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峽谷之后新天地,迎來了沙漠初體驗

  • 青木川
  • 花生瓜子米
  • 3222字
  • 2025-08-22 12:00:08

這一周,每天的生活就是很簡單機械重復(fù)的,收集打獵,處理收來的東西。特別是第三天,那個尖刺陷阱弄到一只野豬,被黃大師先分割,然后煙熏曬干,想來也是可以吃個把月的時間了。黃沙如海,風(fēng)是這里唯一的主人。

順著山谷走著,才發(fā)現(xiàn)又到了一個大峽谷,遠遠望去,群山之間夾帶著黃沙的味道,峽谷是大地的傷口,也是時間的剖面。站在邊緣俯瞰,首先襲來的是眩暈。兩側(cè)峭壁像被巨斧劈開,裸露出地層深處的秘密:赭紅、鐵灰、焦褐的巖層以扭曲的姿態(tài)疊加,每一道紋路都是百萬年的地震與洪水留下的病歷。谷底那條細瘦的河流,看似無力,卻是雕刻這龐然大物的真正兇手。

沿著之字形小路下降,如同潛入地底深處??諝庵饾u變得陰涼濕潤,裹挾著苔蘚與巖屑的氣息。抬頭望時,天空被削成一條明亮的藍縫,偶爾有蒼鷹掠過,成為唯一移動的標(biāo)點。巖壁上棲息著時間:某些段落光滑如鏡,是冰川打磨的痕跡;另些地方卻嶙峋如獠牙,記錄著某次山崩的暴烈。

谷底別有洞天。光線被壓縮成青銅色的薄片,落在翻滾的濁流上碎成金粉。水聲在這里被放大成永恒的回響,混合著碎石被水流推搡的摩擦聲。那些被沖刷得圓潤的巨巖,像史前巨獸的卵,靜臥在河床之中。石縫間掙扎著生長的胡楊,根系如鷹爪般摳進巖壁,樹皮皸裂如老人的手背。

若逢暴雨過后,峽谷會暫時復(fù)活。渾濁的洪流裹挾著斷木與泥沙奔騰而下,撞擊巖壁發(fā)出雷鳴。但在平日,它更多是沉默的。風(fēng)穿過巖縫時會發(fā)出嗚咽,陽光緩慢移動如同遲暮的老人,將巖壁上的礦物質(zhì)點燃成短暫的焰火:絳紫、橙紅、鎏金依次綻放又熄滅。

最震撼的永遠是仰望。當(dāng)你站在谷底向上看,那些垂直升起的巖壁仿佛正在向你傾倒,而那條天空的縫隙如此遙遠,像另一個世界的入口。這時你會突然理解什么是地質(zhì)時間——人類的一生,不過是巖壁上掉落的一粒沙。

遠看感覺是一幅畫,穿行其中才知道需要走那么久,正所謂看山走死馬。花了近五天,才過了這個峽谷。一出峽谷就迎面吹來那燙人臉龐的風(fēng)。

一眼望去,天地間唯有兩種顏色:天是褪了色的青,地是焦渴的黃。沙丘起伏如凝固的巨浪,每一道曲線都是風(fēng)用手指精心勾勒,又隨時被它自己抹平重來。在這里,時間失去了刻度,只有沙漏般的沙丘悄悄移動著脊線。

遠處的雅丹群像被斬首的巨獸,露出嶙峋的骨架。風(fēng)蝕的痕跡在巖壁上刻出萬千道皺紋,每道皺褶里都藏著千年的干旱。偶爾有胡楊的殘骸以扭曲的姿態(tài)定格,枯枝伸向天空,像是在追問什么,又像是在永久地告別。

風(fēng)起時,整個世界開始嗡鳴。沙粒跳著赴死的舞蹈,前赴后繼地撲向一切凸起之物。陽光被絞碎成金粉,空氣里彌漫著礦物質(zhì)的味道,帶著鐵銹與蒼涼的氣息。當(dāng)風(fēng)暴暫歇,沙地上便留下波浪般的紋路,細膩如處子的肌膚,等待著下一次的摧殘。

