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盧浮宮(偉大的博物館·少年版)
- 克萊恩·康 阿黛拉·曹編著
- 897字
- 2022-05-20 14:55:47
寫給讀者的話
杭間
博物館現在有了全新的定義。從過去僅對奇珍異寶的展示,到今天提倡的文化多元共生的平等交流,博物館已經成為各國公眾最重要的文化參與和交流的場所。這使得博物館的功能被大大拓展了。
過去我出國考察,博物館是必去之處,即使時間有限也盡量趕去。后來,由于參與籌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我有機會參訪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藝術博物館和設計博物館。那一座座歷經歲月磨洗的博物館建筑,一件件雕塑、繪畫杰作以及設計史上的名作,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從公元前283年古埃及亞歷山大宮開辟并建造的第一座珍藏古器物的博物館,到文藝復興以及后來所建造的每一座偉大的博物館,它們都有著獨特的起源和歷史。從巴黎的盧浮宮到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從圣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到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是綿長的歷史文化的縮影和人類文明再現的文化地標。它們靜默不語,卻承載著人類藝術的奇跡,成為當代人與歷史交流的橋梁和紐帶。
現實博物館的參觀總有其局限性。每次我都仔細選擇那些印制精良的出版物,不管它們多沉,哪怕航班托運超重,我也要設法帶回來。
現在,我們在引進出版了《偉大的博物館》系列的基礎上,又聚焦少年群體,組織編寫了《偉大的博物館少年版》系列。該系列圖書不囿于博物館本身,在內容編寫上融合了博物館與相關國家、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藝術作品與其社會文化背景,使藝術與歷史、與文化融為一體。讀者既可以欣賞藝術,又可以通過歷史敘述思索更多的問題。該系列圖書不是簡單的藝術普及,而是希望能夠幫助少年讀者拓寬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融入世界藝術的大環境之中。因此,出版該系列圖書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世界文化尊重多元,這是一個大趨勢。在全球化遭遇暫時挫折的時候,中國的少年一代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吸納世界文化的精華,通過著名博物館的作品進一步了解西方的文化和藝術,思考中國文化的未來。這樣的美育教育對少年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祝賀該系列圖書的出版,并希望其能夠成為少年的良師益友,幫助他們放眼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