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有指望有前途的人:葉圣陶《中學生》自選文篇(1930—1951)
- 葉圣陶
- 1432字
- 2022-05-20 15:06:19
讀了《中學生的國文程度的討論》
自從本志第四十九期的《卷頭言》里刊載了《中學生的國文程度低落嗎》,另外又發表了尤墨君先生的《你們能寫出些什么》,就有好幾位讀者把他們的意見寫出了寄來。我們當初刊載這兩篇文字,原希望教師跟學生共同來討論這個問題;怕的是題目雖經提出,可是一點回音也沒有?,F在回音居然來了,我們很不寂寞,自可欣慰。稍為感得憾惜的是這好幾位投稿者中間沒有一位國文教師;但是我們再一推想:也許關心這個問題的教師先要看看學生諸君的意見,再來發表他們的名貴的言論吧——這樣想的時候,也就無所謂憾惜了。這一期里特地把這些來稿匯集在一起,給標了一個總題目叫作《中學生的國文程度的討論》,以便讀者參看各篇,扼取大概。關于這一項討論,我們想延長下去;來稿積聚到多少篇,就發表一回。因為這個問題內容很繁復,方面很廣闊,輕描淡寫地討論一下,是得不到什么結論的;一定要大家把意見拿出來,對于各個方面差不多完全討論到,才會有比較切實的結論。這一期里刊載的共有八篇;但是初次的討論罷了,不能就作結論是當然的。然而就從這八篇文字看來,未嘗不可以知道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的感覺如何?,F在就提出這一點來談談。
第一,從這八篇文字看來,學生對于國文科的目標是認識得很清楚的。國文科的目標在養成閱讀能力跟寫作能力,閱讀跟寫作又須切近現代青年的現實生活:有幾位說出這樣的意思。大概一般的國文教學,對于上一語是沒有問題的;誰不知道為要養成閱讀跟寫作的能力,學校里才有國文這一科?問題就只在下一語;切近不切近現代青年的現實生活,才是國文教學成功跟失敗的分界標柱。你看,有人說閱讀那些不切近青年生活的文字好比穿緊鞋子;又有人說在限定的范圍里寫作那些揣摩意旨的文字簡直是思想轉圈;又有人說出自己的經驗,“作文只有二三百字,而日記倒有數千字”。穿了緊鞋子,走起路來自然不便當;思想轉慣了圈子,往后要自由自在地思想就成問題;命題作文既不可免,而所命的題又出于學生的經驗范圍之外,無怪有的時候連二三百字也寫不到了。學生對于一雙寬適的鞋子是多么羨慕呀!對于自由自在地思想是多么想望呀!對于寫出自己經驗范圍以內的一切是多么有興致呀!我們以為應該完全讓他們如愿。讓他們如愿之后,再看他們的國文程度會不會高升起來。
第二,從這八篇文字看來,學生并不需要讀那些力所不及的或者沒有這許多閑工夫去讀的文章。但是偏有人要叫學生去讀那些。他們好像醫生配藥一樣,哪一類文章包含道德教訓,須要讀多少篇,哪一類文章包含某家思想,須要讀多少篇;諸如此類,一時也說不盡,總之要給學生一服十全大補湯。他們以為這樣之后,在訓育方面既可以收效,而在國文科的本職養成閱讀能力方面也做到了家。不知道這種閱讀能力能不能養成已經成問題,即使能夠養成也少有用途;因為學生除了最少數的幾個之外,離開了學校就永遠不再接觸這類文章了。依我們想,養成閱讀能力在乎多閱讀,在乎閱讀得得法;閱讀的材料卻不必要名作,只要內容形式沒有毛病的就行。這個說法,在大方家看來也許太可笑了,但是學生也許很贊同的。
第三,從這八篇文字看來,學生頗相信考試的成績不就是真正的優劣。如果別字連篇,文法不通,那當然是平時太不注意,不能說不劣;然而像尤墨君先生所舉的究竟是特殊的例子,我們不能就說凡是應考的學生都這樣不通。至于會考的文卷特別看不順眼,那的確是另有原因的。對于這一點,周渺君的文字有道著處。
《中學生》一九三五年一月號

讀書是屬于能力方面的事,凡能力必須繼續不斷地磨煉,才會越來越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