夕陽西下時,整個沙漠突然變得溫柔。沙丘的陰面泛起藍紫色,陽面卻燃燒著金紅,天地間仿佛有無形的火在流動。這時若有駝鈴從沙梁后傳來,叮咚聲穿透千年時光,你會聽見商隊的呼吸——沉重、緩慢,卻從未真正斷絕。

中途遇到了商隊,黃大師和他們說了些不知道是哪里的語言。最后每人分了一只駱駝給他們。跟著鈴鐺的聲音,學(xué)著商隊的裝扮都圍上了白色紗巾,裹得嚴嚴實實的,只留著兩只眼睛盯著遠處。騎駱駝的體驗,初時新奇,繼而煎熬,最終卻化作一種奇特的寧靜。靠近,先被那股氣味攫住——濃重的畜味混著干草與沙塵,粗糙而真實。它跪伏在地,像一座毛皮覆蓋的小山,鼻腔里發(fā)出沉悶的哼哧聲。當(dāng)你跨上那高高隆起的雙峰之間,整個世界突然被拔高三米。駱駝起身時先是后腿猛蹬,人猛地向后仰去,未及驚叫又被它前腿的崛起推向前方,五臟六腑都錯了位。

行走起來是搖晃的,一種慵懶的、無可抗拒的節(jié)奏。駱駝寬大的蹄掌陷進沙里又拔出,發(fā)出噗嗤的悶響。古羽禾隨著它的步伐前后擺動,起初笨拙地抵抗,后來學(xué)會放松腰胯,把自己交給這沙漠之舟的韻律。熱風(fēng)拂過面頰,帶著細沙拍打衣襟,發(fā)出窸窣的聲響。

視野在駝背上變得遼闊??梢钥吹竭h處沙丘頂端被風(fēng)揚起的流沙,像金色的輕煙般飄散。駝鈴在頸間叮咚作響,每一聲都落進無邊的寂靜里,反而襯得這天地更空。時間漸漸失去意義,只有駝步丈量著沙漠的褶皺,一起一伏間,仿佛穿越了某個時間的斷層。

當(dāng)夕陽西下,長長的影子拖在沙丘上,人與駱駝融成一個移動的剪影。這時疲倦已滲入骨髓,大腿內(nèi)側(cè)被磨得生疼,但奇異地,某種安寧從搖晃的節(jié)奏里生長出來。在這洪荒般的景色里,你終于明白為什么古人說“大漠孤煙直”——那孤煙或許就是駝隊,是這片死寂中唯一活著的、移動的印記。

直至下駝時,雙腿軟如棉絮,踏在實地上仍感覺還在波浪般起伏?;仡^望去,駱駝安靜地嚼著反芻的食物,長睫毛下黑眸靜默,仿佛剛才那段漫長的旅程,于它不過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呼吸。

夜幕降臨后,星空低得駭人。黑絲絨上釘滿銀釘,冷光照著無邊的寂靜。沙粒在降溫中發(fā)出細微的脆響,像是大地在夢中磨牙。大家圍坐起來,中間燒著篝火,篝火是荒野的心臟,而架在上面的那口鍋,就是它煨著的靈魂。

火光不是明亮的,而是一種近乎實體的、躍動的橘紅色,它所能照亮的范圍有限,剛好將幾張疲憊而期待的臉龐、以及中央那口咕嘟作響的黑鐵鍋圍成一個溫暖的小世界。之外,便是無邊的、墨一般的夜色,寒冷被有效地攔在了這圈光暈之外。

燉湯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行。食材或許簡單粗糙——風(fēng)干的肉、不知名的蘑菇干,耐存的根莖、一把隨手采來的野蔥,但投入滾水中,便開始了神奇的轉(zhuǎn)化。水先是劇烈沸騰,繼而隨著柴火燃成炭塊而轉(zhuǎn)為舒緩的咕嘟,每一種滋味都被這耐心的火焰逼出來,融進那一鍋共同的濃湯里。

