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潤日記:北大國發院印記
- 陳春花
- 1375字
- 2022-05-19 13:03:35
第二庭院

第二庭院由致福軒、梧桐樹和回廊組成。梧桐巨大樹冠的光影幾乎填滿了這個院子。
大部分的時間里,這里安靜而空明,很適合止語沉思,叩問自心。
在組織管理研究中,有關領導者的作用一直是最核心的話題。難的不是對于領導者作用的認識,而是領導者的自我管理。對于領導者來說,巨大的責任意識以及因此而擁有的權力,使得他們不斷強化個人的重要性,這一定勢甚至會貫穿他們的一生。
相較責任而言,強化了的個人意志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如果領導者自己沒有真正地敬畏生命,有可能會導致另外一種情形出現,責任成為強化個人意志的借口。歷史上人類所蒙受的人為災難恰恰源于此。所以,領導者的自我約束極為重要。
企業成長的問題本質上是管理者態度的問題。是愿意主動帶領員工擁抱變化,還是停留在慣性優勢、慣性模式、慣性取得的成績當中?是追求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還是愿意為社會福祉貢獻價值?這要求領導者明確做出選擇,并為此讓自身做出改變。實踐證明,當成長速度超過環境變化速度時,企業能夠用一種新模式去解決遇到的新問題,那么眼前的危機就能成為開辟未來的機遇;當成長所貢獻的價值不局限于企業自身時,企業能夠用利他與共生的模式去幫助更多的社會成員,那么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就會呈現出來。
我們發現,那些愿意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導者,會擁有更強的化解危機的能力。因為在危機當中,整個社會遇到的挑戰都非常大,如果此時領導者愿意主動去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會取得顯著成效。因為當領導者愿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時,整個組織成員的向心力和認同感會非常強。
稻盛和夫認為“企業的規模不會比領導者的器量大太多”。一位優秀的企業領導者需要擁有以下幾種品德:“仁”“義”“誠實”“公平公正”“勇氣”,只有這樣才可能把企業做大。在他看來,領導者只有從“利己”的欲望中解脫出來,以“利他”之心實現員工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才能帶領企業獲得成長。稻盛和夫歸納了優秀領導者應具備的五種資質:具備使命感,明確地描述并實現目標,不斷地挑戰新事物,能夠獲取集團所有人的信任和尊敬,抱有關愛之心。
稻盛和夫在88歲高齡之際寫就了一本以“心”為主題的圖書。這本書圍繞他一貫關注的核心觀點展開,即“作為人,何謂正確”。這本書也可以理解為稻盛先生向世人發出的鄭重囑托,他特意為這本書的中文版發布會錄制了一段語音,向廣大中國讀者致意。他說:
在我長達80多年的人生中,有多次這樣的經驗,這些經驗說明,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美好,就會帶來卓越的成果。與此同時,我也認識到了,純化、美化心靈就是人生最大的目的。在人生中,只要抑制欲望,抑制自己的私利私欲,為了社會、為了世人傾注自己全部的心力,持續不斷地努力,那么,在長期的歲月中,人的心靈就會得到凈化,就會變得純潔美好。
他多年來不斷告誡自己,領導者心性的磨煉需要依靠自身,“敬天愛人”就是他的心性之選。
以敬畏之心守護責任、守護生命,需要領導者常常內省,于喧囂之處安住自心。朗潤園既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一個能夠讓人止語沉靜的地方。如果我們更多地傾聽,更多地觀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學習,不輕易妄言,就不會覺得自己特別重要、特別強大,而謙卑、恭敬之心也就會自然生長起來。
在此摘抄一段《傳習錄》中的對話:
先生曰:“何以見之?”對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須是無目人?!毕壬唬骸疤┥讲蝗缙降卮?,平地有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