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致終將遠去的孩子們

我是一個離家遠行的孩子。

18歲離家到武漢求學,從學生時期的寒暑假回家,到工作以后數月回家一次的短暫停留,再到定居廣東后,每年回家一兩次的探親。地理意義上的家越來越遠,而情感上家的印象卻越來越具體。少年時在家的種種,在我眷戀故鄉時一遍一遍地回放,那干凈、熱烈的夏天球場,傍晚和家人一起散步的時光,無數次犯錯后心里的緊張,小小成功后家人的鼓勵……并沒有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而忘卻,反而越來越清晰。

轉眼自己已步入中年,孩子也馬上要上中學,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的孩子終將遠去,孩子對我的意義是什么?我對孩子的意義是什么?

當今的社會形態與我是孩子時已經很不一樣。我們是計劃生育開始后的第一代人,父母大多有很多兄弟姐妹,他們的家庭教育深受家族觀念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影響。這注定讓我們這代人無可參照,只能依靠自己幼年的體會和父母的經驗來開啟育兒工作。

然而,當代社會對人的要求與30年前完全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穿越代價”越來越大,沒有家長愿意給孩子一個“底層”的未來。不同的未來,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改變命運”外,“素質教育”已成為進入社會后所有人溝通協作的必修課。我把它概括為“三養”,即教養、修養、學養。要成為文明社會的正常人,應當從家庭獲得行為的規范——“教養”,從自我思辨中獲得智慧的累積——“修養”,以及從學校獲得終身學習的興趣與方法——“學養”。

客觀來說,這“三養”對家長提出了最高的要求。這就涉及一個問題:孩子對父母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為了孩子父母都要重新做人?父母是否應當和孩子一起學習?

在我看來,是的。

20世紀早期,養兒是為了防老存續;20世紀中期,養兒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20世紀晚期,養兒是為了振興家族。

21世紀初,在消費降級、生子欲望低下的今天,孩子的角色是什么?我之前的觀點是:我需要一個延續自己生命、傳承我的優點和繼承財富的親人,我希望有一個比我更好的后代,她帶著我的一部分,成為另一個我,成為唯一的她。

結果,孩子出世了,帶著我的優點和一直埋在我內心深處的缺點;等到她懂事時,我好像依然沒有什么財富,但還是希望她過得比我好,那怎么做到呢?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結論是:孩子的誕生就是一面鏡子,她童年的任務就是讓父母看到自己年幼時的樣子,并且激勵父母提升自己;而孩子則會像父母學習,同步成長,這就是孩子給父母帶來的意義。

在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子女的過程中,愛的種子在父母的忙碌和投入中悄悄種下,熱烈、疼惜、包容、嚴肅、溫暖……各種味道的愛會在孩子心里慢慢沉淀,直到孩子最后遠去,組建自己的家庭。當他遇到一個個似曾相識的生活關卡時,父母會成為最好的借鑒參考。

這是他們這一代應有的幸福,因為我們的育兒原則已不再受意識形態的干擾和生存憂慮的影響,更多的是基于人性本身的潛力培養。這樣的養育更加關注教育的本質,可以直接為子女傳授真實的家庭養育知識與經驗。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既是養育執行人,也是后果承擔者。這一點,我覺得有些國家做得比較好,如美國。在美國,有很多第三方機構承擔非政府義務,而這些事情非常專業,僅憑個人之力無法完成,比如怎樣養育孩子。在孩子3歲以前,我基本上是對著一本《0~3歲育兒手冊》完成了大部分的養育工作。后來,我沒找到4歲后的專業指導書,也沒有堅持去找,原因是我發現4歲以前的養育工作主要是“保育”,而4歲以后,“教育”就開始登場了?;诮逃h境的特殊性,即便有國外相關參考書,體制與環境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只能自己琢磨。

此時是2011年,自媒體剛剛興起,親子育兒“大V”林立,但各種機構的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4歲以前的保育階段,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沒人關心4歲以后的孩子?仔細想想,其實這很符合邏輯。

0~1歲,貼身照顧;1~2歲,斗戰小病;2~3歲,收獲萌寶;進入4歲,戰場轉移到了幼兒園,孩子的身體狀況基本穩定,自理能力初建,進入輕松帶娃期。沒有正面的保育難題,除了買衣服、玩具,也沒有直接的剛性消費。盡管如此,我這個曾經的醫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為什么正當孩子的獨立意識開始形成、性啟蒙期即將到來、求知欲開始快速釋放、秩序感與專注度成為過渡難點的時候,有些父母卻選擇把孩子交給學校和各種培訓班?

在我看來,保育只要不出差錯,就可以順利過關;而教育恰恰是要全心投入,才能有“過關的作品”。面對這樣的幼教環境,我心里感到不安,是我錯了嗎,還是國內的教育理念還不成熟?最后,我選擇堅持自己的觀點,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2011年,在了解了一些國外兒童的分房經驗以后,我開始啟動女兒的分房計劃,從半開放的宜家玩具帳篷,到有門的中型帳篷,到共同建設女兒的房間;從女兒把帳篷當成玩具柜,到和玩具睡在一起,到獨立睡帳篷,再到最后和我們“約法三章”,制定她房間的使用規則。女兒在5歲半時,開始在家里“獨立生活”。這個過程讓我覺得有效的方法和恰當的時機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合乎年齡的心智,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

又過了兩年,在酷漫居公司(迪士尼兒童家具中國授權商)任職期間,基于對兒童家具和兒童房空間的了解,以及回答了近千位媽媽的分房詢問后,我結合自己的經驗,系統地整理了一份完整的兒童房分房資料。針對4~10歲的孩子(主要學習認知來自環境,而非學科課本的年齡段),兒童房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獨立的空間。父母在家里與孩子模擬人生,預演未來要應對的生活。兒童房與家庭公共空間雖一門之隔,但平等、尊重的關系被建立起來,真正的教育從此開始。

我認為有必要將我所知道的理論、案例、數據,以及我自己的經驗,以建議的方式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分享。有幸得到出版社的邀請,把關于兒童成長教育和兒童房的自我理解和實踐成果呈現給大家,若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樂觀自信、獨立自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田县| 枣庄市| 台中市| 海林市| 伊吾县| 新余市| 乳源| 民县| 鸡泽县| 抚顺市| 正宁县| 陵川县| 稷山县| 和静县| 澎湖县| 海兴县| 格尔木市| 教育| 曲松县| 南投市| 岗巴县| 苍溪县| 松滋市| 泰兴市| 和政县| 容城县| 伊川县| 河间市| 五峰| 延津县| 衡水市| 南和县| 宁乡县| 兴义市| 泸西县| 长泰县| 阳朔县| 商洛市| 揭东县| 府谷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