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繡衣名仕昌,字時亨、號塘湖。湖北省通城縣塘湖鎮獅子山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自小以柳枝當筆沙代紙,籜殼水寫用焼磚,課桌當床不離校,九年接送竹山回。勤奮好學,拼搏上進,幼年間自聯云:打起精神讀散滿天星斗,養成豪氣沖開萬里云霄。經過二十三年努力,非只十年寒窗之功。于永樂三年(1406年)十二歲中秀才。永樂七年(1410年)十六歲中貢生。永樂十一年(1414年),二十歲拔貢。永樂十八年(1420年)二十六歲中庚子科舉人二十二名。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三十歲中甲辰科進士五十四名,由寫朝綱論登刑部寬榜。初授陜西道監察御史、后升十三省巡案,浙江副使、都御史。歷經明洪武朱元璋、建文朱允紋、永樂朱棣、洪熙朱高熾、宣德朱瞻基、正統朱祁鎮六代朝皇。歷任明代四朝(永樂一年,洪熙一年,宣德十年,正統十年)共二十二年監察御史,實為四朝元老。二十二個春秋,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代天巡狩,行使監察御史職能。
始終牢記:朝庭設監察御史,欲其振紀綱而勵風俗,以弼承家國厥任匪輕。
一貫堅持:毋私于法,毋撓于勢,毋苛以為能,無訐以為直,明以燭之。
常備不懈:以察為名,以言為職,明大體而略細故。愛君子而戒小人。
經常暗訪:體察民情,巡查兩京及各地方官員政績,彈刻上觸忌諱、糾察下斥權奸。
首任陜西道,旗開渭南府。誅鹽政、宰三蘇,政績顯著,皇賜(代天巡狩),升任十三省巡按。
后有贊曰:鐵面御史坐法場,立斬三蘇鹽政商。千兩黃金賄不動,伸張正義有良方。減糧放鹽又治病,一心為民作主當。尚方寶劍誅奸惡,代天巡狩正朝綱。
留任在朝時,棋助君樂,輔導太子朱祈鎮有功,深受宣德帝和孫皇后的器重。孫皇后親自繡衣賜給劉仕昌,宣德帝給劉仕昌賜名劉繡衣。這對劉仕昌來講是莫大的榮曜。此后人們都稱劉仕昌為劉繡衣,從此劉繡衣的名字名傳天下。繡衣后來成為監察御史的代名詞,皇帝賜給劉繡衣的象棋、宣德爐、象笏一直保存在通城縣博物館?!扒宄Q鳳”匾現懸塘湖故里大堂上,“代天巡狩”敕遺失民間。
省親途中為民伸冤,誅宰御弟六王爺朱瞻石。公而忘私,又晉升遷為都御史。
劉繡衣按(巡察)交趾[今越南河內]時,大學士解縉被貶在此安邦,贈劉繡衣詩曰:虬髯白晰繡衣郎,聰馬南巡古越裳。城郭新開秦郡縣,山河原是漢金湯。天連銅柱蠻煙黑,地接珠崖海氣黃。莫說炎荒冰雪少,須令六見飛霜。是對劉繡衣為官清廉的贊美。(劉氏宗譜和明詩三百首有載)
任南京都御史時,稽查蘇州稅案,入囚牢,取證據。主斬王知府和二候。退田還民,保障了朝庭稅賦。嚴懲腐敗,一府大振,有代天巡狩在蘇州正氣誥然。
安撫江浙,勵精圖治,發展農業,興辦工商業、手工業、興辦水利、修堤筑堰、旱澇保收。社會風氣良好,百姓安居樂業,鐵腕整治,安定一方。
在家省親時,為家鄉作貢獻,帶頭抗洪救災。修千工堤,寫八景詩。捐資興教,建塘湖書閣,題禮義橋名。上黃龍立天岳關、書黃龍情等等事例。體現了劉繡衣愛國憂民和清政廉明的高尚的品德。一身正氣觸忌諱,兩袖清風斥權奸的浩然正氣?;实鄢绲聢蠊︻~賜清朝鳴鳳匾。至今懸掛在故里大堂之上。劉繡衣于明正統十年(乙丑,一四四五年十一月卅日午時)任故南京,享年五十一歲。
為紀念其人,英宗下旨建繡衣坊,雕刻木像永久祭祀,并將樂化改為塘湖(故有劉塘湖之說)。并將每年陰歷五月初八定為昌公會,以紀念繡衣公誕辰,六百多年來從不間斷。
嘉靖年間(1516)正三品布政舒大猶著有劉繡衣的生平志和愚溪集。記敘劉繡衣事跡。舒大猶又名錫崖,麥田販人(今鐵柱港村)。
清同治七年閏四月初四日(公元1868年),通城縣正堂加十級盧為實貼曉諭,保護劉繡衣墳墓。全文如下:欽加同知銜署通城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盧為,曉諭亊照得前代名臣墳墓,自應保護嚴禁樵牧畜,茲據職員劉繡文呈稱:伊祖前明陜西道監察御史劉仕昌,墳葬蒗荷圖東岸織庫窩人形,碑磨槨毀,前因興訟,業蒙斷結,但恐從后復為侵損,呈請示禁等,情合行山示禁止。為此示仰附近居民人等知悉。以后毋得劉明宦墳,禁放牲踐踏,樵采凋殘。如有痞棍以其子孫居住窎遠,倘敢任意損傷,定即重懲不貸,毋違特示。右仰知悉。同治七年閏四月初四,告示實貼曉喻。
通城縣人民政府于2003年1月27日,列為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零零二年五月十日通城縣文化局,發函給塘湖人民政府,修復劉繡衣,方瓊兩座歷史古墓。
二零零二年六月六日塘湖鎮人民政府,成立了修復歷史古墓領導小組,進行全面復修。
二零一八年五月初八日由塘湖鎮鎮政府主持召開了隆重紀念大明御史劉繡衣誕辰六百二十四周年座談會,紛紛表示熱烈擁護,積極支持,獻謀獻策共同寫好這本書,讓劉繡衣的故事千古流傳。
會后縣監察委紀委在一樓大廳將劉繡衣與包拯、海瑞、孔繁森。并列一齊,以(鑒古證今)作為廉政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為弘揚“毋私于法,毋撓于勢”的監察精神,傳承清廉忠孝的中華美德,編者二十多年來,通過查找史料和劉氏宗譜,收集民間傳說,搜尋繡衣遺物等。終于在眾人的鼎力相助之下,編著成《大明御史劉繡衣》一書,記述劉繡衣公生平端行懿范。歌頌先賢,啟迪后人。
贊曰:
銀邑繡衣,明朝御史。
清廉忠孝,凜然正氣。
懿言端正,功德垂世。
作古正今,澤被后裔。