香氣是緩慢彌散的。起初是水汽,然后是油脂的醇香,接著是根莖的甜糯,最后所有味道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極具誘惑力的、復(fù)合的暖香。它不像廚房里的香氣那樣直白,它裹挾著柴火的煙熏味、夜晚的空氣和沙土的氣息,變得更粗糲,也更勾人饞蟲。

時間在這里慢了下來。人們不再說話,只是圍著火堆,目光大多落在那口鍋上,聽著那持續(xù)而安穩(wěn)的“咕嘟”聲,看蒸汽頂起鍋蓋,又被一次次地壓下去。這聲音和景象有一種原始的催眠力量,能熨平白日所有的焦躁與疲憊。

終于開鍋的時刻如同一種儀式。鍋蓋掀開,積蓄已久的熱氣“轟”地一聲沖天而起,帶著無比豐沛濃郁的香氣瞬間席卷所有人。湯色或許渾濁,但舀一勺吹涼送入口中,那滾燙的、扎實的鮮味會從舌尖一路燙進胃里,繼而蔓延至四肢百骸。這口湯的味道,遠勝任何山珍海味。因為它里面燉煮的,不止是食物,還有跋涉的辛勞、寒夜的慰藉、分享的溫情,以及篝火燃燒所贈予的那一份獨特的、帶著煙火氣的靈魂。就著干糧,浸泡著堅硬無比的面餅,隨著面餅的軟化,饑餓感更加襲來,古羽禾看著大家都吃著,那幸福感,看著灰頭土臉的人們,顧不得了,都埋頭吃著東西。

沙漠的夜,是一場盛大而絕對的放逐。白日的酷熱被抽離后,空氣驟然變得清冽銳利,像冰冷的玻璃碎片。最后一絲余溫從沙粒的縫隙中溜走,大地開始散發(fā)一種深沉的、屬于星球的寒意。絕對的黑暗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邃的、天鵝絨般的藍黑天幕,從四面八方垂落,將人溫柔而堅決地包裹。而真正的統(tǒng)治者是星群。它們不再是天空的點綴,而是沸騰的、密集的、近乎狂暴的光之叢林。銀河仿佛一條發(fā)光的巨川,傾瀉著冰藍色的乳汁,其明亮程度甚至能在沙丘上投下淡弱的人影。星光不是閃爍的,而是恒定地、寂靜地燃燒,帶著一種亙古的冷漠。

寂靜在此刻擁有了體積和重量。它壓迫著耳膜,成為一種嗡鳴的背景音。偶爾,一粒沙從沙丘頂端滑落,其細微的聲響清晰得如同一聲驚雷。風(fēng)也歇了,仿佛整個宇宙都屏住了呼吸。時間感徹底消失。你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地球在星辰間緩慢旋轉(zhuǎn)的弧度,億萬年的歲月像冰水一樣從四周流過。個體的存在被無限縮小,小如一粒沙;卻又被奇怪地放大,因為在這絕對的洪荒中,你是唯一感知到這壯麗與恐怖的生命。

直到東方天際泛起一絲難以察覺的灰白,這片星的海洋才開始悄然隱退,將世界交還給即將蘇醒的沙海。但那個被星空凝視過的夜晚,會永遠烙印在記憶里,成為一種冰冷的、神圣的孤獨。

古羽禾一整晚都被這景色所震撼,半睡半醒之間,感覺身體不時發(fā)出沙沙的響聲。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宁陵县| 屏山县| 大连市| 安化县| 呼伦贝尔市| 浏阳市| 西贡区| 怀仁县| 五台县| 巴里| 松滋市| 荥阳市| 临桂县| 满洲里市| 桓仁| 剑川县| 高陵县| 富宁县| 六安市| 吴江市| 应城市| 佛学| 岳阳县| 彭州市| 宿松县| 阳泉市| 贵州省| 大丰市| 顺义区| 灵宝市| 工布江达县| 大田县| 龙门县| 高尔夫| 韩城市| 石楼县| 南平市| 平原县| 诏安县|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