊成大嫂帶著洗菜、切菜,一隊吳二嫂子領著和面,一隊靜月自己帶著調餡。她這么大張旗鼓的動作,就是為了給南大門那些難民包包子。
宋管事帶著朱友貴幾個壯勞力,按照靜月的吩咐,在院中壘砌了大灶,將鐵鍋架上,倒入水,再把三個大籠屜放在鐵鍋之上,每個籠屜里都鋪上了沸水和藥材煮過的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